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寅|赵翼《论诗》小评

 金陵生论学 2021-07-22
赵翼《论诗》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这两首诗立意都很独到,前者痛切地表达了封建时代晚期诗人们对创新的一种根本的绝望,后者又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承认了代有人才、各领风骚的可能。从根本上说,赵翼认为自然是与人相待而交发其蕴的,诗人的创造必定日新无已。既然“化工日眼前,触处无非是”(《园中即事》),那么诗文也必日新月异,像陆游的作品那样“直罄造物无尽藏,不许天公稍自秘”(《删改旧诗作》其二)。可是他由此不仅未激发起创造的自由和豪迈感,反而无奈地体认了艺术生命的短促及其悲剧性。因为“诗文无尽境,新者辄成旧”(同上),在自然的无尽藏和创造的无尽境面前,个别作品的“新”终究是短暂而有限的。这样一种悲观意识在《论诗》中达到了顶峰,同时又使“新”变得愈益需要追求。正像当今时尚更替的速度加快、周期缩短以后,人们不是放弃追逐时尚,反而要制造更多的时尚。在袁枚颠覆所有文学经典的可模仿性之后,赵翼进一步对经典的永恒价值做了否定性的判决。后者乍看一派前无古人、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细味之其实也夹杂一丝悲观无奈的弦外之音:置身于生生不息的自然运化中,没有人能够永葆艺术生命常青,顶多只能引领一时的风骚而已。这听起来颇有点当下时尚理论的味道,的确,赵翼诗学的核心理念便是唯新,而唯新正是时尚的本质属性。如此说来,前现代的诗人赵翼,诗歌观念中已洋溢着一股现代的气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