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同频中共振,在共振间发生 在工作坊上,我有一句这样的话: 在同频中共振,在共振间发生。 为什么要这么说? 作为一名疗愈师,当你的个案做得越来越多,你也在不断自我提升。因此,你的能量也是一直向上走的。 比如,在参加了我们的生命能量工作坊之后,你若是决心要做一名疗愈师,你就至少要有30公益个案的积累,这是你的“地基”。地基越深,你将来建立起的房屋才越牢固。 实际上,疗愈师遇到的每位个案的能量状态,都是高低起伏的。前面的经验累积和稳健基础就相当于是提升了你的频率值。 比如说,你的频率值已经到了1000,这个时候你就能够比较从容地与800频率值的个案共振,并能够给到他最佳的疗愈。 另外,大家有没有发现:同样的一句话,当它从真正有修为的“大师”嘴里说出来,和一般人嘴里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和力道是不一样的。这个力道的来源,就是我们讲的这个“频率值”。 频率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真实的生命状态。它来自具体的生活实践、反省和领悟。疗愈师提升自己的“频率值”,正是来自不断的在生命中打开自己、觉察认识自己、能够由内而外地清理和转化自身的低频能量。于是,自我能够成为“光”的通透管道。 我们也经常讲“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疗愈师”,但是为什么人们还需要疗愈师来给自己疗愈呢 简单来说,这是因为人们常会有惰性,会希望比自己能量高的人来调整自己、帮助自己、疗愈自己,这可以说是当代人的一个“通病”。 但实际上,频率并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它只是体现着你人生中需要经历的一段特定经历,所以高与低并没有关系,任何一个人在任何状态下,都有自我疗愈的完整潜力。 关键是:你是否选择如此去做。 而在许多情况下,当事人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个选项,或者不知道最基础的应对方法。于是,疗愈师的作用和意义就体现了出来。 这个时候,我们再反过来看另一个个案的例子—— 我曾经接到一位个案,她自己有很多实修的体验,每天坚持冥想,然后做情绪觉察日记,在她最深沉的抑郁时期,就是自己用这个方式一点点清理,最终走过来的。我在她的身上见证了“实修的力量”。 对于她来说,“灵魂的暗夜”已经过去了。 (参考阅读:灵魂的暗夜,可以疗愈最深沉的恐惧) 余下的问题,她有能力去应对的很好。因此,我给她做个案时会坚定地告诉她:“你可以坚持你的道路”。实际上,我就是给她按下了一个确认键,我仅共振她以信心,鼓励她继续前进。 再举个例子:这些年我发现很多女性经常会有一些“灵性”上的探索。比如听一些课或者修习一些方法。直到自己看书、听课等方式没有办法解决她的问题,她可能就会想要做咨询。这部分人相当于是“有基础”的,我们沟通的时候,她也比较容易听明白。 但男性的情况往往与之相反。这时我发现:有些人的问题可能并不是要在你这里去解决的,他可能需要在生命中经历某些事情,自己去领悟。 我们要明白:疗愈师之所以存在,是他人需要你,他才来找你。而来找到你的人,一定是你自己的振频能够匹配的,否则你给不到他最佳的疗愈。这就是“在同频中共振,在共振间发生”的含义。 02 “你终极的追求是什么”? 我们遇到任何想不开的事情,你都可以学着给自己画一个圈圈——你的问题是在这个中心点。然后,当你把格局放大一点看,你会发现:问题其实是非常渺小的,在更为宏伟的视角下,它就不再是问题了。 当我们处于“探索阶段”的时候,你就会盯着你的问题,目不转睛。而当你进入下一阶,处于“真相阶段”的频率上,就你不再探索,你会发现:你自己早已经明白了。于是,在这个频率上,你再来看所有“问题”的视角是不一样的。 如何拓展你的格局? 如何把“圈圈”扩展到最大? 不妨问问自己:“你终极的追求是什么”? 在某个阶段,你可能想追求的是财富,你可能追求的是健康。但归根结底,你会有一个终极的追求。 2017年,我刚开始做全息宇宙,我第一次在公众号后台收到一条负面评论的时候,我在我的金字塔房间里面整整闭门思过了一天。我在想: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后来,我是怎么样跳出来的? 我就问自己: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的宇宙目标是什么? 