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弟子规8|父道和子道

 周氏纵横 2021-07-23

今天讲四句:“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是很多父母的做法,当然这是一件很自私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千千万万父母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孝在狭义上主要体现在子女对父母的一种无条件的付出,在广义上是指处理一切关系的准则。传统文化比较强调父道尊严,不太重视子女的人性以及个性。父道和孝道不能画等号,狭义的孝才强调对父母的敬,但广义的孝强调的是和一切人及一切物处理好关系,最大的孝是让自己以及更多人明白。
 


“事虽小,勿擅为”,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人在青少年时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分辨,有时候内心清楚,但由于受到同伴的影响、诱惑的作用等,从而做了一些错误甚至荒唐的事。我回想起中小学阶段,的确做了很多让家长伤心烦恼的事情。例如,我在初一的时候,不知道跟谁学了开锁技术,只需要用一根细小的铁丝就可以把大部分的锁打开,并且我还得意洋洋地在长辈面前展示我的“绝技”。那时候,我每天都在研究各种锁的结构,尤其对于一些比较大的锁更感兴趣。我两次轻松地把爷爷房间大门的锁打开之后,爷爷又换了一个更大的锁,并且当场让我试着能否打开。我掏出小铁丝,在大家复杂的眼神注视下,很轻松地,就把爷爷新装上的大锁打开!爷爷让我把小铁丝给他看看,我非常得意地递上去。爷爷一手拿着小铁丝,一手抓住我的手掌,当场用铁丝把我的手指刺破,我痛得呱呱叫,跟着爷爷一巴掌拍过来,把我打倒在地上,还一边骂:“什么时候我们家出了一个这么聪明的人了?”此时我才清楚,如果我一直走上这条“研究”道路的话,那肯定是另一种人生。随后我远离了那些教我开锁技术的玩伴,他们当中有些走上了不归路,成为抢劫犯,盗窃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时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人在年轻的时候,还不能很好地分辨对与错,那就要好好服从父母长辈的教导,不断学习可以顺利成长的规则,这就是“子道”。
 


“物虽小,勿私藏”,子女不孝敬父母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有我”,也就是自私。父母给予我们是天经地义的,但要把自己的东西给予父母却舍不得,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天地虽宽,实无一私藏之物,所以天地可以滋养万物。“公”与“私”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至公者无私也。一个人之所以患得患失,就是因为有私。尽管很多人都说一切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还是拼命地想占有和拥有,或者把个人稍微扩大到家庭,其实还是自私。父母对子女的自私自利的行为感到可耻,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父母是正确的;二是父母的教育还不够到位。我们往往认为子女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所以子女做人做事不能光明磊落,就是给父母蒙丑,这就是“子道亏”。
 
子道、父道和孝道往往和正道联系在一起,所以需要我们作为子女的能力向善,做好自己,影响他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