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探寻一种更好的教育

 名师说 2021-07-21

· 2019年,联合国驻瑞士工作人员Ayoub出席一场中国主题活动,第一次品尝到中国菜和中国茶。席间,一位请他拍照的女士问他:“你到过中国没有?”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对方诚恳地说:“你应该去!”

在此之前,毕业于穆罕默德五世拉巴特大学的Ayoub,在摩洛哥当过公办教师,在瑞典当过文化大使,唯独对中国知之甚少。“那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去看看真实的中国,移开眼前的迷雾。”

· 同样是在2019年,金牌英语教师王希做了职业生涯中一次重要调整。此前她一直在培训机构工作,驾轻就熟之余也深感局限。“培训机构的学生目标明确、学习动力强,只要把知识点讲透就好。我想到学校里去,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 相较于两位年轻教师,校长胡光宇的“职业触动”发生在更早之前。千禧年之际,在英国一所名校任教的他接触到一位事业有成的家长。对方向他抱怨:“我们这一代人都知道学习是为了改变命运、出人头地,但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他们的动力从何而来?”

从那以后,探寻一种更能激发学生生命力的教育,便成为胡光宇矢志不移的追求。

最后,Ayoub、王希、胡光宇以及更多怀揣教育梦想的人们,来到这里,他们探究、反思、合作、重构,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 如何更好地将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融合起来?

☑ 如何激发伴随学生终生的学习与发展动力?

☑ 如何打造更有效、更以生为本的课堂?

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但正因如此,任何积极的探索和具有启发性的成果都弥足珍贵。

这,或许正是承翰国际CICEC十年砥砺的使命与价值所在!

 从中国底蕴到世界舞台 

“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中西文化的融合交流,就像是一场盛宴。每个人在参加这场盛宴的时候,都要带着自己的一道'佳肴’。如果我们没端出任何属于自己的'佳肴’,将会显得非常单薄、没有底气。”

这是承翰国际CICEC执行校长胡光宇在《致2021届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中所写的一段话。

在他看来,CICEC十年探索,正是为了培养更多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拿出“佳肴”的人。

无独有偶,今年3月,一个别开生面的“讲好中国故事”项目式学习活动,在该校高中部9-12年级开展。

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自定选题,搜集、调查、研讨、创作,最终用英语讲述他们认为最能代表中国的“故事”:深沉大气的北京,国际范十足的上海,神秘的中医中药,源远流长的春节传统……

/

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陈思喆、张诗雨、齐子等带来的作品《Street culture》(市井文化)。

他们通过镜头,带领观众走进深圳本地文化景点——文博宫,看旗袍、选玉石、逛老街、品美食,丰富的场景、动听的配乐、地道的英语,连出镜“主播”都颇为专业,短短6分多钟时间里,中国市井文化的精髓展露无遗。

G11B班的张嘉烽和郑民递选择的是另一种“讲述”。从小对历史感兴趣的两位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一个名为“红色情怀”的学生社团。这个社团,有让所有师生都钦羡的活动场地——位于校内的深圳承翰艺术馆。

举全集团之力打造的艺术馆,除了珍藏大量中国书画、文房四宝、奇珍异石、瓷器摆件,还有颇具特色的“红色记忆”展区,展出37幅伟人肖像,近50幅中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袁伟将军的墨宝,以及一批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史的物件、图片及文献记录(复制品)等。

每周,社团负责老师黄达飞会组织学生观看红色革命电影、优秀国产电视剧,开展项目研究。而充当讲解员的张嘉烽和郑民递,则要带领校内外参观者,穿越翰墨飘香、木铎金声,向人们介绍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厚重,以及百年奋进征程的艰辛与雄壮。

让人惊喜的是,在CICEC,不管中教还是外教,对于“励中国心,做国际人”这一校训,均有高度统一的认识。

今年,来自南非的James和来自摩洛哥的Ayoub联手,在历史和地理课上,带领学生开展以“人类共同体,一带一路行”为主题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们就“中国在世界的定位”和“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两大命题进行充分讨论,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在James看来,“励中国心,做国际人”,就是要保留中国的根,同时也要学其他国家的文化。

为什么亚洲象的牙在逐年缩小?全球变暖对马尔代夫的海龟有什么影响?在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工作”,又是怎样一种体验?

