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月娥 | 拳术人生——记孝义建西社区太极队训练辅导员张秋梅老师

 天下孝义人 2021-07-21

往期回顾 

·  梁建新 | 我的姥姥

·  禅房头村归属历史沿革

作者:魏月娥

初见张秋梅老师,中等身材,身背太极剑,背稍微有点驼,但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脚下生风;再细看她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有神,一口整齐而又白洁的牙齿,特别是那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你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眼前的这位老人已年近八旬。大家总是禁不住好奇问:“张老师保养得如此好,有何秘诀?”张老师爽朗一笑:“大概是二十多年坚持打太极拳的功效吧。”

张秋梅老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受人尊重和爱戴,那是因为她发光发热,在平凡的生涯放出了异样的光彩。

出身贫寒意志强

刻苦攻读底蕴深

张秋梅老师生于1945年,孝义市大孝堡小村(文明村)人,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家中一贫如洗。张老师自幼聪明好学,一心想读书,读好书。在父母的支持下,张老师一直坚持读到孝义中学毕业,当时的孝义中学还在旧城城隍庙,学校分初中部和高中部。那时候真是苦,吃不饱穿不暖,饿着肚子上学的事常有,一盏昏暗的油灯下学习到深更半夜。说起这段历史,张老师满满的自豪感,因为张老师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在后来的日子里,张老师如愿以偿做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张老师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读各种书籍充实自己。张老师说,她最爱读名人名著,读完这本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下一本,这段时期的学习,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而且自己的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了。

机缘巧合太极拳

修身养性品德高

八十年代中期,由于爱人工作调动,张老师举家迁往太原市小店区,同时张老师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事业,而后在太原南郊的水泥厂做了一名仓库保管员。张老师兢兢业业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同样得到厂领导的赏识。十年后,张老师遭遇人生重大打击,爱人因病去世,同年张老师办了退休手续。

处在人生低谷的张老师为生活奔忙着,家中的三个孩子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还没有一个结婚,生活杂乱无章,一地鸡毛。一个偶然的机会,张老师结缘太极拳,没想到这一步的迈出,让张老师似乎找到生活的寄托,悟出人生的真谛。

张秋梅老师讲解太极拳

一说起太极拳,张老师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沉肩坠肘,身体中正,开合有序,虚虚实实,重心转换,虚领顶劲,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等等,理论加实践,张老师说的头头是道。张老师为了进一步探究太极拳,打好太极拳,买了好多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不仅如此,同时进一步买了《中医经络学》《易学》《太极》等书籍,以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再次结合阴阳五行之变化,化难为简到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中去。由于张老师文化底蕴深厚,理解能力透彻,无极到太极,百会到涌泉,三阴三阳等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等等,博览群书之后的张老师由浅入深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到太极拳去。从此张老师的太极拳打得越来越出色,身体也越来越健壮。

张老师又从太极拳中领悟到好多人生哲理,太极拳的至高境界就是修身养性,修身者锻炼也,养性者品性也。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道法自然,张老师琢磨透这些以后,更加注重德行方面的修养,而且教育自己的子女以善为本,要有大爱情怀,才能立足于社会。朴素的人生哲理和张老师豁达开明的性格让小店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敬重,人人都愿意和她打交道,有事都愿意和张老师探讨。

张秋梅老师给队员示范功夫扇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拳术的提高,张老师带动更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太极拳队伍之中。短短几年时间里,张老师在小店区组建了好几个太极拳队,弘扬了太极拳文化,丰富了中老年人的生活,强壮了大家的体魄,同时,在张老师感染下,这些队伍都是正能量满满,锻炼之余,在社区奉献余热,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是啊,一套拳可以穿透人生,让你看到生活的本质;一套拳,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知己,参透拳道的意境和生活的哲理。

古稀之年归故里

言传身教太极拳

两年前,张老师带着一身拳艺,不顾儿女劝阻,回到了孝义市居住。不为别的,单单为了宣传太极拳文化。“愿把二十几年学到的太极拳知识带回家乡,传授于家乡人民,也算自己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出了一点力。”离开家乡几十年,张老师用一口太原口音如是说,但字字句句都是对家乡和家乡人民的热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情怀试问几人能有?这样的高龄,离儿别女,独身回归家乡,发挥余热的精神又有能有?

走进张老师的家,最显眼的正是那一个大书房,满满的都是各种书籍,张老师说:“人啊,就得不断地学习,就像一棵树要想成长好,就得不断地汲取养分。”

谈吐不凡和气质的高贵,来源于读过的书里。读书和打拳一个道理,要读透,读懂,然后为我所用。


张秋梅老师练拳中

很快,张老师在自己所住的贾庄小区附近的建西广场找到了一批太极拳爱好者,并且主动承担起训练辅导任务,太极二十四,四十二,太极剑,功夫扇等,学员们每日早上在张老师的带领下练得乐此不疲,大汗淋漓。张老师不厌其烦纠正每一个学员的动作,细微之处都不肯放过,比如眼神的跟进等等。再看张老师打拳,缓慢、轻柔,动作沉稳,刚柔并济,气定神闲,行云流水,身轻如燕,大家无不拍手叫好。

好的拳就像好的一种人生,平平淡淡,真真实实,令人回味隽永,透露出淡泊名利的心境来,做人就像练拳一样,坦诚质朴,给人以温暖。

张老师不仅教学员打拳,闲暇之余邀请学员到自己家里小坐,详细讲解太极拳一招一式的理论知识,张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练拳的同时要修身养性,注重拳术和德行的齐头并进……”听张老师讲课,如沐春风,身心暖洋洋的,真乃“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建西社区太极队全体人员合影
(第一排右二为张秋梅老师)

今年夏天,建西社区太极队在王德庞老师的努力下正式组建,张老师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并且在大家的推举下,担任建西社区太极队训练辅导员。为了让队员们学得更加轻松,动作更加规范,张老师自费打印资料分发到每一个队员手中;把一本本书借给需要学习的队员看;自费为队里购买了音响,便于晨练时播放各种口令和音乐。“七一”前夕,为了队员们顺利参加各种展演,张老师不顾酷暑,不顾自己高龄,每日下午在社区门口组织队员加练,队员们无不对张老师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个个竖起了大拇指。

张秋梅老师(右)和本文作者在一起

这种超凡脱俗忘我的境界,试问世人中有几人能达到?

孝顺的儿女们总是不放心张老师独自一人生活在孝义,隔三差五就会回来轮流陪伴,实在回不来的话,一天打好几个电话问候。张老师让孩子们放心,自己生活得很快乐也很知足,坦坦荡荡做人,开开心心做事。

人的一生,曲折坎坷,犹如一套拳,无声舒展,淡然收尾,待到收势的那一刻,是生命的滋味,亦是拳的原味。

拳艺精湛,做人如是,如此拳术人生,高!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