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凡四训》纵横谈 39 | 假如袁了凡三十五岁之后继续学医

 周氏纵横 2021-07-23

假如袁了凡三十五岁之后继续学医

袁了凡先生原本是听从他母亲的安排,学习中医。“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但了凡在15岁的时候,巧遇孔公,在孔公的建议下,了凡先生重新回归到了命中注定的仕途上。从15岁到35岁,了凡的人生经历充分验证了孔公的话。了凡在遇到云谷禅师之前,他彻底地相信人生是注定的,所谓“进退有命,迟速有时”。

了凡在35岁之后,因种种机缘,接受云谷禅师的开导,立志不做凡夫俗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成就了人生原来算定的不可能。了凡走的路线是仕途,在传统知识分子眼里,仕途才是正道、大道。在传统观念里,一个人实在没有办法或者没有机会走上仕途,才会考虑学习某一门谋生的技术。不过,我们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假如了凡接受云谷禅师的“立命之说”之后,如果重新回到医学的路线,了凡的人生将会如何呢?

明白命理之后的了凡,如果重新走上医学之路,那么了凡也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大医。在中医历史上,基本上所有大医都是明白命理之人,真正的中医人是不会把中医单纯看做是一门技术。大医之人必定秉持着“医者父母心”去行医,从这个角度看,医道和人道乃至天道是一致的;至于作为技术的中医,因为涉及人体本身以及和大自然之间奥秘,没有精通命理者,是很难到达作为“道”层面的中医。医术可以救人可以济世,也可以谋财杀人。尽管历史上的大医都有自己治病救人的方式和理念,但万变不离其宗:有仁心才有仁术。在中医界,谈医道人道当然离不开医术,因为医生最根本的事情是要能够解决问题,不过中医能够解决命运的问题吗?我们说要通晓命理的人才能进入大医之门,进了大医之门之后,一定可以解决很多人的疾病问题,但能够解决一个人的命运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

宋朝有个名医,叫许叔微。他在11岁的时候,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父母双亡,成了孤儿。从此之后,他发誓要学好医学,为了就是能够拯救天下苍生。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关于许叔微梦见神仙的故事。据说,在一个晚上,许叔微梦见一个身穿白色衣服的人(我们理解就是神仙),许叔微问他三个问题:

一是为何自己父母早亡;

二是为什么自己的仕途一直不顺利;

三是为何自己没有子女。

神仙回答说:父母早亡的事情,是没有办法的了;至于仕途不顺和没有子女的问题,是因为许叔微的阴德还没有积攒够,只要阴德够了,这两个愿望都可以实现。许叔微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一代名医,他发誓终身免费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通过这行为积累的可不是一般的德。多年之后,许叔微又梦见原来的神仙,神仙说:“你的阴德积攒够了,今年的进士考试排名第5,在姓陈和姓楼的考生之间,并且很快会有儿子”。结果那年,许叔微参加考试果然考了第五名,就在排在第四名陈姓考生和第六名楼姓考生之间。不久之后,许叔微的妻子就生了一个儿子,其后又生了一个。许叔微的大儿子名叫许必胜,成年之后参加进士考试,排名第三,名曰探花,比父亲许叔微还厉害;许叔微还在世时,有2个孙子都都考上了进士;在许叔微的家乡——江苏省仪征市,他的第32代传人依然很了不起,仪征市中医院还把许叔微的石像立在医院,作为中医人的榜样。

许叔微的故事和袁了凡的人生都异曲同工之处,反映的主题都是关于人生命运的改变。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岗位,但只要是一心行善积德的人,命运都不会差。积德之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能够做到把握自己命运的走向,生活中自然可以心想事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