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寅|王渔洋藏书与诗学的关系(下)

 金陵生论学 2021-07-22

              三.渔洋藏书的下落

      王渔洋晚年看到曹溶身后藏书散落,曾在致友人的信中表示伤感。岂知他自己过世后,藏书也沦于同样的命运。起先长子启涑支撑门户时,藏书并未分散。雍正五年(1727)启涑卒后,家道中落,渔洋藏书由此分散,为三个儿子共同继承,而书籍也渐有残缺。雍正九年(1731)渔洋门人黄叔琳驰书询问渔洋遗著及藏书情况,启汸、启汧答道:“先君平日藏书,自弃世后不思分析。因先长兄一病五年,不幸于丁未下世,后始查点,三分收藏。孰知半饱鼠蠹,半坏积霖,而乘间攫去者亦复不少。及经查检,已多残缺,致使先人手泽尽付东流,可胜浩叹!”可见渔洋诸子不能读父书,启涑一病就无人料理,以致渔洋毕生心力付之流水。赵执信《跋王麓台画卷》称渔洋没不数年,藏书数万卷散若飘风,雍正十年(1732)作《怀旧诗十四首》又说“池北图书散失殆尽”[36],虽不无幸灾乐祸之意,却也是实情。藏书之家每因子孙不肖,不能世守。渔洋子弟虽谨重笃实,非一般世家子弟之比,但渔洋为官清励自守,子弟无夤缘以进,立居要津者,身后家势衰落自不可免,而藏书难守也就是自然的结局了。
      
       从渔洋藏书的流传看,部分书籍是归门生故旧收藏的,比如黄叔琳、惠栋等。黄叔琳为渔洋刊刻《五代诗话》遗稿,惠栋作《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又为《渔洋山人自撰年谱》作补注,王氏后人想是会将部分渔洋藏书礼赠的。翁方纲曾提到“黄崐圃先生万卷楼藏书多渔洋手订者”[37],如渔洋所编《感旧集》稿本、《唐摭言》钞本后即在黄叔琳处,后均付门人卢见曾刊刻行世。程晋芳为《四库全书》编《唐摭言》,又据以校勘[38]。旧抄本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明刊本虞集《道园学古录》、明刊本华察《岩居稿》后归惠栋,有惠栋红豆斋收藏印,即其例(详后)。后来黄叔琳藏书归汉军玉栋(筠圃)读易楼,渔洋旧藏也随入楼中。翁方纲《题渔洋手评边仲子诗草四首》其二自注:“筠圃所藏,予与梧门邀两峰、季游同观。”[39]法式善《存素堂诗》续集卷五有诗曰:“买书容易到斜阳,读易楼中万卷凉。零落都门诸梵宇,鲜红小印辨王、黄。”自注:“玉筠浦藏书多收自渔洋、昆圃二家,今零落矣。”[40]惜不得考其详目。
      
       此外,渔洋藏书散出后,同里后学所得亦复不少。如李雨樵任新城知县时,留意搜集渔洋著述,访于里人张象津,张有书答曰:“至津家中书,本无丰多,先人用心,惟在诸经诸史,及关闽之书。池北书库流散,初不关心收贮。津所掇拾,特其余烬,前书已备言之矣。然所存为西樵、渔洋朱墨手迹点定者,尚近百种。其于前辈及同时诸贤之诗,去取改正、点石成金者,实足以津逮后学。其书则多是渔洋全集中诸底本,及《燃脂集》、《感旧集》之底本,与所自作诸集之底本也。册颇重累,今聊上数种。其余及诸池北库中旧所藏书,有渔洋图印及手迹者,待津稍暇,有妥人,无妨尽取以相付。当今世而吾党有笃好如足下,烈士宝剑,佳人红粉,相成之谊,岂第指囤借舟,不当私为己有哉!”[41]张象津字汉渡,乾隆四十七年(1782)举人,后官济宁学正。有《白云山房诗集》传世。其所藏近百种,虽自称烬余,实际上都是西樵、渔洋批点之本,应该说是池北书库中的上品。从其书札的谦恭语气看,时象津恐怕还未取得功名,其所藏最终必归李雨樵箧中。


       据我历年阅读所见,知渔洋藏书存世及经前人收藏者已有80种,今条列于下,供研究者参考。
      1.明余信撰《古韵叶考》五卷,明刊本,民国年间归王修诒庄楼收藏,有“池北书库”印,《诒庄楼书目》卷二著录。王修字季欢,号杨盦。浙江长兴人。鹤道人郑文焯弟子,辑有《长兴诗存》。其藏书楼曰诒庄楼,樊增祥为书匾。所收书多前代名家递藏之本,渔洋旧藏有三种。
      2.佚名撰《韵谱》,旧钞本一册,湖州丁白咸丰六年(1856)丙辰手订稿本《清吟阁书目》著录,谓王渔洋题,疑为渔洋题签,或渔洋旧藏之本也。 
      3.宋吕本中撰《左氏传说》二十卷,明白棉纸蓝格钞本四册,原为高唐王府藏书。渔洋有题跋,钤有“济南王士禛印”、“王阮亭藏书记”、“池北书库”、“看左氏规模”、“石帆亭图书印”、“宫詹学士”、“国子祭酒”、“大司成章”等印。其中“宫詹学士”印为蓝色,盖居丧时所钤也。至清末民初间归高世异,有“华阳高世异印”、“世异之印”、“尚同经眼”、“意在三代两汉六朝之间”诸印。民国三十一年王文进编《文禄堂访书记》,曾于卷一著录。四十年代流入上海温知书店,宽予曾见之[42]。五十年代初为黄永年先生购归收藏[43]。
     4.佚名撰《越绝书》十五卷,嘉靖二十四年刊本,有“王士禛印”、“文学侍从之印”二印,后归邓邦述,见《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卷三。
      5.汉荀悦撰《前汉纪》三十卷,明嘉靖二十七年黄姬水刊《两汉纪》本,渔洋批校并跋,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6.宋林钺辑《汉隽》十卷,明崇祯十二年程杨校刊本。有“信古堂印”白方印。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渔洋旧藏。
      7.明凌稚隆辑《汉书评林》一百卷,万历九年凌氏刊本,有渔洋批,现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8.五代王定保撰《唐摭言》十五卷,旧钞本,据黄丕烈说原为毛子晋藏书。有易安园主人李文驹跋曰:“乾隆庚申五月购得新城王氏家藏钞本《唐摭言》十五卷。”庚申为乾隆五年(1740),书当为王家式微散出者。此后由惠栋收藏,有批校。黄丕烈于嘉庆十一年(1806)购得惠氏遗书(《荛圃藏书题识》卷一),此本并不在其中。后由书贾五柳主人陶氏于嘉庆二十年(1815)得之洞庭山人家,黄乃收之,见《荛圃藏书题识》卷六。后归元和顾鹤逸,见谢国桢《江浙访书记》。此本最后入缪荃孙艺风堂,《艺风藏书记》卷二著录。


