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积极探索自然资源执法“防、惩、治”一体化监管模式——让自然资源执法长出“牙齿”(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0721)

 神州国土 2021-07-21
日前,在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金光路办事处贾陈社区的联合执法现场,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处20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被拆除。

  近年来,郑州市郑东新区积极探索自然资源执法“防、惩、治”一体化监管模式,实现新增违法用地“零增长”,多次被评为河南省土地日常执法先进区、全省县级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先进单位。

抓重点“防”

——提升服务型行政执法效能

  郑东新区作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窗口和支撑,省、市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较多,该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不断强化执法为民和服务发展理念,建立以防为先、超前预警、靠前服务的协同工作机制。

  强化事前政策指导。对于省、市重点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区在项目申请初始阶段,提前召开座谈会,宣讲政策,明确办理流程,强化依法用地意识,引导项目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范围内科学选址,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

  强化全程部门协同。打通规划、用地、执法等相关部门业务流程,及时反馈重点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用地审批、征地供地、建设情况以及违法占地等数据信息,在项目土地手续办理的各个环节,建立协同机制,强化联合防控,主动服务预警。

  强化事后告知提醒。对取得用地手续的已供土地,定期巡查监测项目开工建设情况;对即将涉嫌土地闲置的用地企业提前告知提醒;对存在违法隐患的重点项目,主动深入企业,了解开工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安排专人一对一做政策辅导,解除政策法规认识上的误区,督促按期开工,避免土地闲置等违法问题产生。2021年上半年,该区共发出预警提示函30余份,召开政策宣讲会10次,深入企业或召集相关单位座谈指导30余次。

破难点“治”

——构建网络化执法监管机制

  郑东新区以建立健全“一网两长”制为抓手,积极构建遏制新增违法用地、严格保护耕地新格局,着力破解土地执法存在的“监管难、查处难、执行难”等问题。

  建立网格巡查、定期通报机制。有机衔接市级监管网络,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格化田(山)长制”监管体系。将日常巡查、重点巡查及与乡(镇、街道)联合巡查深度结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原则,健全动态巡查网络,做到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护。同时,建立“定期通报、限期清零”制度,对发现违法占地情况,每周3次通报各乡(镇)、办事处问题整改及新发现疑似违法情况,督促限期整改到位。2021年上半年,全区出动巡查人员600余人次,巡查里程8000多公里,发现制止整改违法占地29宗、面积220余亩。

  建立上下联动、快速处置机制。该区设立查处违法占地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责任严格土地监管的意见》等文件,建立工作联系微信群,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提高问题处置效率。以卫星遥感监测影像为依托,采取闭环式动态反馈处置模式,对新发现违法用地及时督促整改,区卫片违法比例连年下降,连续多年实现“零约谈、零问责”。

  建立联合协作、共同监管机制。联合多个部门,完善自然资源执法共同监管责任机制,对违法用地行为拆除整改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执行“一督促,二约谈,三督办,四移送”的“1234”工作方法,确保土地执法监管有力有效。

通堵点“疏”

——探索化解问题的有效途径

  郑东新区保持土地执法高压态势,不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从严打击土地违法行为。2021年上半年,全区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6宗,收缴罚款1621.18万元,达到“查处一案、震慑一方、教育一片”的警示效果。

  针对违法用地处置困难问题,该区根据项目性质和进度,逐宗分析,分类施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化解重点项目用地需求量大、项目落地时限紧与土地报批周期长、用地指标紧缺之间的现实矛盾,尤其对政府部门主导的轨道交通、道路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河道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前对接、争取指标基础上,按照河南省、郑州市政策要求,加快推进违法查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