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督脉

 昵称57807052 2021-07-21

督脈(dū mài)出自《黃帝內經素問·骨空淪》。督脈分布在腰、背、頭面正中,總督六陽經,調節全身陽經經氣,故稱“陽脈之海”[5]。督脈前后與任脈、沖脈相通,與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相合,聯系心、腎、腦。督脈在背后中脊,總制諸陽,故謂之曰督,督者都綱也。其循背脊上行,猶如裘之背縫也。督脈起于胞中,上行入腦,并主一身之陽經,下出會陰,沿脊柱里邊直向上行,至項后風府穴處進入顱內,絡腦,并由項沿頭部正中線,上行顛頂,沿前額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系帶處[1][2]。(本經起于小腹內,出于會陰部,沿脊柱內上行,到項后風府穴處進入腦內,絡于腦,再回出上行至頭頂正中的百會,循前額正中線到鼻柱下方的水溝穴,止于上牙齦部的齦交。手太陽小腸經的后溪穴與本脈脈氣相通。)

督脉穴图(二十七穴)


督脉穴歌

  督脉在背之中行,二十七穴始长强,舞腰俞兮歌阳关,入命门悬枢当,脊中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详,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分,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水沟于鼻下,兑端齦交于内唇。

  督脉穴分寸歌。督脉龈交唇内乡,兑端正在唇端央,水沟鼻下沟中索,素髎宜向鼻端详。头形北高面南下,先以前后发际量,分为一尺有二寸,发上五分神庭当,发上一寸上星位,发上二寸囟会良,前顶发上三寸半,百会发上五寸央,(在顶中央旋毛中,两耳尖上,可容爪甲。性理北溪陈氏曰∶略近些北,犹天之极星居北。夫言一尺有二,而其数止一尺一寸者,何也?盖前后发际无穴,而必以前后发际量起,则有一寸在也。)会后寸半即后顶,会后三寸强间明,会后脑户四寸半。后发入寸风府行,项后发际入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止,即百会后五寸半也。发上五分哑门在,后发际上五分,项中央宛宛中,仰头取之,入系舌本。)神庭至此十穴真。自此项骨下脊,分为二十有四椎。大椎上有项骨在,约有三椎莫算之,尾有长强亦不算,中间廿一可排椎。大椎大骨为第一,二椎节后陶道知,第三椎间身柱在,第五神道不须疑,第六灵台至阳七,第九身内筋缩思,十一脊中之穴在,十二悬枢之穴奇,十四命门肾俞并,十六阳关自可知,二十一椎即腰俞,脊尾骨端长短随。(共二十七穴。)

督脈腧穴主治病

督脈腧穴主治神志病、熱病和腰骶、背、頭項局部病證,以及相應的內臟疾病。督脈腧穴主治骶、背、頭項、局部病癥及相應的內臟疾病、神志病。有少數腧穴有瀉熱作用。

督脈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

穴名

部位

主治

長強

尾端

便血、痔疾、癲狂癇

腰俞

骶骨

月經不調、腰脊強痛

腰陽關

腰椎

月經不調、遺精、腰骶痛、下肢痿痹

命門

腰椎

陽痿、遺精、帶下、腰痛、泄瀉、月經不調

尾端~14椎:神志病、婦科病、前陰病、腸癌

懸樞

腰椎

泄瀉、腰脊強痛

脊中

胸椎

泄瀉、黃疸、癲癇

中樞

胸椎

黃疸、嘔吐、腰脊強痛

筋縮

胸椎

胃痛、脊強、癲癇

13~9椎:神志病、腸胃病

至陽

胸椎

黃疸、咳喘、脊強、背痛

靈臺

胸椎

咳嗽、氣喘、疔瘡

神道

胸椎

眩嗽、心悸、健忘

身柱

胸椎

咳嗽、氣喘、癲癇、脊強、背痛

陶道

胸椎

頭痛,瘧疾,熱病

大椎

頸胸椎

咳嗽、氣喘、頭痛、項強、熱病、瘧疾、癲癇

7~1椎:神志病、心肺疾患、熱病

啞門

頸椎

暴喑、舌強不語、癲狂癇

風府

后頭

頭痛、項強、眩暈、咽喉腫痛、癲狂

項部:神志病、頭項病

腦戶

后頭

頭暈、項強、癲癇

強間

后頭

頭痛、目眩、癲病

后頂

后頭

頭痛、眩暈、癲狂癇

百會

頭頂

頭痛、眩暈、中風、癲狂、脫肛、陰挺

前頂

前頭

頭痛、鼻淵、癲癇

囟會

前頭

頭痛、眩暈、鼻淵、癲癇

穴名

部位

主治

上星

前頭

頭痛、鼻淵、鼻衄、癲狂

神庭

前頭

頭痛、眩暈、癲癇

頭部:神志病,頭面五官病

素髎

鼻尖

鼻疾患、驚厥、昏迷

水溝

人中

口眼㖞斜、癲狂癇、小兒驚風、昏迷、腰脊強痛

兌端

上唇

、齒齦腫痛、癲狂

齦交

齒齦

齒齦腫痛、癲狂

口鼻部:神志病、鼻、口、齒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