     9.《北盟录》八十册,绿筠堂钞本,有渔洋题,清末归赵宗建,见赵宗建《庚子非昔日记》,《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014年,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第436页。
     10.宋刘时举撰《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卷,元陈氏庆余堂刊本,后归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九著录为池北书库藏书。后莫友芝曾见之,著录于《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十一。
     11.题宋宇文懋昭撰《大金国志》四十卷,影元抄本,有渔洋题跋,后由瞿氏铁琴铜剑楼收藏,见瞿良士《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
     12.明卜大有撰《皇明续记》三卷,万历刊本,钤“王士禛”、“阮亭”印,有钟羽正手批及江宁邓之诚题记。近人雷梦水曾见之,见所著《古书经眼录》。
     13.《大明集礼》,经厂本,吴兴俞氏旧藏。1955年黄裳自俞氏购得,见所著《前尘梦影新录》,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67页。
     14.宋赵明诚撰《金石录》三十卷,清初钞本,渔洋跋,后归门人陈奕禧,有陈批校并跋。今藏国家图书馆。
     15.宋周辉撰《清波杂志》十二卷,清钞本,有渔洋批校,后归李氏木樨轩,现藏北京大学。
     16.宋吴曾撰《能改斋漫录》十八卷,王渔洋借朱彝尊藏本钞录,乾隆间桐乡汪学蘧得之,遂以付梓行世。见张钧衡《适园藏书志》卷八录《能改斋漫录》明钞本二卷钱天树跋。
     17.金张师彦撰《南迁录》一卷,明钞本,有渔洋跋,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18.元陶宗仪撰《辍耕录》三十卷,万历刊本,有“阮亭”、“王士禛印”二印记,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见王重民编该馆所藏中国善本书目。   
     19.明秦纮撰《秦襄毅公年谱》一卷,嘉靖十七年刊、隆庆三年、天启元年递修本,康熙二十二年渔洋得自同年岳峰秀,载于《池北偶谈》卷八。有渔洋手跋,现藏国家图书馆。
     20.明徐自明撰《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卷,万历四十五年吕邦耀刊本。有“王士禛印”白文方印,后归缪荃孙,《艺风藏书记》卷二著录。
     21.明唐鹤征撰《皇明辅世编》六卷,崇祯十五年陈睿谟刊本,有“阮亭”印。此书清代被列为禁毁书,见《清代禁毁书目·补遗二》。后归李文藻,有“南涧居士”、“李文藻印”,又有“仙坪珍藏”印。今藏哈佛燕京图书馆,见沈津撰《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
     22.明康海纂修《正德武功县志》三卷,明正德刊本,为康熙十九年(1780)临潼王茂衍所赠,渔洋手跋并题诗,曾著录于王文进《文禄堂访书记》卷二,现藏国家图书馆。
      23.影钞本《明成化弘治万历会试录》不分卷,有“王士禛印”,见《江苏第一图书馆覆校善本书目》,不知现藏何处。
     24.《顺治九年、十二年、十五年会试题名履历录》三册,有“王士禛”朱文印,后归法式善诗龛,同时名流题记甚多,光绪间由湖北万梅崖收藏,万卒后不知流落何所。见王启璇《荷香馆琐言》卷上。
     25.清邵潜辑《州乘资钞》,封面有“如钞过即将此册封固寄回,万勿沉浮”一行,疑为康熙四年(1665)渔洋访邵潜后借钞,邵潜书此,嘱钞后即妥善寄回。未几渔洋离扬州推官任回京,邵随即下世(《池北偶谈》卷十八),书或未及还。书前有“总宪尚书”印,内有渔洋校字,知为渔洋收藏,现存国家图书馆。
    26.汉刘向撰《新序》,明刊本,渔洋校跋,有“王士禛印”、“阮亭”、“龚文照印”、“群玉山房藏书记”诸印。按:“群玉山房”为常熟姚鸿慧斋名,可知此本流传之迹。今归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收藏,见其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儒家类著录。
    27.唐李淳风纂《乾坤变异录》一卷,旧钞本一册,后归近人张乃熊,其《菦圃善本书目》卷六下著录为池北书库、红豆山房旧藏,有黄丕烈跋。
     28.宋刘斧撰《清琐高议》二十卷,版本不详,归汪氏振绮堂,《振绮堂书目》卷一著录为渔洋王氏藏本。
     29.元胡助撰《树艺篇》三十三卷,胡氏纯白斋钞本,有嘉庆二十四年钱天树跋,谓曾为渔洋山人池北书库藏书,后由门人林佶收藏,题签尚是林佶手笔。嗣后为邗江江鹤亭所得,民国间章钰又以重值购于江氏,见《章氏四当斋藏书目》上三。
     30.明陈绛撰《新刻批点金罍子》存四十卷,李维桢批点,明泰昌元年刊本,有“黄扉之印”、“介芦”、“渔洋山人”等印。然渔洋印疑似伪造,现藏美国普林斯敦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见其《中文善本书志》卷三。
     31.宋翟耆年撰《籀史》存上卷,曹溶旧藏钞本,有渔洋跋。后归惠氏红豆山房,又归戈小莲,有跋。嗣后入张金吾爱日精庐,《爱日精庐藏书续志》卷二著录。再归韩应陛读有用书斋,《韩氏读有用书斋书目》著录。民国二十九年潘景郑得自中国书店,有题记载《著砚楼书跋》。现藏上海图书馆。又一本,现藏天津图书馆,有渔洋跋。
     32.佚名撰《韵约辨疑》一卷,明钞本,有“渔洋山人”印,现藏中国书店,见《中国书店三十年所收善本书目》。
     33.汉蔡邕《蔡中郎集》四册,绿筠堂钞本,有缺页,渔洋补抄,清末归赵宗建,见赵宗建《庚子非昔日记》,《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014年,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第436页。
     34.汉蔡邕《蔡中郎集》,刊本,有李文藻题识:“渔洋山人藏书,乾隆庚午益都李文藻购得。”钤有白文“竹西书屋”、白文“李生”、“字曰香草”印。今藏国家图书馆。
     35.魏曹植撰《陈思王集》十卷,传为宋刊本,康熙四十四年(1705)八月渔洋七十二岁诞辰谢重辉以此书及陈氏《乐书》为寿。卷末有渔洋跋。后归仁和沈廷芳,卷首有“大司马印”、“吴兴廷芳印信”、“沈氏藏书”印,后有“沈印廷芳”、“古柱下史”二印。又入东莞莫伯骥之手,《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卷十五著录,莫氏考定为明活字本。
     36.南齐谢朓撰《谢宣城集》,明刊本,有“阮亭”、“襄古田舍”等印章,道光间曾经鱼台马星翼收藏,见所著《东泉诗话》卷一。
     37.明单复注《杜律单注》十卷,陈明辑,嘉靖间济南刊本。板心下有“景姚堂”三字。皮纸,明人包背装,五册。有“济南王士禛印”白文套边长印,吴兴俞氏旧藏。1955年黄裳由俞氏购得,见所著《前尘梦影新录》第67页。
    38.清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二十卷,康熙六年季氏静思堂刊本。有渔洋批点,今藏山东省图书馆。
    39.唐李翱撰《李文公集》十八卷,有“池北书库”、“国子祭酒”二印,罗振常《善本书所见录》卷四著录。

