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随笔】乡村守望 ——读《余晓英作品小辑》有感

 城头山视窗 2021-07-23

美女作家余晓英



津市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也是一个盛产美女作家的城市。津市市“半边天”文学社曾经灿烂这个“小资城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今,津市市文联和津市市散文家协会旗下的作家更是美女如云,其作品常让人有大快朵颐之感。美女作家们优美细腻的文笔,映射着岁月的点点碎片,她们用文字营造的语境,很容易触动人的灵魂中最脆弱的神经。

余晓英就是津市近年散文创作较有成绩的美女作家之一。两年前,我就拜读过她的散文作品集《濯缨梦溪》。她的散文创作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生长的澧县和生活的津市,这也是她创作的可贵之处。近日,《散文津市》主编黄道师发来《余晓英作品小辑》让我赏析,因为当时赶编期刊《城头山视窗》,只是草草浏览了一下。刊物付印之际,我便静下心来认真拜读起来。掩卷沉思,不免感触良多。我发现,余晓英的这辑散文把握住了乡村的脉络。她深入到乡村内部,遥望着乡村风景,让作品弥散出一种撩开尘封历史面纱的的色彩,让人产生一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皈依感。

余晓英与津市市帅哥美女作家们

用心灵记取乡愁,是这辑作品的最大特色。余晓英把乡村作为创作的起点与归宿,痴痴地守望着自己心灵的乡土。乡村纷繁的生活,无不成为她的书写对象。《被吃掉的脚印》写的是乡村小路,但她没有单纯停留在描写的层面,而是从物事里探寻一种文化精神。“村路是家乡特有的符号。它们卑微、坚韧、朴拙。它们像藤蔓一样在村子里蔓延、交错,又像水一样流出村子,流向更远的地方,谁也不知道它们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我喜欢踩着父亲的脚印走在这条路上。父亲的脚很重,在地上溅起噗噗的响声,我的脚很小,如花沾水般,轻盈得像是要和蝴蝶飞起来一样。”父亲“扛着犁、耙”“挑着担子”等细节,无不表现一种对乡村文化的精神守望。“远处,一架高速公路在阳光下闪闪晃动”……作品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满含着生命的意蕴。

作为一种真实的文本,散文需要真心和真性。余晓英的散文就具有这两个方面的特质。在《生命的伏击》里,她描写了一位把“手艺爱得死生契阔”的篾匠父亲,背着“破旧的帆布袋”走进山里;回来“变魔术一样”掏出花生、板栗、红薯;最终“以竹子和庄稼的姿态坦然面对,完成属于自己生命的最后仪式”。她通过旧帆布袋、小篮子、小篓子、楠竹、猪油饭、米豆腐、腌菜、田埂上叼着烟、弥留之际听鼓书等乡村的物象,艺术地再现家庭的生活艰辛、命运坎坷、对幸福的渴望。这些充满着情感的文字,使她丰沛的乡村感情和对父母的永久记忆跃然纸上,让人经久难忘。




津市市散文协会会刊



余晓英散文中的人、事、景、物,字里行间总让人感到质朴和真实。她是默默地把故乡的生存状态呈现给读者,让我们也看到了一种乡村文化的另类涵养。譬如,《戏迷》寄予了她对村里剧院的真挚情感,以及她对故土人文精神的血脉传承和痴情守望。她用心灵触摸乡村,把自己的心灵放置在乡村的深处,探寻着久远的被人们漠视的物事,袒露自己深深缅怀的感情。再譬如,《瓦上落叶》表达了母亲对自家所养之狗的悲悯情怀和对生命的一种敬畏之心;《乡村老人》寥寥数语就揭示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无可奈何;《守望》反映着乡村失独家庭的无助哀怨。

用曼妙的心境遥望着故土,用内心的宁静守望着乡村文化,这也正是余晓英写作的成功之处。也许,循着她作品中的乡土气息,我们就能重新找到回家的路。

城头山视窗 | 编辑黄静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从民工到总裁,他只用了十多年时间;从退伍兵成为江河集团一方大员,他却付出了全部青春和汗水,他就是澧籍广东省优秀企业家戴竣

常德品牌 以澧为荣 | 澧县品牌农业抢滩长沙喜来登

战友情▪血凝成——澧州战友广州从军40周年战友会

【特别关注】 | 津澧新城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公示

1950年元旦澧县翊武完小学生毕业纪念图片及注解

【封面人物】稻浪千重   最是风流袁隆平——记“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其澧州情结

【封面人物】矢志教育   功在千秋誉九澧 ——澧县教育功臣、九澧教育集团董事长聂铎岗打造教育品牌纪实

【城头山影视】芳菲桃李春成海——澧县第六中学宣传片

【城头山影视】文谷 用文化点亮梦想——浙江文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百年前的澧州是什么样子的?外国友人的镜头进行了真实记录。下面是韩川广猎网站搜索得来的澧州图片——

梦溪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