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身作则立家规——探寻贺龙一家的红色家风

 邓超越梦想 2021-07-22

贺龙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贺家除了贺龙外,还有英勇忠烈的贺家三姐妹——贺香姑、贺戊妹、贺满姑。她们活跃在湘西,配合红军,为建立革命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壮烈牺牲。

以身作则立家规——探寻贺龙一家的红色家风

生活在这样一个忠贞正直的家庭,贺龙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理想深信不疑,也用一生的所作所为来教导自己的孩子。贺龙非常重视孝道。他在父亲忌日的这一天,会把子女们召集起来,逐一对着父亲的照片磕头跪拜。贺龙说:“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对长辈的追思和悼念,尽管离去的老人不可能知道在祭奠他,但后人却不能失去感恩之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大家才会有今天。”贺龙倡导的孝道,被儿女们很好地继承下来。到了贺龙的儿子贺鹏飞这一辈,甚至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惯例,每天姊妹中必须有一个人在家陪着老母亲吃饭。

以身作则立家规——探寻贺龙一家的红色家风

贺龙曾对儿女们说:“依靠自身努力,做有用之人,行大义之事才是根本。不要求你们成名成家,也不要想去做什么大官,但必须拥有一技之长,这样,于己于国家都有利。”贺龙二女儿贺晓明说:“我们家的家风是我们父亲和母亲传下来的,叫作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你要把这两条做到了,这辈子你很伟大了。我们不敢在父母面前说假话,因为父亲最鄙视的就是这个!我们家还有一条规矩,不允许以父亲的名义向学校、组织要求特殊的照顾和待遇,如果这种行为发生了,全家都会非常鄙视,这也是父亲最不喜欢的事情。”贺龙还教育孩子们,要自己挣钱,父母有是父母的,丈夫有也不如自己有,花起钱来,总还隔着一层皮。这些家常话语虽然简单浅白,但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儿女们把父亲的话当作座右铭记在心里,时刻激励自己自强自立。用贺龙的大女儿贺捷生的话说,这些话自己受用了一辈子。

以身作则立家规——探寻贺龙一家的红色家风

贺鹏飞出生时,贺龙已经50岁了,寻常人半百得子往往会更加娇宠一些,但贺龙从不娇惯儿子。贺鹏飞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踢足球把腿部踢骨折了。孩子受伤了,父母心疼再自然不过,受到特殊照顾也在情理之中。但在贺龙这里依旧没有特权。一个星期后,贺龙就让打着石膏的儿子去学校上学了,并且交代儿子不许坐自己的专车,他在街上包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负责接送贺鹏飞上下学。贺鹏飞拄着拐杖坐在三轮车上,没有因为是元帅的儿子觉得不自在。有人觉得贺龙作为父亲太严苛,他却说:“儿子本来就是普通一员,再说,正好借机让他受到磨练,将来也好独当一面,把未来的路走得更好。”

以身作则立家规——探寻贺龙一家的红色家风

1963年9月,贺鹏飞第一次报考清华大学失利,他想请父亲出面帮忙,但被拒绝了。贺龙说:“要想实现人生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再没有第二个途径。”于是,贺鹏飞在清华附中复读了一年,最后依靠自己的努力如愿进入清华大学机械系深造。

以身作则立家规——探寻贺龙一家的红色家风

据贺龙的二女儿贺晓明回忆,父亲整日忙于工作,为国操劳,与儿女交流最多的时候是在饭桌上,所以他们的家教多是在饭桌上养成的。贺龙是农民子弟出身,艰苦朴素的作风一直保持着。“细节决定成败,饭桌上的学问大了。”贺龙这样告诫孩子们,一粒粮食一粒汗,要懂得去珍惜。每次吃饭,贺龙都要求他们碗里不许剩饭粒,桌子上也不要掉饭粒。吃完饭以后,自己把用过的碗和筷子送到厨房洗干净,再放到旁边,这是家规。他不光定规矩,自己也以身作则,将规矩贯彻到底。在饭桌上,孩子们从父辈身上学到许多好客待人、谦逊恭让、孝道感恩、诚信做人的优良品质和基本礼仪,终身受益。

秉承父辈忠诚于人民事业的精神,2006年,退休后的贺晓明本着“不搞竞技”的宗旨,和妹妹贺黎明一起注册了“贺龙体育基金会”,一直在做公益,包括上高原办学校,扶持老区的孩子,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以身作则立家规——探寻贺龙一家的红色家风
以身作则立家规——探寻贺龙一家的红色家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