    40.唐罗隐撰《甲乙集》十卷,宋刊本,有“太清”、“虞山钱遵王藏书”、“季振宜藏书”、“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干学徐健庵”、“渔洋山人”、“安歧安麓村藏书目”诸印记,知经清初多位名家递藏。后归黄丕烈,有题跋。卒入瞿氏铁琴铜剑楼,著录于《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九。

     41.唐司空图撰《司空表圣文集》,旧抄本,有渔洋手跋,后归惠周惕,有惠氏藏印。民国二十九年傅增湘于文友堂得之,见其所著《藏园群书题记》卷十二。

     42.宋文彦博撰《文潞公集》四十卷,嘉靖五年刊本,有“池北书库”、“士禛藏书”二印,后归邓邦述,见《群碧楼善本书录》卷四。

     43.宋程颢、程颐撰《二程全书》六十五卷,明弘治刊本,有“阮亭”、“王印士祯”等印记,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见王重民先生编该馆所藏中国善本书目。按:“王印士祯”祯字应作禛,疑编者书写失检,若果作祯字,则其印章当为伪造。

     44.宋刘安节撰《刘左史文集》五卷,清钞本,有渔洋跋,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45.宋尹洙撰《河南先生文集》二十七卷,旧抄本,王渔洋校正,乾隆间李文藻曾据以校勘,称“原本新城批语用朱笔,涂字用粉笔,改字用墨笔,标记用红纸”,见国家图书馆藏李文藻校钞本跋。嘉庆间归朱友鹤,国家图书馆藏民国间吴兴沈氏感峰楼抄本《皕宋楼藏书题跋辑录》卷四录《河南先生文集》赵坦跋:“嘉庆乙亥冬十月,嘉兴朱友鹤先生出此本见示,坦以王渔洋校定本互校,并有讹脱,皆传写者之过。”浙江图书馆藏抄本,朱墨笔校,有渔洋二跋;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春岑阁钞本《河南集》卷末录有渔洋三跋,不知是否与此本有关。
     46.宋文同撰《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录一卷,元、明修补金泰和间翻印宋庆元四年张诚(一作诫)之刊本,有“王士禄印”、“王士禛印”、“贻上”、“渔洋山人”、“钱大昕”、“辛楣”、“安乐堂藏书记”、“明善堂鉴定书画印记”、“何绍基”、“何绍业观”等印。按:安乐堂为怡贤亲王允祥斋名,明善堂为怡僖亲王弘晓斋名,知曾入怡府。此书后归杨氏海源阁,《楹书偶录》卷五著录。
     47.宋彭汝砺撰《鄱阳集》,旧钞本,封面有渔洋题识,曾为清李调元藏书。李调元《雨村诗话》补遗卷四载:余家藏有宋彭汝砺器资抄本《鄱阳集》,卷面有王渔洋亲笔批云:“尝读《耶律文正集》,有句云:'花落余香着莫人’,以为本之朱淑真词'无奈春寒着莫人’语也。观《鄱阳集》,《梅花》绝句云:'滴叶开花妙入神,酥盘忆看北堂春。潇湘此日堪肠断,随处幽香着莫人。’已前此矣。济南王阮亭。”书法疏秀,为渔洋诸书所未载,殆偶笔也。本集诗题作《湖湘路中见梅花寄某》云。渔洋批本今亦遭于火矣。[44]
     48.宋余靖撰《武溪集》二十卷,明嘉靖间衡阳刘稳重刊本,有渔洋墨笔题识,书中眉端多渔洋批点。后归莫伯骥,《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卷十六著录,并录渔洋手跋,文略异于《文集》。后又著录于王文进《文禄堂访书记》卷四。
     49.宋岳珂撰《玉楮诗稿》八卷,明高唐王府钞本,张贞所赠,见《居易录》卷十九。近代王文进曾著录于《文禄堂访书记》卷四。
     50.宋洪炎撰《西渡集》一卷,宋荦抄自医士陆其清家,康熙三十三年(1694)寄赠渔洋,有渔洋手跋。国家图书馆藏民国间吴兴沈氏感峰楼抄本《皕宋楼藏书题跋辑录》卷四《河东柳仲涂集》何义门跋云:“其清不轻与人通假书籍。倦圃、竹垞两先生欲钞录其藏本,甚秘者即不肯出;寻常小书,亦必叶数卷数相当,始得各易所无。”则此钞殆亦非轻易可得。后归张金吾爱日精庐,《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著录,并录渔洋跋。近代王文进尚见之,著录于《文禄堂访书记》卷四。
     51.宋洪适撰《盘洲集》,旧钞本,有渔洋跋,现藏上海图书馆。
     52.宋叶梦得撰《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旧钞本,有渔洋手跋,后经彭元瑞收藏,有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手校。现藏台湾中央图书馆,见其《善本书目》甲编卷四。
     53.宋葛立方撰《归愚集》十卷,旧钞本,有渔洋题记。曾为黄丕烈所收,《荛圃藏书题识》卷八录渔洋题记曰∶“侍郎名立方,谥文定,邲之父也。按《经籍志》,《归愚集》二十卷,此佚其半矣。文定公南渡贤相,有集二百卷,词业五十卷,不知传于世否,当访之。济南王士禛书。”此记又见于《蚕尾集》卷十、《居易录》卷十六,文微异。书后归陆心源藏,现存日本静嘉堂,《静嘉堂秘籍志》卷三十六著录为池北书库旧藏。今案:据国家图书馆藏民国间吴兴沈氏感峰楼抄本《皕宋楼藏书题跋辑录》卷四载本书尚有朱彝尊一跋:“竹垞娱老斋成,展读一过,时康熙丁丑八月二日。”丁丑为康熙三十八年,时竹垞已南归,则此书或竹垞所藏,渔洋借读并题跋而已。上海图书馆藏宋刊本《侍郎葛公归愚集》蝴蝶装四册,原书二十卷,存九卷,亦有王渔洋跋、朱彝尊、黄丕烈跋,不知为手跋抑或后人过录。
    54.宋王铚撰《雪溪诗》五卷,旧钞本,有渔洋跋,收入《蚕尾集》卷九,又见《居易录》卷一。清末归陆心源皕宋楼,感峰楼抄本《皕宋楼藏书题跋辑录》卷四著录。今存日本静嘉堂文库,《静嘉堂秘籍志》卷三十五著录。
     55.金元好问撰《遗山先生诗集》,明弘治刊本。存四册十二卷,为卷五至卷九,卷十五至卷二十。卷四有渔洋朱笔题记:“康熙六年十二月京邸阅。”卷十五亦有“十二月京邸阅”题记。钤有“士”、“禛”方阴阳连珠印。又有“松溪山樵”、“李景康印”印记。今藏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56.元周霆撰《周石初文集》十卷附录一卷,旧钞本,有渔洋墨笔手跋。嘉庆中归汪氏振绮堂,《振绮堂书目》卷二著录为渔洋山人藏本。道咸间又归仁和朱学勤结一庐,叶德辉刊观古堂书目丛刊所收《结一庐书目》卷四著录为池北书库藏书。朱氏藏书后归其婿丰润张幼樵,张侨寓金陵,至清亡藏书失于战乱,半为浙人所收。罗振常《善本书所见录》卷四亦著录。
     57.元陈泰撰《所安遗集》一卷,钞本,有渔洋手跋。后归福建人陈芝征,《带经堂书目》卷四下著录。陈氏藏书之所亦名带经堂,其藏书得自王惕甫,多黄丕烈旧藏之书。后周星诒官闽,尽购其书,周得罪遣戍,藏书归蒋凤藻。
     58.元虞集撰《道园学古录》五十卷,嘉靖刊本,后归惠栋藏。《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为王渔洋、惠定宇藏书。
     59.元何中撰《知非堂稿》六卷,旧钞本,有渔洋跋,清末归陆心源皕宋楼,感峰楼抄本《皕宋楼藏书题跋辑录》卷四著录,载渔洋跋较《居易录》卷一、《蚕尾集》卷十《跋太虚集》所收末多“渔洋山人王士禛跋”一句,当为渔洋手跋。
