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逐梦澧州】津澧融城大纪实●第三章 历史清盘●火焚电桩 张之洞奏请岳常澧道移驻岳州

 城头山视窗 2021-07-23


逐梦澧州·津澧融城大纪实

(长篇报告文学 作者/易宗明)

   1920年的澧州全景图

第三章 历史清盘

曾经,在澧县还不叫澧州的时候,澧阳平原有着比沅水流域更为灿烂的史前文明。曾经,澧水流域设澧州,沅水下游设朗州,尽管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着不同的称谓,沅水澧水并驾齐驱,澧州朗州秋色平分。1913年,常德改武陵道,澧州改为澧县,隶属武陵道。时代更迭升级,澧县与常德的隶属关系一直延续至今,澧县与常德的城市化进程从此不可同日而语。历史是一面镜子,折射过去,映照现实,昭示未来。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澧州与常德千余年有着平起平坐的行政建制。这种怀旧情感,却无法摆脱自我的偏见或者自己的滤镜。阿Q说他似乎是姓赵,和赵太爷原是本家,细细地排起来,他比赵太爷的儿子赵秀才还长三辈。对于澧州的纠结,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长久以来都有这种“阿Q情节”。这一如我们的民族,经常沉浸在一种“天朝大国”良好的自我感觉中一样,却总是找不到一个能够更好检视自身和观照世界的路径。

火烧电桩 张之洞奏请岳常澧道移驻岳州

沅芷澧兰 澧县与常德的前身今生

前车之鉴 枝柳铁路擦肩澧阳平原

兄弟阋墙 澧县、津市的九次分分合合

 火焚电桩 张之洞奏请岳常澧道移驻岳州

时光是握不住的,但有澧州古城这样的地方,感受往日时光的味道,欣赏蓬蓬勃勃的生机,已然是一种生活的奢侈,是人生值得回眸的处所。

澧州古城承载着许多历史的回忆,喜欢读书扒史的我,常常冷不丁就被一小块历史的碎片划得心疼生痛。

时代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没有人能保证下一个时代会发生什么变化,谁也无法改变历史的存在。

陈致远教授说过:“澧州落后于常德的转折点是楚威王设黔中郡,把郡址设在沅水流域,这样,洞庭湖西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向常德转移。”在我看来,这似乎并没有危及澧州的根基,澧州真正的衰落应该从火焚电桩始——

2014年,我在新浪博客读到了津市文史学者韩川先生《津市邮品欣赏·观光绪十六年驿站封有感》的文章;2014年10月,我主编的《城头山视窗》又登载了澧县文史学者高守泉先生《火焚电桩:澧州“反洋线”事件始末》的文章。

两位学者讲述了一个共同的史实——澧州人火烧电杆事件。然而,这个故事导致的结果很不美妙,澧州从此一落千丈,逐步走向衰退。   

在详实的史实中,两位学者侧重点虽各有不同,都娓娓道明了一个澧州从辉煌走向衰落的故事。

光绪十六年(1890年)二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以《湘省安设电线》上奏朝廷:“湖南、湖北两省中隔重湖,文报往来,遇有阻风,动淹旬日,平时已觉呼应不灵,设遇地方紧要案件尤虞迟误,前拟将荆州商局电线由沙市过江,接造至湖南澧州,经长沙省城直抵湘潭,以通紧要信报,湘潭以上能否旁出接造,应俟临时体察。”

为什么要由沙市接造至澧州而经长沙省城直抵湘潭呢?自秦、汉以来,澧州境内的“涔阳古道” 即为京城至长江以南通往湘西北、云南、贵州的重要驿道。境内有竹疏、水驿2个驿站,用以宣达命令、传递军情、驰驿官员和运送钱粮。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增设顺林、清化驿。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为京都(北京)至贵州省域驿道干线,由湖北公安入澧州,经顺林、兰江、清化驿接常德大龙驿。这就是后来207国道连接荆州和常德的干线。

曾经,驿道上光怪陆离的身影、杂沓纷至的脚步、来来回回的马蹄车辙,年复一年磨砺着碎石青岩铺就的路面,共同构成澧阳平原上文化交流、民族迁徙、民俗濡染、宗教传播的人文廊道。

