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志异《化男》原文、翻译及赏析

 nqj0108 2021-07-22

  聊斋志异《化男》原文

  苏州木渎镇[1],有民女夜坐庭中,忽星陨中颅,仆地而死。其父母老而 无子,止此女[2],哀呼急救。移时始苏,笑曰:“我今为男子矣!”验之, 果然。其家不以为妖,而窃喜其得丈夫子也。此丁亥间事[3]。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1]苏州:府名,治所在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镇,在吴县西南 二十七里。见《大清一统志》引《吴地记》。

  [2]止:只。

  [3]丁亥:当也指康熙四十六年(1707),是年为丁亥。

  聊斋志异《化男》翻译

  苏州木渎镇,有个乡下人的女儿,一天夜晚坐在院子里乘凉,忽然从天上落下一块陨石,正好打中她的头,倒在地上死过去了。父母年纪很大,又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悲伤地哭喊着急救。过了不多时,女儿才渐渐苏醒过来,笑着对父母说:“我现在变成男孩了!”察看她,果然不错。他们家里不认为是妖孽,反而窃喜家中突然得了儿子。真是奇怪呀!

  这是顺治丁亥年间发生的一件事。

  注:当今,通过医科手术,完全可以让女儿身“变性”为男儿,从而使古时的“妖言”成为现实。

聊斋志异《化男》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化男》赏析

  人中殒死,死而复生,这是不可能的事。女因死而化男,更是不存在的事。然而,聊斋却这样写了。正因为这样写了,它才是聊斋,才有述奇志怪的色彩,才能给人以恍惚迷离之感。

  人说蒲松龄先生常常于村头摆桌,邀各色人等闲聊,随之记下他人所言奇事,我想,此篇一定是在这种情况下搜集记录下来的。

  对蒲闲聊者,或者真的信有其事,因为当时的科学远没现在昌明,一些迷信的事情,许多人信,或处于半信半疑之间。或者本来不信,只是作为街谈巷议之资,言之求趣罢了。

  而蒲氏复写此文,述之虽短,但也有内容加工,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当然,对其思想内涵的加工深度,远不如其他一些精典篇幅大。

  通过此文,反映了中国老百姓重男轻女的思想,以至于梦想将女儿变为儿子,其愿望之强烈,可见一斑。这种思想,不是人们硬要这样,而是社会生活造成的。在生产力不发展,各村封闭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女儿嫁到他处,很少有照顾娘家亲人的机会,而缺少儿子的户,自然有许多的现实问题,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以及社会威望上,都是这样,这当然使人们更期望自己有儿子孙子。这种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象今天的城市中,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父母对子女,无论是居住的远近还是照顾的方便与否,都没有多少差别,尤其是女儿心细,为父母考虑得更周全,所以,从父母一方考虑,生男生女都差不多了。但是,我们看到,在一些欠发达的农村,重男轻女的问题还是有的,甚至是严重的。这除了思想教育的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农村的社会现状造成的,只有彻底改变了这种现状,才能从根本上实际计划生育的目标。

NQJ0108·欢迎您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