     60.元王逢撰《梧溪集》七卷,周荣起钞本,有渔洋跋,云康熙三十一年(1692)门人杨名时所贻。后归陆心源皕宋楼,《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七著录此本,称:“周研农手钞本,池北书库旧藏。”周荣起,字研农,江苏江阴人。工书法,喜钞书,毛晋校刻古书,多为其勘正。感峰楼抄本《皕宋楼藏书题跋辑录》卷四载渔洋二跋。
     61.明薛蕙撰《薛西原集》二卷,嘉靖刊本,有“池北书库”、“凤山草堂”、“茂苑林氏藏书”三印。《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江苏第一图书馆覆校善本书目》著录为王渔洋藏书。
     62.明华察撰《岩居稿》八卷,明刊本,卷末有渔洋跋云:“向尝与学子论诗云,工于五言不必工于七言,工于古体不必工于近体。观鸿山及唐孟襄阳集可悟。今人自古乐府、古诗十九首已下无不拟者,真妄人也。辛未十一月,渔洋山人。”有“池北书库收藏”印。后归惠栋红豆斋收藏,有“红豆斋收藏”、“惠栋”、“定宇”印。后为归安姚氏所得,有“平江姚氏晚翠轩藏书”印。后又入吴兴包氏,有“吴兴包子庄书画金石记”之印。又有“庆曾”朱文小印。《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京师图书馆善本简明书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现藏国家图书馆。
     63.明徐祯卿《徐昌谷全集》十六卷,万历四十七年松涛阁刻本,白口,无鱼尾,四周单边,钤有“王士禛印”。上海图书馆藏。据考证,系王渔洋选徐祯卿诗底本,有朱、墨二色批点。
    64.明边习诗一卷,徐夜旧藏本,有渔洋手跋。《蚕尾集剩稿》中《答历下高邢二秀才书》:“先生(边贡)仲子南洲有手稿一卷,三十年前得之徐隐君东痴,简帙断阙,为译为存之,仍采三十余首附刻集后。”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二:“王渔洋与东痴为中表兄弟,称其诗近陶渊明、孟东野。辛亥秋,余邀翁覃溪学士过筠圃草堂阅旧本书,有东痴、渔洋手校边仲子诗本,内跋语二则,东痴墨书,渔洋朱书。学士摹成神似,今藏余斋,题者甚众。”此本殆即王渔洋所得徐夜藏本。筠圃为玉栋号,玉栋多得渔洋藏书,此书即其一。
    65.明屠隆撰《栖真馆集》三十一卷,万历刊本,卷内有“王印士禛”、“字贻上”,“水西书屋”、“李印文藻”诸印,知经李文藻收藏。今存国家图书馆。
     66.明谢榛撰《四溟山人全集》二十四卷,万历二十四年赵府冰玉堂刊本,目录及卷二十三至二十四为配藕香簃抄本,钤“池北书库”、“读易楼收藏图书记”诸印。有清高鸿裁校记及缪荃孙跋,知先后为高鸿裁与缪荃孙所藏,今藏清华大学图书馆。
    67.清卢世㴶撰《尊水园集略》十二卷补遗二卷,顺治十七年卢孝余增修本,有“士禛私印”、“池北书库”二印,现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68.清宋琬撰《宋荔裳入蜀诗》不分卷附文五篇,王渔洋据宋琬子思勃编订本传钞本,见《渔洋诗话》卷下。有渔洋手评并跋,又有瞿秉渊、季锡畴、裕仁、张文虎、傅增湘跋,陈倬、潘介繁、赵金灿、莫友芝、钱宝琛、缪星遹题诗,王荣年、莫友芝、唐仁寿、李善兰、戴望、高心夔、潘树辰、管庆祺题款。后归瞿氏铁琴铜剑楼藏,见傅增湘《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十五下。瞿氏后人济苍捐赠国家图书馆。
    69.佚名辑《两汉文鉴》,旧刊本,每册有朱文“池北书库”、“士禛私印”。道光十一年为刘喜海所得,见其所钞《渔洋山人池北书库藏书目》跋。
    70.明周应治编《广广文选》十七卷,万历刊本,有“王印士禛”印记,见《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卷四十,此书不知是否在南京图书馆。
    71.明黄德水、吴管辑《唐诗纪》一百七十卷,万历十三年吴管刻方天春重修文枢堂印本。有王渔洋批,今藏首都图书馆。
    72.明毛晋辑刊《唐人选唐诗八种》二十三卷,崇祯元年毛氏汲古阁刊本。有渔洋评点,今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73.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一千卷,明蓝丝格抄本。每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三字。原为明代叶盛藏书,曾经梁清标插架,有“菉竹堂”、“蕉林居士”、“池北书库”诸印。民国间在王修诒庄楼,《诒庄楼书目》卷八著录。
    74.明王志坚编《四六法海》十二卷,明天启七年刊本,有“池北书库”印。亦归王修诒庄楼,见《诒庄楼书目》卷八。
    75.明郦琥辑《彤管遗编》,版本不详,有“阮亭”、“襄古田舍”、“大司成”等印,后马星翼于济南书肆购藏之,见所著《东泉诗话》卷八。
    76.明诗选,有渔洋手批,后归黄秋岳,题三绝,其一云:“冷摊无地访慈仁,听雨楼荒话近邻。独拥残书随坐卧,红桥愁忆冶春人。”见所著《花随人圣盦摭忆》。
    77.清陈维崧辑《箧衍集》十二卷,稿本,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左右双栏,栏外有“罨画溪别业”五字。有“士禛私印”、“御史中丞”、“蒋京少藏书”、“晚号炳学”诸印。据渔洋《箧衍集》序:“陈其年太史撰《箧衍集》,时官京师,不旬日与予辄相见,未尝一语及此书。殁将十年,而其同里蒋子京少始得于敝簏而传之,先以质予。”知渔洋此本即得自蒋景祁者,后经徐季孺递藏,终归傅增湘,见所著《藏园群书见眼录》卷十八,又载于《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十六上。
    78.明姜南撰《蓉塘诗话》二十卷,有“御书精忠堂”、“刘塐之印”、“淡明”、“李培发图书”、“曾在赵元方家”、“赵元方收藏善本书籍”诸印。此本无渔洋印章,但有朱笔批语。卷十四“党邪”条批云:“何子兢报父仇事,予载之《居易录》,今并此采入。”是此书当为渔洋藏书。今存国家图书馆。
    79. 明唐琳辑《快阁藏书》十种五十八卷,天启间唐氏快阁刊本。前有唐氏自序,钤有“高翰济印”、“阮亭”、“古鸡林人”、“谷人”、“高罗佩藏”、“君宪”等印。今藏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见《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录》著录。
    80.北宋拓皇甫诞碑,作家出版社影印本,有渔洋、沈凤跋。渔洋跋云:“欧阳《皇甫碑》,余见亦夥矣,而佳本绝少。是册得之燕市,盖内府旧藏也。神完气裕,非宋拓岂能如是哉!世有知者,应无间于余言。渔洋山人书。”钤“王士禛印”、“阮亭”印。沈凤跋云:“此本拓法精古,纸墨俱佳,渔洋老人鉴定无疑,可谓老眼无花。”
    