我会把我关注的视角边界扩大,于是我就从原先的问题跳了出来。我知道我所坚定的,我知道所我要的,因为我觉得全息宇宙就是要传播一种思想给到大家,然后大家各取所需,这是我的初心。 只要我的初心在,我的中心在,我就都能承受,我不受影响。从那里之后,我就不会再因为这种能量去自我攻击、自我怀疑了。 你一定要时时刻刻清楚你的定位,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因此,当你迷茫的时候,你回过头来看见你的核心目标,便能拨云见日,了然要如何去做了。这正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3 问题的化解,来自扩展的境界 因此,问题的化解,不是靠纠结于问题本身,而是看我能不能一圈比一圈更大地扩展、扩容——我能扩容到多少,这是化解问题的核心能力。 在这个扩容性里面,你还可以去继续深挖,你会探索到自己更多。 当然,在不同的阶段,你追求的东西可能真的不一样。 比如说,这个阶段你想要金钱,然后你可以自己想想:如果我金钱满足了之后,下一个需求是什么?你可能会觉得我想要一个好的伴侣,再次满足之后呢?你还会有下一个需求,再下一个... ... 直到你发现了生命的无常之后,你才最终放下了这些。此时,再回来看,你的生命的境界不一样的——可能在某一段时间,你又回到了需要金钱的状态中,但是你的境界不一样了,很多之前认为的烦恼,反倒会自动化解,不再是事了。 当你只有一个小圈去研究自己,与你有一定的宽广度之后,再去研究自己,两者的境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在一个圈里面研究自己,你永远就是在这个这个点上去循环,因为你始终跳不出来。 扩展的反面是否定。人一旦开始否定自己之后,就会不断地给自己制造否定自己的场能。 你会发现,来的这个人也继续让我产生自我怀疑,换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你也感觉如此——因为你给自己造了一个否定自己的场,所以你会不断的印证你自己确实不行,你自己确实有问题... ... 所以,我们要去觉察,要学会通过觉知重建我们的生命场。 (参考文章:重构你的"生命场",在其中尽情地舞蹈) 04 疗愈的本质 作为一名疗愈师,当你顺利完成了一位个案,你可能突然会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这个人真的是被我疗愈的吗?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究其根本——每个人被疗愈的本质,都是自我疗愈。 来到你面前的这个人,可能已经经历了很多阶段、很多痛苦的磨练之后,恰好迎来了一个时机——你出现在了他的生命中。 因此,疗愈师是疗愈者的一段生命经验;你是他的机缘之一,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光。 假若没有你,一朵花、一片叶,也可能让他在某一刻有豁然开朗的启发。那是另一个“疗愈的故事”,只不过“自我疗愈”的本质并没有变。 05 做一个“伟大的疗愈师” 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疗愈师或个案师。他们所能做的个案,都是跟他有类似特质、能相互匹配的。 至于匹配不了的人,他的机缘很可能不在你这里。往往只是彼此聊了几句话,便能觉得“不匹配”,咨询也就自然不再继续了。 但作为疗愈师,我们没必要因此去自我怀疑。因为:你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你有你独一无二的场。来找你的人,一定是有他的需求,他也一定会自动匹配跟他有共鸣感、有相似的经历的人。 因此,你所要留意的,不能只是某个个案的状态,你要看见你所遇见的身边所有人是什么状态,这才是一个全息的视角。在这个视角下,你一定能更深刻地了解你自己真正的频率状态,能看到自己更完整的那一部分。 以全息的视角,看到更完整的自己,并非意味着我找到自己哪里有问题,然后去修正。而是:当你能够真正把自己当做一个伟大的疗愈师的时候,你就能把生命中出现的所有人,都当做是你的“个案”。 于是,你的生命能量是不断扩展的,你的疗愈能量也是不断扩充的,这个时候,来到你生命中的人就自然地越来越多。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