四年多来,学生处主任周翔带领同学们“为爱而行”,他们在西安、北京探寻中华文化之根,在与大象、熊猫与海龟的相处中,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港珠澳大桥上感受国家蓬勃发展的伟力,也在大梅沙37℃高温下的“净滩行动”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2021届毕业生陈汝涵还清晰记得2018年高一寒假参加的泰国保护大象义工活动。“我们在当地人的指导下,制作大象吃的草药,给大象喂食,帮他们洗澡。”

除此之外,陈汝涵还参加了马尔代夫保护海洋义工活动、西安研学等,她认为这些活动让自己变得独立自主,同时更意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在周翔看来,学生们在行走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从家国情怀到世界眼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早已潜藏于心。

 从认识自己到成就自己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一群百年前90后、00后的名单在朋友圈刷屏:28岁的毛泽东、23岁的周恩来、17岁的邓小平……

而另一个广为传播的故事是,13岁的周恩来在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的一间教室里,高喊出他践行一生的梦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时至今日,一二十岁的青少年们,还有昔日的雄心壮志吗?

| 郑民递

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郑民递,他想了想,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征途,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找到人生的目标,或者所谓的动力。大家都是在边活边寻找,我相信每个时代的人都是这样。”

这位高二学生,有着异于同龄人的成熟与稳重。而五年前来到这里时,他还是一位懵懂而压抑的少年。

“那是自己最迷茫和沮丧的时候。”当时的郑民递,英语很差,没有目标,迷迷糊糊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更加无所适从。是语文李老师、班主任及英语陈老师的鼓励与帮助,让他慢慢走出低谷。

而真正迎来“质变”的,是在找到自己的兴趣及价值之后。

“我一直是一个同理心比较强的人,对情感比较敏感。”能够时时意识到普遍被同龄人忽略的心理问题,郑民递带着热情自学、研究,慢慢也能为身边的同学答疑解惑。

班主任知道他的兴趣所在,更是极力肯定,甚至会为他“创造”一些“用武之地”。比如某位同学最近状态不佳,班主任会向他求助:“你在这方面有研究,能否找他聊一聊?”

这种信任与嘱托,以及最终问题的圆满解决,让郑民递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作为弗洛伊德的拥趸,他正在为攻读临床心理学而全力以赴。

| 张嘉烽

张嘉烽,这位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帅小伙,两年前刚进承翰时,还是一位因口语不好而自卑的“边缘学生”。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教英语的周老师让我上台演讲,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失败的演讲,却成功引起了老师的关注。

在一次又一次“被迫”上台汇报或演讲后,张嘉烽慢慢喜欢上那种站在台上有点压力和紧张的感觉。终于,在东西两校区联合举办的一次演讲比赛中,他斩获二等奖。

对张嘉烽而言,经历本身比奖项更重要。经此一战,他确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更多。

除了积极参加艺术馆的讲解工作,在模拟联合国比赛中纵论天下外,他还参加校内义工活动,为学校里的清洁工、保安人员等讲授英语。

办学十年来,有太多太多的学生,像郑民递和张嘉烽一样,在这里被激发与“点燃”。

有时候,他们是⌜CEO、美食店主和营销总监⌟

2020年9月21日,在学校装饰一新的咖啡厅门口,一场简洁而别开生面的剪彩仪式开始了。在全体高中学生的见证下,以G12班潘朗轩、陈汝涵、梁珞韦以及G9班杜兆仝四人组成的团队,在漫长而激烈的竞标中击败多支劲旅,成功获得咖啡厅三个月的运营权。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研发咖啡品类,设计宣传海报,策划优惠活动,在真实的“商战”中增长见识、磨练技能,当然,也在不可避免的困难与挫折中积累经验与教训。

有时候,他们是⌜设计师、工程师和梦想家⌟

在距离学校70多公里的惠州市惠城区,有一个承翰集团投资建设的奥莉农场。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高中部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里,把梦想写到大地上。

两年多来,他们经过市场调研、现场勘查、图纸设计、成本调控、方案定稿、竞标汇报和现场施工等一系列步骤后,设计和建造了属于自己的“蝴蝶花园”和“百草长廊”。

有时候,他们是⌜学校的监督者和共建者⌟

在承翰国际CICEC,每一位学生都有对应的导师。“导师不仅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更像是他们成长中的朋友。”正如德育负责人杨金玉所说,每周见面,师生沟通的话题也无所不包:从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到个人情绪状态、学习状态、情感问题、心理问题、家庭问题等等。

每一位学生反馈的情况都会被整理成册,有些是导师本人就可以解决的,有些需要各部门协调,还有一些会提交给校领导,在学校层面予以解决。在此过程中,会由学生会向学生及时通报,让他们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工作进展。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学生对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承翰有一种家的感觉。”这是潘朗轩与陈汝涵异口同声的感慨。

| 优秀毕业生:潘朗轩

已经被曼彻斯特大学、南加州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等名校录取的潘朗轩,虽然在承翰只学习了两年,但他喜欢这里融洽的氛围,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 优秀毕业生:陈汝涵