       这只是我所知见的王渔洋藏书传世的一部分,当然也只是王渔洋藏书的极小一部分。更加广泛地调查,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然而就这有限的一部分,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帮助我们理解王渔洋和他的诗学。比如《唐贤三昧集》的选目,我原以为多出《唐人选唐诗十种》,经比勘有相当一部分溢出其外,也不见于《唐百家诗选》、《万首唐人绝句》等已知王渔洋经眼的总集,今既知渔洋曾批点《唐诗纪》,则一部分诗作有可能选自该书。我相信,广泛深入地钻研下去,王渔洋藏书和诗学的关系必然会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启示。


附录
渔洋山人池北书库藏书目(碑目附)
山左藏书之富,明季以章丘李中麓为最。其书世守,百余年始散佚,多归于陂上聚乐堂、玉山传是楼。其书目仅见于黄俞邰千顷堂著录,而今亦无存。国初新城王阮亭尚书池北书库藏庋之富,甲于山左,且以《载书》一图更传为美谈。丙戌春日,余假钞叶东卿所藏曝书亭书目,因思池北书库当时与曝书亭并称盛一时,而书库曾无一目传于后世,为吾乡文献之征,每访渔洋后人,亦竟不可得,深以为憾。越六年辛卯冬日,东卿次郎润臣手一编见示,曰池北书目也,近得于翁覃溪先生家。盖先生督学山左时得之于渔洋后人者。亟借归录出,末有翁跋一则,亦并录焉。数年积憾,一旦释然,欢喜无量。凡著录四百六十九种,附碑目六十九种,寥寥数叶,恐非全帙。岂书库所藏仅此耶?抑即出都时柴车所载书之目录耶?均无可考。然幸有此目,当时渔洋山人神游琅嬛风味,犹可想见。余收罗藏书家目录,积数十种,每得一目,必于所藏旧书中寻得其藏书印,模之卷端,以志欣赏。如菉竹堂、澹生堂、红雨楼、千顷堂、曝书亭、汲古阁、传是楼、裘杼楼、养素堂、曹古林、曹楝亭诸家,其所藏之本有印记者,余皆收得数种,因得手模其印于其书目。去春偶得旧椠《两汉文鉴》,为渔洋山人故物,每册有朱文“池北书库印”、“士禛私印”。冬间即得此目,若为之兆者,亦巧合也。昔渔洋山人得《金薤琳琅》时,曾喜而不寐,以为书库中不寂寞矣。余于此目,当亦云然尔。道光壬辰孟陬录毕并模其印,手装成册,爰志颠末如右。诸城后学刘喜海志。