朝廷诏准,光绪十七年(1891年)春天,张之洞特派烟台道台盛宣怀前往澧州,负责督办湘鄂电报线路建设工程。一条电报线路的施工,张之洞派盛宣怀亲自坐镇,是因为江西、河南在线路施工中都出现过变故,况且南蛮早就名声在外,他担心澧州绅民的桀骜不驯。

盛宣怀是何许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创始人。作为实业家,他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其中电报局就是其中之一。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当盛宣怀率委员、工匠进入澧州境内,在马家河、青泥潭、梦溪寺等处开工时,澧州不少绅士、民众怀疑“电线关系洋人,必系洋人所设”,有的还以为“如设电线,以后幼孩、牲畜损坏线杆者,皆须处死,民间受累无穷”。开工之前,声明工作一律用华工,不用洋工,可来的司事工匠,都穿窄衣席帽,因此被视为奇装异服。疑虑越多,谣言传播越快,各团绅民愈聚愈多。盛宣怀频频电报告急。

六月初七,当地绅士制备书有“痛逐洋人,禁其洋线”的旗帜,举旗聚众,蜂拥行动。愤怒的人群纷纷将马家河、青泥潭、梦溪寺等处的线杆、铁钩、瓷碗等物料捣毁焚烧。六月十一日,“津市电杆一千二百余根,十一被痞匪纠众烧毁净尽,裕守景营并防勇未能保护。”

这让我想起2012年为抵制日货的砸车事件。砸车的意义何在,让国人不断自扪、反思。以那种激烈、不合理、违法的行为,去强制他人抵制日货,带来的恶果是什么,大家都有目共睹,也有过切骨之痛。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已经不是单纯民族就能完成全部产品生产的,抵制任何一个国家的产品都是愚蠢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终究都只会沦为历史上的一段笑谈。

澧州绅士“痛逐洋人,禁其洋线”的行为与抵制日货的砸车事件何其相似!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不仅沦为了历史笑谈,更给澧州未来发展缠上了长久不前的裹足布!

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张熙等得知澧州焚毁电杆事件,立即札饬湖南岳常澧道延杰、督同澧州知州裕庆,并由张之洞直接委派湖北候补知府李谦,火速前往会同查办。七月十五日,清廷发布上谕,要张之洞、张熙确切查明,妥速办结。于是,张之洞、张熙再次札催廷杰等人查办。

于是,廷杰等先后拿获、拘捕肇事民众13人,由该地绅民认赔所有焚毁物质。事件虽然得以平息,但由于澧州等地众多绅民始终坚持认为电线是洋人所安设,安设电线后,必将引洋人入湘,一时“猝难开导”。又因时值夏令雨多水涨,电杆架设所经之地,多被水所淹没,架设工作基本上陷于停顿状态,于是张之洞饬令暂缓安设。

十月二十八日,张之洞奏明清政府,表示待以后从容开导当地绅民,晓之以理,再妥酌办理。一场牵动两湖的“反洋线”运动,终于演变成一个震撼两湖、惊动朝野的事件而收场。

正如晚清张仲羲在诗《澧阳电》后自注调侃:“江西雷震电线,天不肯;河南泥陷电桩,地不肯;湖南火焚电桩,人不肯。”

湘鄂电报线路工程被迫全线下马,从而推迟了湖南第一条电报线路的建设。其时,全国“除湖南一省外,其余十九省遍行设有电线”。这使本来已稍落后于全国各发达省份的湖南,在近代通讯设施的建设上又拉开了距离,成为全国最后架设电线的省份。

由于湖南境内不通电报,消息闭塞,上报中央的紧要文件不得不由驿道以600里加急递至武昌拍发。这于政令的推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月二十九日,湖广总督张之洞旧事重议,再度奏请朝廷:“前因湖南、湖北两省中隔重湖,文报往来,遇有风阻,动淹旬日,设遇地方紧要事件,尤虞迟误。于光绪十六年经臣之洞奏明将荆州商局电线由沙市过江接造至湖南澧州,经长沙省城直抵湘潭。维时地方风气未开,澧州愚民轻信地痞谣惑,以致群疑电线为洋人所设,遂有毁折电杆情事,且时值夏令,雨多水涨,电杆经过地方多被水淹,本难工作,当即饬令停工,暂缓安设……臣宝箴与臣之洞往返函商,意见相同,随饬善后总局司道集绅筹议,拟改由自湘通鄂之驿路安设,不占民地,尤为简便易行。兹定议由长沙省城起,历湘阴、临湘、岳州一带驿路安设,至湖北蒲圻县境,计程四百五十余里。”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元月4日正式开工,4月29日试通电路之时,电报督办盛宣怀即电贺湖南巡抚陈宝箴:“湘线得通,使22行省电工告竣,诚公勋德”。这是湘鄂电报干线开通后的第一份电报,从而结束了湖南与外省“文报往来,动淹旬日”的落后状况。

