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围手术期化疗有必要做吗,化疗方案介绍

 铭医严选 2021-07-22

很多结肠癌肝转移可以手术的患者,医生都建议进行围手术期的化疗,不少患者都表示疑惑,既然可以手术,还有化疗的必要吗?围手术期化疗到底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围手术期化疗

围手术期化疗顾名思义,即是围绕着手术前后进行化疗,包括了术前的新辅助化疗与术后的术后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是在手术前做的全身化疗,目的是使肿瘤缩小,以及杀灭微小转移让患者更符合手术适应症,以期达到R0切除,减少二次甚至多次手术。

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清除体内残余的微小病灶,通常结肠癌转移到了肝脏除了影像学可见的转移灶外,还会有很多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病灶存在,这也是结肠癌肝转移手术根治后复发率依然高的一大原因。

并非所有患者都具有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条件,它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患者的肝功能水平等。每位患者都有复发风险评分(CRS),复发风险评分越高,患者复发的风险就越大,围手术期化疗就越有受益越有必要

一项临床研究收纳了501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且建议所有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开始术后辅助化疗,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1]。

结肠癌肝转移围手术期化疗方案介绍

现今转移性结肠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以FOLFOX、CAPEOX、FOLFIRI方案为主。

FOLFOX化疗方案、包括药物亚叶酸(LV)、氟尿嘧啶(5-FU)和奥沙利铂,至今已有FOLFOX4、FOLFOX6、mFOLFOX6、FOLFOX7四个不同版本,均是由这三种化疗药物组成,只是剂量和给药方式上有所不同。

制作:铭医严选

FOLFOX6相较于FOLFOX4通过减少氟尿嘧啶的推注次数缓解了中性粒细胞降低的发生,而mFOLFOX6则将奥沙利铂的剂量降回到85。奥沙利铂属于第三代铂类药物,主要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通过阻止DNA的复制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患者使用该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神经毒性反应。mFOLFOX6减少奥沙利铂的剂量,同时保留亚叶酸和氟尿嘧啶的给药方式,显著较少了患者的毒副作用。现如今mFOLFOX6已成为FOLFOX类的标准方案。

有一项临床观察研究纳入了20名可切除的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这些患者在切除术前后各接受了3个月mFOLFOX6方案的化疗,结果显示,11名患者得到根治,尽管仍有9名患者复发,但其中4名患者在再次切除后保持无癌状态[2]。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对伴有可切除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使用围手术期化疗可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Figueras J, Torras J, Valls C, et al. Surgic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expanded indications: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with 501 patients[J].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2007, 50(4): 478-488.

[2] Nakanishi M, Kuriu Y, Murayama Y, et al. Efficacy of 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undergoing hepatectomy for resectable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is[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4, 61(134): 1582-158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