监板十三经    监板廿一史    吴仁杰古周易    易雅    保八周易原旨    孙应鳌淮海易谈    吴草庐书纂言    马应龙注尚书    王质诗总闻    马应龙注毛诗    孙退固诗经集解    屠本畯毛诗郑笺纂注    朱统锴诗解颐    惠周惕诗说    丛桂毛诗集解    韩诗外传    蔡卞毛诗杂解    东莱读诗记    顾大申诗原    家铉翁春秋集传详说    李集凤春秋集解    赵汸左传补注    王培周礼左传国语刊误    春秋左传类对赋    赵汸春秋属辞     吴草庐春秋纂言    汪克宽经礼补逸    陈澔礼记集说     马应龙考订古本周礼    林兆珂檀弓述注    万斯同庙制图考    王建常律吕图说    王邦直律吕正声    朱睦■(左木右挈)授经图    朱彝尊经义考    补六书故    赵师尹石鼓文音注考异    钟鼎款识    书史会要    吴草庐诸经纂言    宝刻丛编    焦氏经籍志    陆佃稗雅    荀悦袁宏两汉纪    唐阙史    唐摭言    吴越备史    司马文正公稽古录    隆平集    归潜志    金人南迁录    白孔六帖     太平寰宇记    王损仲宋史    王象之舆地纪胜    元和郡县志    元丰九域志    侯鲭录    范祖禹唐鉴    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    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    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王仲言挥麈前后四录    安南志    元故宫遗录    元朱又邾世家    朱睦■(左木右挈)草书    天禄外史    朝邑志    田雯黔书    王元之五代史阙文    马令南唐书    越绝书    东都事略    明王惟俭雕龙史通二书训故    焚椒录    陆右丞蹈海录    宋徐自明宰辅编年录    明吕邦耀续宰辅编年录    马骕绎史    马应龙齐乘    安丘旧志    唐才子传    郝经续后汉书    姚燧国统离合表    朱克生补汉纲目    辽史    曹溶静惕堂书目    宋实颖黜朱梁纪年图论    孙致弥朝鲜采风录    契丹图志    大金国志    武功志    胡恢南唐书    夏国书    元岳璘一统志残本    郑麟趾高丽史    施鸣史测    删宋史    殉义诸臣考    拙庵盘山志    王培二十一史通鉴纲目刊误     万斯同历代史表     朱统锴古史记    余知古渚宫旧事    世说    唐语林    何氏语林    焦竑类林     张墉廿一史识余    李清女世说    顾从乔僧世说    王晫今世说    汪琬说铃    宋事史类苑    中兴馆阁续录    杨君谦庐阳客记    文渊阁书目    张萱内阁藏书目录    范氏天一阁书目    陈于陛国史乐律志    叶文忠台山四裔志     刘九经郿志    李濂祥符人物志    李濂河南通志    黄佐广东志    陆釴山东通志    杨慎四川总志    马伯循陕西通志    唐会典    开元因革礼    神仙传    宋赵万年编襄阳守城录    保越录    采石瓜洲毙敌记    西域南怀仁坤舆图说    酌中志余    通鉴纪事本末    万斯同宋季忠义录    万斯同南宋六陵遗事    万斯同庚申君遗事    万斯同历代宰辅汇考    万斯同昆仑河源考    陆广微吴地记    于钦齐乘    金陵琐事    崔后渠安阳志    章枫山兰溪志    邢子愿武定州志    史纪事介休志    萧常续后汉书    桑钦水经    万斯同河渠考    东都事略    于文定读史漫录    钟退谷史怀    邝露赤雅    参同契    文中子    明都穆金薤琳琅    真灵位业图    唐赵蕤***    宋黄长睿东观余论    耐得翁清暇录    宋徐度却扫编    宋姚宽西溪丛语    桑世昌兰亭博议    元王士点禁扁    玉堂嘉话    研北杂志     辍耕录    山居杂志    刘蜕子文泉子    焦竑说楛    汗简    郎瑛七修类稿    集古录    李中麓画品    明马应龙注道德经    马应龙艺林钩元录    宋朱翌猗觉寮杂记    马应龙梵雅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周婴卮林    宋翟耆年籀史    宋椠晋宋奇谈    周居歧文则诗则    林兆珂宙合编    郑仲夔清言    商氏刻稗海    吾子行学古编    张萱西园闻见录    杜氏编珠    梦梁录    叶盛水东日记    阎若璩博湖掌录    明胡承诺读书说    胡承诺绎志    于奕正金石志    说苑    元遗山续夷坚志    胡元瑞丹铅新录    胡元瑞艺林学山    万斯同儒林宗派    万斯同群书疑辨    万斯同书学汇编    孙铤全颜山杂记    陈霆两山墨谈    司马文正公徽言    疑耀    斜川集    元许中丽光岳英华集    宋岳珂玉楮集    楮山集    笠泽丛书    尹师鲁河南集    余靖武溪集    柳开河东集    二刘集    盘洲集    元马祖常石田集    明叶文庄公集    