一口气收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等名校offer的陈汝涵,是承翰的风云人物。她喜欢唱歌、跳舞、读书、弹钢琴、吹长笛;她写推文,运营公众号,到银行实习,参加模拟商赛,到广播电台当采访嘉宾,在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中献艺……

但谁能想到,她曾经很胆小,不敢表达自己。从小学三年级来到承翰,9年时间里,她说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自信,多了很多技能,比如演讲能力、领导力、社交能力,等等。

毫不夸张地说,承翰改变了她。而她,反过来也成就了承翰。因为每一位优秀学子的诞生,都是对学校最高水平的奖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疫情期间,由潘朗轩与陈汝涵自发组织的募捐活动,经过短短72个小时,就收到了115位爱心人士的捐赠,累积超过20000元人民币。这些成绩的获得,无一不体现承翰学子的聪明能干。

回到胡光宇校长一二十年前遇到的那个问题,或许我们应该说:

不管是课堂内外对学生的鼓励与支持,还是导师们亦师亦友的陪伴与引领,亦或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历练与丰盈,所有这些工作的核心意义,或许还不是让学生学到什么、学了多少,更为关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被看见、被听见、被欣赏、被需要,这种“发现与成就”,才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动力之源。

 从教学技艺到育人大道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唯比赛之风采,沉香流年。”

以这样优美的文字开篇的,其实不是如诗似画、风花雪月的散文,而是对一场紧张刺激的教学比赛的记录。

五六月的初夏,日渐炎热的天气里,一场又一场脑力激荡在CICEC上演:

什么时候用which,什么时候用who,什么时候用that?英语语法中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应用,是很多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王希在课堂上与学生玩起“旋转木马”,让他们在猜词游戏中操练和熟悉句型。

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波,Cherry把动画、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竞猜游戏中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很美的,Daisy老师就把课上得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

中考英语阅读复习课,听起来很让人生畏?但如果阅读的是张桂梅、外交部翻译官张璐等人的故事,Junru老师的课堂就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这场持续数周的严格比赛中,初高中部的老师们大展身手,分别采用PBL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目标式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并培养高阶思维(HOT——High Order Thinking),精彩纷呈。

一场比赛的背后,是这所学校对更好的课堂、更好的教育的不懈探索与叩问。

翻阅老师们的教学感悟、课堂实录或师生故事,让人不由想起乔布斯那句话: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and don't settle。

透过他们,我们看到了探索与叩问背后的初心,也自然而然感受到一种梦想的力量。

# 在这里,老师们像对待小花朵般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从南非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James说,课堂应该成为孩子们不害怕失败的安全环境,学生不应在课堂上因害怕失败或被嘲笑而受到限制。

“每一个学生都如同花朵般需要灌溉。只要教法恰当,花朵便会绽放。”这是王希的教学信条。

Ayoub则警告说,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颇为冒险的举动,需要再三权衡并充满智慧地处理。“一定要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 在这里,老师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亲其师,信其道”的金科玉律。

英国外教Matthew是十年级孩子们心目中的“男神”:他是会弹吉他、吹口琴的音乐达人,会摄影、会填词的文艺青年,还是会滑板、会打拳的体育高手……而他的课堂也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忙碌”着查找资料、合作讨论、设计海报和立体模型、制作PPT、画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展示……

被学生昵称为“嘉宝妈妈”的班主任许嘉宝老师,手机相册里有4800多张学生照片。成都社会实践、西安研学之旅、泰国义工活动、马尔代夫净滩之行、校内运动会、音乐会、班级生日会、社团活动、课堂互动……担任班主任的这四年里,她用镜头,凝固住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重要瞬间。她说,作为一名班主任,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感与无私奉献的意识。她真心地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并始终怀着一颗强大而温暖的内心去引导他们成长。

龙岗区优秀班主任吴翠玉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班级上转转,她喜欢跟学生促膝长谈,因为她坚信,只有彻底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性格,才能帮他们找到目标、树立梦想。遇到天冷或天热,她会照料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适宜;对于一些有特殊家庭环境的学生,她经常在私人时间去看望;学生生病了,她陪伴去医院检查……

在这里,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严苛”的要求。

毕业于剑桥大学,在CICEC工作六年的学术总监Daniel,要求老师为每个学生设计单独的问卷,让学生思考、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问卷结果对每个孩子进行针对性训练。“因为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不同,所以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

执行校长胡光宇说,学校全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探究中快乐而高效地学习。

副校长肖娥进一步介绍,来自英国的IMYC课程、源自美国的PBL学习法以及来自加拿大的HOT培训法,都在这里相互支持和辉映;而WASC认证、AP Capstone高阶文凭课程,则是学校正在追求的更高标准。“我们的目的,就是探寻更好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内容与编辑:名师说内容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