光绪二十五年,张之洞一纸《请将岳常澧道移驻岳州折》决定了澧州日后的命运。

张之洞在奏折中说:“窃照湖南岳州府现在钦奉谕旨开设通商口岸,事属创办,举凡税务、商务及华洋交涉事件在在均关紧要,自应查照各洋关成案,设立关道督办,以专责成。查分巡岳州等府之岳常澧道原驻澧州,与岳郡地隔重湖,既恐鞭长莫及,然若另行增置,又复糜费用滋多,臣等往复相商,拟请将分巡岳常澧道移驻岳州,兼管岳州关监督事务,所有一切通商开埠事宜得以就近经理,可免增设之烦,虽与原驻之澧州相距稍远,然岳、澧二府州均系该道辖境,今兹遥领澧州,与前此遥领岳郡,情事正复相同,而权衡轻重,今日之岳郡为新开通商口岸,华洋交涉事务殷繁,较之澧州尤为重要。”

陈奏句句在理,朝野和澧州均无话可说。

澧州城从明嘉靖初年(1522年左右)开始就成为管辖岳州、常德、澧州的道署机关驻地。张之洞的这个陈奏,使澧州由道治之城降格为普通的州城。

历史上,管领岳常澧三地的“湖广布政使司分守上荆南道”道署,就建在澧州城西。清康熙六年(1667年),设为“湖南布政使司分守上荆南道”又改名为“分巡岳常道”;雍正七年(1729年)澧州升为直隶州后,“分巡岳常道”再更名为“分巡岳常澧道”,但道治一直设驻澧州原上荆南道道署旧址,连续长达392年的历史。

澧州绅民一把火,烧掉的不只是电杆,而是烧掉了澧州的发展机遇

就在长沙省城起,历湘阴、临湘、岳州一带驿路安设的湘线得通之际,1897年4月,京汉铁路(时称卢汉铁路)动工建设。1900年7月,粤汉铁路动工建设。1906年4月,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北起北京卢沟桥、南至武汉汉口。1936年9月,粤汉铁路建成通车,北起武汉徐家棚、南至广州黄沙。人们惊奇地发现,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组成的京广铁路原来就是架设电线的线路。

到了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鼎故革新,施行体制改革,一批清末新政大员研究调整州、县设置,就将昔日为道治、州城的澧州沦降为县城。由此,中国大江两岸北荆州、南澧州对峙生辉的历史终结了。

不过是起落浮沉的数年时光,人物与是非或许还在岁月里流淌,但阑珊的灯火处阑珊了澧州,数年后的风景已失去了数年前的繁荣。澧州经历了盛世的浮华,也经历了衰败的没落,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为一桩火焚电桩事件。

火焚电桩事件足以令我们警醒反观,它不仅让澧州古城光华不在不再,也使承载澧州烟云往事的涔阳驿道逐渐路断人稀,无疑更导致了澧州与后来的京广铁路失之交臂。

待续)

主编/易宗明| 编辑/黄静


创作中的初稿,恳请提出指导意见!欢迎提供有关津澧融城方面的素材和采访线索!谢谢!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逐梦澧州】津澧融城大纪实●第二章 千古兴盛●地缘之谜 叹为观止的北纬30度(下)

【逐梦澧州】津澧融城大纪实●第二章 千古兴盛●地缘之谜 叹为观止的北纬30度(上)

【逐梦澧州】津澧融城大纪实●第二章 千古兴盛●波澜起伏 从“开国元勋”到贺龙镇守澧州

【逐梦澧州】津澧融城大纪实●第二章 千古兴盛●城市基 镌刻在历史墙头的古澧州

【逐梦澧州】津澧融城大纪实●第一章 国家战略●津澧新城 徐徐拉开融城大幕

【逐梦澧州】津澧融城大纪实●第一章 国家战略●澧育惠兰  每一条河流都有一个梦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