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举泰山文明的伟大旗帜(2)玉器篇

 萧然静客 2021-07-22

---兼论多元一体中的主元主源

玉,来源于石。

人类经过了漫长的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百万年计,打制石器,敲敲打打,石器简单粗糙。新石器时代,仅末次冰期结束的一万多年时间,磨制石器,把石器磨得精光细致。

来源于新石器时期,在磨制石头中发现了玉。顺理成章。

这里需要先延伸一下。玉器玉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以外,西亚中东欧洲,都没有玉器,更无从谈及玉文化。 甚至没有连新石器的磨制石器都没出现,这也就是我们要重新审视西方文明起源的理由之一。就像手机,不能超越2G3G4G,直接跳到5G。有点题外话了,

玉器不同于上贴的鼎,鼎的话,起源于泰山周边,证据确凿。最早的玉,还真不是在泰山周边。最早的玉,在遥远的万年左右,在遥远的北方,黑龙江省小南山遗址,眼看就要出国了。

从后来眼光看,多为装饰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玉管、玉珠、玉璧、玉环等,作为装饰品,后世的神玉,礼玉,尤其是王玉还看不到踪影,但是这毕竟太早了。对比后来的其他遗址,至少要早5000年左右。令人惊奇。相关图片我就不贴了,感兴趣者自己百度,本人行文图流畅,思路图连贯,发表图省事,相关图片就不贴了,在此抱歉致歉,下同。

遗憾的是小南山人主体后来去向不明,否则的话,作为人类文明的总源头,倒是完全可以。尽管后续去向不明,但玉文化毕竟传下来了。向南经过松嫩平原,到了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四千多年时间。红山文化是重要的中转,再南川,到了安徽的凌家滩文化,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不知为什么这个传递偏偏绕开了泰山周边。

泰山周边的玉文化起源来看并不早,大汶口中期,才有玉器登场。但玉文化在这里达到了极致,在继承传统的饰玉礼玉神玉的同时,在这里升格定格了王玉,并一直流传至后世。典型代表就是牙璋,玉钺玉圭玉刀等。为后来的中原王朝继承延续,这是关键。

原先中原的仰韶文化,一般没有用玉的习惯。中原发现最早的用玉遗址,是灵宝西坡遗址,仰韶文化。但这里的玉一开始便比较成熟,形制合于东边大汶口。或者是交流而来,或者是人群迁徙接携带而来。西坡灵宝西坡上层,接受了来自大汶口的玉文化,是一定的。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三个遗址。第一陶寺,第二石峁,第三二里头。

陶寺玉器,龙山时代代表性大城,传说中尧的都城。分子人类学结论,和当今的中国汉族O2基因一致,五千年来几乎没变。当今中国汉族的父系,主体多数来自陶寺。

陶寺玉器,主要来源于大汶口龙山,已是学界定论。作为王玉的玉钺玉圭多孔玉刀,已经不是主要,而是全部,来自于大汶口龙山。至于戴在头上的手上的装饰玉,就不重要,没必要讨论了。具体参见山东大咖栾丰实先生的《试论陕北和晋南的龙山时代玉器》一文。玉钺是王权军权的象征,玉圭,后世看,是重臣的用玉。玉圭,具体起源于日照的两城镇遗址。晋南平阳的尧的都城陶寺,和日照的传说尧王城,通过玉圭,得以联系起来了。文献也记载,《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暘谷,就是日照。陶寺有最早的天文台及出土了测日影的标杆,或许,尧帝在日照海边,看到了长长的影子,才悟到了测日影的高科技。总之,日照和陶寺,联系多多。大咖李新伟先生认为,济南章丘大汶口中期的焦家人,沿济水西上,经过太行八陉中最南端的轵关陉,进入陶寺文化的核心地区临汾盆地。日照,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向东发展受到海的制约,转而向西,也在情理之中。这里,没见大咖论述,期待分子人类学亲子鉴定,来证明日照和陶寺的关系。

陶寺同时有绿松石器,也出现在王墓中,绿松石器,也是来自大汶口龙山,临朐西朱封遗址。

陶寺考古队队长说何驽,大汶口中晚期与同时期诸文化相比,远远处于领先地位。这应是大汶口人大举西迁逐鹿中原雄厚的物质基础。 李新伟说,大汶口人夸父逐日般的西进。

石峁玉器

也是龙山时代代表性大城。石峁的玉器,尤其是王玉,和陶寺类似,不再重复。

只是石峁玉器中,牙璋典型,数量多,几乎为全国其他所有地方牙璋之和。牙璋,起源于山东龙山,也是主流学者的定论。大汶口晚期龙山早期的山东大范庄罗圈峪司上万家马台遗址。之后,在石峁,数量上达到极致。最有意义的是,石峁牙璋出现在二里头的王墓中。又从二里头辐射全国,超出当时的所谓九州的范围。香港越南也有出现。牙璋所及,就是最早的中国。

