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分之一效应——决策中的心理偏差问题

 熙桓心理 2021-07-23

人们在生活中面临多种选择,而受到传统思维或固定模式的影响,人们做出看似正确的选择,却不一定是正确的。

你是否也会是这样的呢?

周末上街购物,去一条步行街,我们往往不甘心在第一家店便成交,一来是因为刚刚开始还没逛过瘾,二是总感觉后面的更好更便宜。

当走得差不多了,就会找一家店成交,但是通常也不会选择最后一家,因为一旦前方没有了可供选择的店铺,我们会产生一种后悔心理,觉得前边看过的似乎更好一些。

如果这条街是一眼看到头的,通常情况下,分别处于街道两头三分之一位置的店铺最好。


在考试的选择题上,很多人会认为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答案不会很早出现也不会很晚出现,因此,更多人会选择B或C,而A和D选择的人相对较少。

同样,很多大龄青年之所以成为“剩男”、“剩女”,并不是因为本身不够优秀,相反,不少青年,尤其是条件好的白领女性,有着极好的机会却一次次错过


主要原因在于总认为前面的“店铺”还很多,“下一个”会更好,结果是不切实际地追求完美,“暮去朝来颜色故”。

这些行为的产生都是“三分之一效应”在其中“捣鬼”。

三分之一效应是决策中的心理偏差,人们在生活中面临多种选择,而受到传统思维或固定模式的影响,人们做出看似正确的选择,却不一定是正确的。


为了证实“三分之一效应”,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

他做了三个阄儿,其中两个写有“有”,一个空白,然后一字排开,摆放的顺序是“有”字阄在两边,空白阄在中间。然后让被试者从中只抽取一次。

每个阄的中彩概率是均等的,但是绝大多数人在心理上对第1个和第3个都会有点儿抗拒。

总认为不可能那么巧,两个“有”字阄正好排在最前和最后,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抽取第2个。

人生在世,经常要面临各类选择。

选择无非有两种:二者择一,或多者择一。二者择一,当然也有难度,但难度不大。

而在“多者择一”的决策中,随着选择对象的增多,选择余地的增大,选择难度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也在增多和加大,最后使当事者陷入迷茫。

有一句广为流行的话,那就是:

“ 当一个人毫无选择的时候,他往往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当一个人有很多选择的时候,他往往会失去选择。”

就是因为这样的心理,人们常常被“完美”的围城狠狠缠住

在工作中,我们也会很容易被一些固定的因素所束缚,当一个人努力创造价值、不停地苛求自己的时候,”完美 “的围城就开始阻碍他的决策。

对每个人来说,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最应该做的是确定这件事值得花多少时间来完成。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它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某一方面付出得多了,在另一方面自然就会付出得少一些。

因此,在有了既定目标之后千万不要用完美苛求工作本身,要懂得运用自己的智慧,判断这项工作需要付出多大的能量。

我们应该从这一效应中明白,考虑问题一定要客观冷静,敢于打破常规,用新的眼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三分之一效应不仅适用于商铺选址,也适合用于质量对比、价格对比。

在营销理论上,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其中包括他们的消费习惯、个人爱好、兴趣使然,在此基础上,明确地对自己的产品作出详尽地细分,最终提升市场的占有率。


既然客户会受到三分之一效应的影响,销售人员就可以多找出可能出现三分之一效应的点,各个击破。除了前面所说的商铺位置选择外,还要考虑商品先后顺序展示、商品价格顺序安排等方面。

ENDING
熙桓心语

生活中原本看似第一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东西,人们已经取得过的成功做法也不一定是绝对成功的做法。


所以,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客观冷静地分析事情,敢于打破常规旧俗,运用崭新的眼光寻找最佳途径。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