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慢游流水(一)

 zzm1008图书馆 2021-07-22
老庚
06-01

来自话题
#一个人去旅行
1.6万篇

  扬州,与成都有几分相似的城市:安逸,温润,美食名满天下,文脉源远流长。自我七八年前初次遇见扬州,就对她心心念念,难以忘怀。后来与妻子自驾第二次游览之后,依然觉得没有把扬州品够。于是有了如今的第三次游访维扬。这次游访,只身一人,不定时限,隨兴慢游;主题是游学历史文化。

  5月9月

    离家之前,早早在网上订了一家叫“南河下民居客栈”的家庭旅店。客栈位于扬州广陵区的老街区里,这是扬州政府刻意保存下来的古街区,距离著名的东关街不足两公里,距何园仅有几百米。

     早晨,乘3U8929航班于上午10点半抵泰州机场,搭机场大巴入市区,再乘公交26路到琼花观,然后步行,经皮市街到丁家湾73号“南河下民居客栈”下榻,此刻已时至下午1点。吃过午饭,休息到下午4点,太阳西斜方才出门,就近参观。

  我入住的客栈所在地丁家湾,是条“丁”字形巷子。清代是一处重要的盐商聚居地。著名盐商许榕楫(字云甫)有五处产业在此巷,合计占地约4000平方米,房屋合计170余间,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许榕楫之孙许国平及其夫人蒋丽金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从美国回来的爱国科学家,后双双入选中科院院士。世称“一门两院院士”。

  在丁家湾118号,北侧街面向里突然凹进去四五米,一座高约十米的门楼忽然拨地而起,只见门楼一身多的墙上挂着“四岸公所”的标识和简介。无奈门洞被四张漆有红漆的木工板严实地封闭。四岸公所始建于明,清末民初改建后,为湘、鄂、赣、皖四省盐务通商口岸联合办公之所,故称“四岸公所”。公所是四省盐商代表核定、平衡盐价,商讨食盐产、供、销、运事宜的决策之地。原来占地面积有七亩多,东西横句南首宽30余米,北首10余米。南北纵向,从丁家湾到广陵路有160余米。原有各类房屋大小90余间,由东中西三路组合。现公所一分为二,东路存门楼,其后三进搂宅局部改为民宅,中西两路大部分曾为广陵小学(现广陵小学迁建于几百米这的皮市街南段,政府收回打造),只剩楠木厅、偏厅及火巷一条,余皆拆除改建。

  接着到紧邻的新仓巷。又叫新城仓巷,以别于扬州城内的另一条因官仓而名的仓巷(旧城仓巷)。新仓巷是一条东西向的巷道,因旧时设有盐仓而得名。巷内岭南会馆是清代广东盐商在扬州的交易、情报、娱乐、住的、联络场所,现作为民俗宾馆(境庐)对外营业,内部改为现代化约客房,只有外观和大的布局还能看见当时的气派。

  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的故居“絜园”就在新仓巷37号。魏源的名著《海国图志》就在此写成。魏源好友龚自珍路过扬州逗留期间就住在“絜园”。据资料,该园占地2600多平米,南面是花园,北面是住房,规模不小。相传某天魏、龚与一干好友在园内秋实轩诗酒相聚,剧谈大笑,龚跳踞案头,手舞足蹈,送客时竟不知脚上靴子到哪里去了,结果在帐顶上寻得。后人因此称秋实轩为“定庵(龚自珍号定庵)飞靴处”。只可惜如今“絜园”院门紧闭,从高高的院墙望去只剩两幢房屋,而且蔓藤盖屋,一派衰败。

  现代篆刻大师蔡易庵(1900—1974)曾住在新仓巷50号。蔡易庵名巨川,号钟济,字易庵,为当代扬州印坛盟主。生于北京,1919年随父迁居扬州。其治印“出入秦汉,师古不泥”,“复以楷书入印,淳雅古朴”。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50号,原来它隐藏在新仓巷的一个一米多宽的岔巷里面。院门是红漆铁门,锈迹斑斑,院内房屋也是爬满了青藤,看来已很久没人居住。

  晚上7点过来到皮市街。皮市街因明未清初这里形成皮货市场而得名。扬州最早的基督教堂当年就座落在这条街上。清同治年间震惊中外的“扬州教案”就发生在这里,现在还有 “扬州教案旧址”,是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皮市街已打造成扬州的文化旅游街,街上游客如织,街内的“边城书店”和“浮生书店”是网红打卡点。

  晚上8点左右,在街边买了一只卤猪蹄、一盒盐水毛豆和一罐啤酒回到住处,一边喝着一边与房东老板聊天。

    漫游第一天感觉还不错。

来自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