明边习诗集    唐权德舆集    唐僧齐己白莲集    宋杨亿武夷集    西昆酬唱集    宋高僧诗前后二集    宋李泰伯集    宋赵清献集    宋清江三孔集    宋刘后邨集    宋张耒宛丘集    西塘集    宋邹浩道乡集    宋晁以道嵩山集    攻媿集    宋孙觌鸿庆集    宋华岳翠微南征录    宋赵汝愚皇朝名臣奏议    葛常父归愚集    宋郑清之安晚集    宋王厚斋集    元任士林句章句    王炎午吾汶稿    元张翥蜕庵集    宋孙绍远声画集    牟巘陵阳集    元傅若金集    元陈泰所安集    元何中太虚集    徐一夔始丰稿    浦源东海生集    霍韬集    童子鸣集     嘉定四先生集    钟嵘诗品    唐诗品汇    唐诗小补     唐诗宿    唐百家诗选    谷音    中州文表    严沧浪诗     赵松雪集    蔡中郎集    长庆集    欧阳詹四门集    陈后山集    明许殿卿梁园正续集    陈子昂文集    林逋集     乔庄简公白岩集    宋黄四如集    宋艺圃集    明王云凤虎谷集    明王彝征士集     元吴礼部集    唐吕温集    唐沈下贤集     徐铉文集    元余忠宣公青阳集     明林鸿鸣盛集     唐独孤及毗陵集     周弼汶阳集    杜旃癖斋小集    姜夔白石道人集    张孝祥于湖集    敖陶孙臞翁诗集    元王逢梧溪集    史鉴西村集    寒山赵氏临刻玉台集    明龚诩野古集     袁海叟集    张雨句曲外史集     邓林皇华集    杨基眉庵诗集    陈樵鹿皮子集     明兰田白斋集    日损堂诗     徐节孝先生集    傅占恒湘帆堂集    孙可之集    皮袭美集    王猷定文集    山谷精华录    梁园风雅    罗鄂州小集    元裕之中州集    宋文海    文潞公诗集    樊川集    张文忠公全集    诸葛武侯集    唐李元宾集    刘屏山集    宋李之仪姑溪集     宋苏舜卿沧浪集    宋石介徂徕集    李卫公会昌一品集    元耶律文正湛然居士集    唐张登集    唐司空图一鸣集    宋王义山稼村集    月泉吟社    范石湖集    元戴表元剡源集    十家宫词    唐音统签    熊朋来豫章集    元张翥蜕庵集     元贡奎云林诗集    元金履祥仁山集    元张伯淳养蒙集    宋陈洎亚之诗    黄庚漫稿    宋严灿华谷诗集    汉上题襟集    邵秋堂集残本    南宋赵汝鐩野谷集    叶茵景文吟稿    戴复古石屏集    高似孙疏寮集    叶绍翁靖逸    危稹巽斋集稿    斯植采芝集    罗与之雪坡稿    张弋秋江烟草    高九万菊磵集    陈鉴之东斋集    徐集孙竹所吟集    胡仲参竹庄稿    赵崇鉘鸥渚吟    毛珝吾竹稿    邹登龙梅屋吟    王琮雅林稿    陈允平西麓稿    张至雪林删余    许斐梅屋稿    施枢横舟稿    李龏梅花衲    朱南野学吟    余观复北窗稿    辛稼轩词    元李褧燕石集    词统    倚声集    瑶华集    曾益注温八叉集    天地间集    冯山允南集    杨锡震古今诗韵注    梦华子遗集    陈宏绪石庄集    鲁訔杜诗年谱    草堂诗话    元王充耘拟两汉诏诰    元陈深宁极先生诗    元傅若金诗法源流    明刘文肃野亭文集    殷岩留耕草堂集     赵高邑集     昆山葛鼐刊古文正集续集    宋陈襄古灵集    唐庚眉山集    宋林艾山细山陈乐轩林鬳斋四先生集    徐世溥榆溪集榆墩集     赵清献集    沈文端公集    王若之湘客集    彭汝砺鄱阳集    程巨夫学楼集    张曲江集    颜鲁公集    刘禹锡集    元结集    李卫公集    陆宣公集    罗隐集     陆龟蒙集     皇甫湜集     李翱集    孙樵集    刘蜕集    黄滔集    朱谋垔刻江西宗派诗    无锡侯氏刊十家乐府     陶隐居集    曹邺诗集    曹唐诗集    华子潜岩居稿    宋高僧诗前后二集    唐周昙咏史绝句    张纲华阳集    元黄镇成秋声集    徐达左金兰集     元郭翼林外野言     崔铣洹词    倪云林清閟阁集    宋刘翼心游摘稿    林希逸鬳斋十一稿    朱季芳静佳集    林尚志端隐稿    陈必复山居稿    刘过龙洲集    黄文雷看云集    黄大受露香拾稿    武衍藏拙稿    张蕴斗野集    张良臣雪窗集    赵希潞抱拙集    利登骳稿    何应龙桔潭稿    沈说庸斋集    释永颐云泉集   刘翰小山集    薛嵎云泉集     俞桂渔隐集   葛天民无怀集    姚镛雪篷集    明王寅新都秀运集    李贤古穰集    都穆南濠文略    杨君谦杂著    洪炎西渡集    李濂嵩渚集    王孟端友石先生集    欧桢伯集    宋刻施注苏诗    冯梦祯快雪堂集    孙山人太白诗集    谢肇淛小草斋诗话    明赵统骊山集    王士禄然脂集    唐文粹    梁园风雅     红兰主人玉池生集     葛守礼集    明刻刘西桥集    唐律秋阳    万首绝句    陈大士集    叶讱庵独赏集    陈大樽明诗选    海岱倡和诗

