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九大气候临界点被触发!从河南洪水开始,我们要习惯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了

 老呼哈 2021-07-22
◎海外掘金(ID:gold1849) |  震谷子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海外掘金(ID:gold1849),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郑州大水可能是一个信号——以后,我们所有人都要习惯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了。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地球正面临气候临界点。在人类的影响下,地球气候系统正从“缓慢”量变转为“激烈”质变。

就像一个孩子坐在游乐场的滑梯顶部,一旦超过平衡的临界点,孩子还想阻止自己滑下去就太晚了。

临界点有三个特点尤其值得警惕。

一是不可逆性:一旦触发临界点,系统是回不到从前的。

二是难预测性:尽管人们知道有临界点,却无法得知触发临界点的准确时间,这是最危险的。

三是蝴蝶效应:使得大系统转向全新状态的,往往是人们感知不到的微小变化。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权威的《自然》(Nature)杂志识别出15个气候临界点,其中9个已经被触发。

图片

这些气候临界点正在颠覆全球气候系统,导致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比如这几天的河南创记录暴雨。

很多人看到北极熊因为脚下的海冰融碎而掉落海里时,会觉得离自己很远。但最近的洪水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在气候变化面前,没有一个人能够置身事外。或许,也到了思考自己能为减缓全球变暖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人类真的很渺小,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性就体现于此。

图片

气候临界点不是新鲜玩意儿,早在二十年前,联合国旗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但是,当时的委员们认为,只有当全球变暖超过工业化前的水平5摄氏度时,才有可能触发气候临界点。到了2019年底,IPCC的报告显示,想要触发临界点,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摄氏度就可以了。

这是惊人的变化。

图片

已经触发的9个气候临界点,一定要引起关注:

部分临界点被触发了之后,会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会强化系统的滑坡,会极大压缩我们努力的空间。

包括亚马逊热带雨林频繁的干旱和永久冻土的解冻。

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但在过去二十年里一直在变干。

图片

根据圣保罗高级研究所教授诺布雷(Nobre)的分析,自1970年以来,雨林已经约有17%被砍掉了,用于建造养牛场和大豆种植园。

虽然森林砍伐的速度在十年前有所放缓,但最近又开始反弹了。例如,在巴西的雨林地区,2005年到2011年间砍伐率下降了三分之二,但2018年居然又升至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这还没完,2019年的数据比2018年还要高出85%。

森林的消失会加速二氧化碳的上升。BBC新闻之夜栏目援引诺布雷的一项未发表的研究表示,亚马逊的东南部已经成为二氧化碳的净来源了。

砍伐加上气候变化,在雨林无法自给自足之前,只能忍受越来越广阔的干旱,最后退化成热带草原。

然后是永久冻土,就更严重了。

图片

永久冻土下面有着大量的碳,都是数千年来从死去的动植物中积累起来的。科学家估计,冻土层中的碳甚至是目前在大气层中的两倍。

随着永久冻土解冻,土壤中的微生物结束冬眠,开始分解有机碳,释放二氧化碳,还有小部分甲烷,一种比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严重30倍的气体。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2019年北极报告得出结论,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解冻之后,每年可以向大气释放约6亿吨净碳。

因此,雨林的大面积干旱和永久冻土的大规模解冻,将会永久破坏一些固碳的地方,转而成为释放碳的源头。

根据《自然》文章引用的研究人员的测算,如果目标定在1.5摄氏度以下,全球碳排放剩余空间约为500吉吨(Gt)的二氧化碳,永久冻土解冻会占掉100吉吨,如果亚马逊雨林全部枯死,会再占去90吉吨,再加上北极附近的树林死亡释放出的110吉吨,接近一半的剩余空间就不见了。

图片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临界点之间存在极强的联系,很容易就会引发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西洋环流是影响美、欧、非三个大洲的重要洋流,从墨西哥暖流开始,温热的上层含盐海水往北极流,遇到冷的密度更低的北极海水就会被稀释,流到海洋下层,往南回流。

图片

但是,北极海冰融化破坏了这个循环。

NASA展示了35年来的消融情况,多年海冰相比1984年已经融化了95%以上。更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北极夏季海冰就将完全消失。

图片

北极海冰融化让更多淡水流入海洋,稀释了北上的高密度咸海水,使得洋流往南回流的速度大大减慢了,进而减弱了整个循环。

2018年的一篇《科学》论文提出,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大西洋环流速度已经放缓了15%。

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欧洲更多雨,北非将更加干旱。

然后,这个北半球的循环被减弱了之后,将把更多热量留在南半球,将使得亚马逊雨林更加干旱,南极冰盖加速融化。

所以,这些气候临界点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的,就好比多米诺骨牌层层下跌,越来越严重。

全球将会更频繁出现极端天气,直接后果可能是农作物减产、森林大火和洪涝灾害等。最后的严重后果,便是氧气含量减少,海平面上升,花费了几十万亿修建的海滨城市都将要后撤。

联合国气候理事会成员威尔·斯特芬表示:“如今全球的15个已知的气候临界点,已经被触发了9个,气候变化变得不可逆转,人类文明崩溃将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图片

全球变暖都说了几代人了,但无论是从这9个临界点的动态表现来看,还是最近的河南暴雨,都在告诉我们,气候系统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已经是事实了。

渺小的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大国之间必须达成共识,从根本上应对这场危机。

除了发现气候临界点,我们还需要关注人类、社会和技术系统的临界点。

这一次,是向善的转折点,政策干预和科学创新可以让我们打开更可持续的未来大门,而不是最坏的结局。

比如,中美等大国都在努力实现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又比如,人类一旦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就等于掌握了恒星的能量利用方式,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而获取核聚变的原料来自海水里的氚元素,原料成本忽略不计。

有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就有了无限的廉价电力,就有了无限的前景。

人类告别化石能源时代,彻底解决粮食问题,星际航行成为可能,温室气体得以控制,有更多的成本和空间去改善地球环境。

最新的突破,出现在中国。

今年5月28日凌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东方超环)控制大厅里传来捷报,正在开展的第16轮EAST装置物理实验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和1.6亿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这个被称为“人造太阳”的核聚变装置EAST,是中国突破能源桎梏,探索未来生存方式的最大努力。

升级改造中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另外,行业巨头也在转向。

今年7月21日的最新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集团正在考虑出售油气业务,以加快从化石燃料的退出,这可能是一笔价值超过150亿美元的交易。

此前,必和必拓的竞争对手英美资源集团就已经迫于投资者压力退出了动力煤业务。随着全球努力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如果必和必拓集团想等到十年后再出售该业务,将会比现在难上十倍。

就算在没那么高端的领域,也有令人振奋的曙光。

行业分析师常常会给出乐观预测,电动汽车的成本下降临界点将要出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治临界点”也即将到来,即各政府将转向对化石燃料外部性征税。

尽管在政治和社会层面,我们较少使用“临界点”这个词,但很明显,要想应对这场危机,我们要赶在自然气候中的“临界点”被完全触发之前,先跨越这些领域的“临界点”。

形势严峻,不能再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