分享

带脉穴

 昵称57807052 2021-07-21

带脉穴(dài mài xue)出自《黃帝內經靈樞·癲狂》。屬足少陽膽經帶脈為奇經八脈之一,此穴屬足少陽,交會在帶脈上,故名帶脈。帶,《說文》:“帶,紳也。男子系帶,女子帶絲,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從巾。”意指佩帶,在此指帶脈。脈,指經脈,《黃帝內經靈樞·本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此穴在章門穴直下,與臍相平處。當帶脈之所過,與衣帶所系之處,為足少陽經與帶脈之會穴,帶脈在人身匝腰一周,約束諸經,如束帶然,故名為帶脈。又可治帶下病,故名。

【取穴位置】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

当第12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解剖位置】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

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

【功能主治】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胁痛。

【穴位配伍】

配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治赤白带下;

配关元、足三里、肾俞、京门、次髎治肾气虚带下;

配中极、次髎、行间、三阴交治湿热下注之带下。

白環俞陰陵泉三陰交,有健脾滲濕止帶的作用,主治帶下病。

配白環俞、陰陵泉、三陰交、太白漏谷,治帶下病。

中極地機、三陰交,有行氣活血,去瘀止痛的作用,主治痛經,閉經。

配中極、關元氣海、地機、三陰交,治痛經、閉經。

血海膈俞,有通經活血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

配血海、三陰交、膈俞,治月經不調。

【穴位治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黃帝內經素問》:王注:足少陽、帶脈二經之會。

《針灸甲乙經》:婦人少腹堅痛,月水不通,帶脈主之。

《針灸大成》:主腰腹縱,溶溶如囊水之狀,婦人小腹痛,里急后重瘛疭月事不調,赤白帶下。

《醫宗金鑒》:主治疝氣,偏墮于腎,及婦人赤白帶下等證。

玉龍歌》:腎氣沖心得幾時,須用金針疾自除,若得關元并帶脈,四海誰不仰明醫。

你身边的健康顾问。公众号联系人:赵先生,手机号:18568446039,微信号:HNayzds,抖音号:ay6392,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吉祥春天12号楼5单元1楼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