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搜狐名医 | 河南强降雨出现严重洪灾!王立祥:科学防溺水指南请收藏

 老爷爷pwz 2021-07-21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王立祥

编辑 | 胡鑫

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千年一遇极端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出现严重洪灾,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道路积水严重,房屋与公共设施、高铁被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此大的暴雨存在着潜在的危机——溺水,如何预防因溺水导致的死亡,现将往文整合《中国公众防溺水卫生健康指南》,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对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有效预防溺水的发生。

全世界每年有45万人死于溺水,其中过半数发生于15岁以下儿童,且绝大多数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溺水是1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首位死因, 也是夏季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由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等联合组成的中国公众卫生健康指南编委会,从公众防范溺水出发,特发布《中国公众防溺水卫生健康指南》。

1、预防居家溺水

对于缺乏自我防护能力的婴幼儿(特别是学步期儿童)和体弱易病的老年人,居家的浴缸、厕所、水桶、鱼缸等都可能是潜在的发生溺水的地方。保护儿童是预防居家溺水的重点。首先应该禁止学步期儿童进入浴室和厕所(或可将马桶座圈上锁),防止小儿靠近装水的水桶、水盆、浴缸、鱼缸等存在哪怕只是浅水的地方。对用浴缸洗浴或游戏的小儿应该保证时刻有人监管,且在伸手可及的距离范围内。

老年人,长时间受热会导致血压下降、虚脱等急性心血管事件,应该避免长时间使用盆浴、沐浴。对有泳池、水上园林、鱼池等设施的私家宅院或住宅小区,应该加建护栏设立、警示标识等安全措施,严禁儿童单独在相关区域玩耍、停留。行走不便或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应该减少独自进入上述危险区域的机会。

2、预防淡水溺水

淡水溺水多出现在江、河、湖泊、水塘以及游泳池等地方。南方地区湿润多雨,江河密布,特别是水乡地区更是四处泽国,加之气候、环境和社会等复杂原因,极易发生溺水事故。因此,生活在南方之地,不论男女老幼,首先必须学会游泳并掌握水中安全和生存的技巧,有条件者应该接受心肺复苏的培训。其次,应该学会识别各种涉水安全的警示标志并主动关注气象信息,纠正边走路边看手机等不良习惯,避免和减少各种原因导致的意外或自然灾害落水。

  • 学龄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每逢暑假时节,缺乏足够的监管,最易发生溺水事故。学校和家长要对其进行涉水安全和水中生存技巧的强化教育,关键是促使社会能够开放提供足够且安全的游泳区域供其活动。

  • 青壮年,不可高估个人游泳技能,应该避免在陌生或存在复杂条件(水草茂盛、水下涡流、乱流、深浅不明或其他明确警告标志等)的水域下水,禁止在浅水或危险水域跳水等危险行为。应该选择在有救生员(经过培训和认证的)的游泳池或温泉进行活动、游玩,在水池中应该远离排水口或排污管,尤其是头发较长的女性。

  • 不会游泳的个人,应该使用各种帮助漂浮的装置(救生圈、救生衣等),避免单独进入深水区域。禁止饮酒和服用药物后游泳或监控儿童游泳。

  • 对患有癫痫、自闭症的儿童以及长QT综合征(游泳易触发严重心律失常)等涉水高危疾病的个人,不建议进行游泳或涉水相关活动。

3、预防海水溺水

海水淹溺多出现在海滩游玩, 从事海洋水上运动或活动以及海上工作时意外落水和海难事故等情况,抢救难度大,但可有效预防。因此,喜爱并选择海上活动首先应该学会游泳和掌握海上安全及生存知识、技能, 参加学习心肺复苏课程。使用救生装置,无论是海上旅游观光(乘坐小型轮渡)、工作还是从事海上运动(摩托艇、香蕉船、帆板、帆船等)都必须熟知在何时正确穿戴救生衣,学会使用非充气式的漂浮救援装置(救生圈等)。

在海滩游玩时, 应注意海滩的各种警示标志和救生员的各种语言、声音(哨子、广播等)和旗语等的警示, 及时发现海滩的异常状况,避开离岸流。只在有救生员(经过规范培训认证,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 的海滩游泳、戏水。

特别重视对儿童或不会游泳者的监管和看护,保持高度的专心,避免任何分散注意力的行为,例如打电话、进食、游乐等,监管者必须学会心肺复苏。对于不会游泳的儿童, 要实施可触及监管,即手随时可以触及到儿童。

避免接触各种类型的水母和颜色鲜艳的海洋生物。

禁止饮酒和服用药物(游泳或监护小孩时)。重视自身的身体状况,有涉水高危疾病或个人状态不良时应该及时暂停海上活动。

4、预防应急溺水

对于发生溺水的患者, 现场急救至关重要。

首先, 应该及早发现和识别出现溺水的个体, 并启动应急系统。当发现个体出现泳姿异常、拍水挣扎、头部在水中异常起伏或头面部朝下静息漂浮时,应该考虑溺水发生, 需要立即通知附近救生员或拨打报警/ 急救电话,组织现场人员开展救援。

第二,评估现场安全,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帮助溺水者脱离水体。江、河、湖、海以及溪流等自然水体的水下情况十分复杂, 盲目下水可能造成进一步的伤亡。因此,施救者应该在通知专业救援队伍之后,利用附近的船只(或可漂浮物体)和可及的救生装备(救生圈、竹竿、树枝、绳索等)进行救援。对于泳池、园林、鱼池、水库等人工水体,水下情况相对简单,可在充分利用救生装备无效的基础上,考虑(但仍不推荐) 直接下水游泳至溺水者处,安全接近溺水者(从其背侧,避免被其抓抱而产生意外)而实施救援。对被卷入离岸流的个体, 应该指导其向与海岸平行的方向移动,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救援, 禁止直接就地入水施救。

第三,帮助溺水者脱离水体后, 正确实施急救。对清醒的溺水者, 在脱离水体后需要监测病情,注意保温。对意识不清(没有反应)的溺水者迅速判断呼吸和循环征象(脉搏、肢体活动、发声等),若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应该立即给予人工呼吸(连续5次),并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通气以及电除颤)直至患者恢复心跳(清醒、出现自主动作等)或专业人员到达接手。附近有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等急救设备时,应迅速取来实施急救。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方法可排出气道异物,利于呼吸与循环同步进行,抢救溺水患者时尤为适用。对仍有呼吸的患者,应该在密切监测病情的同时, 尽快组织送往医院。

第四,对于明确溺水的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应常规到医院进一步观察、诊疗,防止潜在或后续健康损害可能。

总之,只要大家有足够的警惕性, 积极参加游泳和急救培训,注重涉水安全和生存的教育,重点看护好儿童及高危人群,并且能够在现场开展及时、科学的急救,就能够有效预防溺水的发生并减少其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