有学者认为,陕西石峁,黄帝的都城。我相信是这样。和玉关系远点,不展开了。

另,石峁玉器中游大量的玉璇玑,数量也几乎是全国所有玉璇玑的总和。虽不属于王级别的王玉,但是也是特色玉,顺便提及。玉璇玑起源于大汶口时期的胶州三里河。

二里头玉器

原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说,二里头所在的嵩山周围、洛阳盆地一带,在龙山时代并无使用大型玉器的传统,与二里头都邑出现成组大型玉礼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出土的玉礼器一是大型有刃器,如玉钺、玉刀、玉璋、玉圭和玉戈,二是小型棒状的柄形玉器。其中,钺、璋、刀和圭应都源自海岱地区的大汶口——龙山文化。

这回,许宏还是说对了。明摆着的事,敢不这么说吗,?只是,牙璋,没见许宏先生进一步解读,似是不该。

和陶寺石峁一样,王玉,来自大汶口龙山。核心王玉,牙璋,更是除了大汶口龙山,别的地方,没有任何可能。

北大孙庆伟先生,对牙璋的解读最高明,他认为,牙璋实际是玄圭,大禹治水成功后的奖赏。应该是对的,《尚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牙璋作为夏朝的核心礼器,得到复制,在分封的附属国传承是必然的。相当于后世的和氏璧国玺。二里头时期,牙璋遍及中国全境。商代夏后,中原一带牙璋绝迹,商代王后妇好墓,即使有六七百件玉器,也没有牙璋。前朝国玺之故嘛。

玉器之外,二里头的其他礼器,也多多来自大汶口龙山,顺便提及。

和陶寺一样,二里头王墓也多见绿松石器,来自山东龙山。前面说过。

邹衡先生指出,"夏文化中的主要礼器均来自东方”

杜金鹏先生说,二里头文化盛行酒器,在所有陶器中以酒器制作最精美,陶器以白陶为贵。流行绿松石镶嵌工艺和各种质料的项链,随葬日用陶器、龟甲以及使用象牙制品,在某些器物上涂朱乃至在墓中铺撒朱砂,祝陶器上刻划符号等,都与大汶口文化相同。

......二里头中的大汶口因素,学者们都是肯定的。但也都是一笔糊涂账,还在吃大锅饭AA制。王器中的大汶口因素占多少,相当于股份中的多大权重,没见说到。即使不必量化,主元主源主要主流主体,这样的说法,遗憾的是,也没见到。........

再稍稍回顾一下商文化。

商文化发现后,和以前的仰韶文化比较,有关系,但不密切。李济先生说“殷商文化,仰韶和它的关系最多不过像那远房的叔侄,辈分确差,年龄确甚难确定。”山东章丘的城子崖遗址,发现了龙山文化后,殷墟商文化才找到了“老家”。尽管辈分还有几辈,但直系血亲,是学界共识。

可惜,这么些年过去了,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国文明,龙山夏商周,寻根之旅还在游荡。理论上说找到了老家,但还没回到老家,还没认祖归宗。

考古挖掘的材料足够多了,学者们论述也足够明白了,始终不敢往前再迈一步。某些人还是抱着中原中心的成见不放! 欺泰山不会说话还是咋地?

中原是美丽的花香甜的果,但不是根,根在泰山周边。

(((既然谈到玉器尧帝等,不妨延伸一下。新疆西域和田玉,商代妇好墓中已有。推测,估计尧舜时期,就已经进入中原。《管子》说,至于尧舜之王,所以化海内者,北用禺氏之玉,南贵江汉之珠。 禺氏之玉,就是和田玉。传统认为,西域融入中原的时间是丝绸之路,汉代。从行政来看。是这样。但从文化来看,西域入中原的时间应该再早得多。汉代之前千多年吧。

说到西域新疆了,不妨再延伸一句,看看西域的史料,鄯善且末于阗若羌疏勒都在,现在也还是这个名字,大家都没异议。安息、大夏大秦条支等何在,一家人吵翻天。

这两方面都说明,西域融入中原,才得到稳定发展。---题外话了,希望有志者专门行文以论述,拜托。)))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