池北碑目
石经孟子    古鼎铭    干禄字书    辰州溪蛮铜柱记    岘山羊公祠石幢宋人题名 裹鲊帖    羽阳宫瓦     瘗鹤铭    诸葛武侯祠碑    邹平县西南周故景公神道碑    铜雀研    古北口颍滨诗刻    石敬塘家庙碑    肃府淳化阁帖    长白山醴泉寺志公碑    永新县禾山寺颜书    罗池碑    汉碑故午    万县岑公洞诸石刻    众春园苏书小杜诗刻    寿阳县韩诗重刻    ■(亵中执换作孚)水堰上宋碑二仿永兴    黄牛山黄陵庙石刻    襄阳羊太傅祠碑并诸题刻    雪浪石碑    郭有道碑    颜华岳题名    碑洞诸刻    扶风天和寺苏诗石刻    歧山西北诸刻    沔县武侯祠唐碑    城武县庙堂碑    王稚子阙    剑州之西武连驿宋元丰碑并颜书逍遥楼字    潼水山下汉李业石阙    济东太白酒楼诸碑    王庭筠碑    十七帖    北魏崔敬邕志    嵩山阙并诸石碑    庐山碑    京口十字碑    奉使蔡州石刻    钱王金铜塔    澄心堂帖    元佑党籍碑    东阿鱼山陈思王墓隋碑    魏刘明世造像碑    隋舍利塔记    王庭筠石刻    麻姑坛碑   邯郸淳石经    张弨昭陵六马图赞辨    李北海大照禅师碑    山谷浯溪诗刻    定武兰亭跋    郎官石记    来禽馆帖    天发神谶碑    姜娘子方炉    毕士安本阁帖    高植字子建碑    焦山文王鼎    颍上兰亭    落水兰亭    麻姑坛记大字本    吕梁碑    芮城鼎        欧阳肃书图序小字通之兄   
                     
                     

注释

[36]赵执信《饴山文集》卷十二、十八,《赵执信全集》,齐鲁书社1998年版。
[37]翁方纲《渔洋先生秋林读书图真本竟得摹轴于苏斋壁》自注,《复初斋诗集》卷六十,嘉庆刊本。
[38]程晋芳《唐摭言后序》,《勉行堂诗文集》,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738页。
[39]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四十二,嘉庆刊本。
[40]亦见震钧《天咫偶闻》卷三,台湾广文书局1970年影印笔记三编本。
[41]张象津《致李雨樵书》,《山东省立图书馆季刊》第一集第一期。
[42]宽予《海上书林忆余》,《艺林丛录》第五编,香港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43]黄永年《王士禛跋藏〈左氏传说〉及其他》,《藏书家》第2辑,齐鲁书社2001年6月版。
[44]詹杭伦、沈时蓉《雨村诗话校证》补遗卷四,巴蜀书社2006年版,第413-414页。

原载《学人》第15辑(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版)
编辑、排版|杨丽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