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荒”杯】“知青岁月”征文作品选登(043):知青岁月回忆录

 城头山视窗 2021-07-23



043


知青岁月回忆录


代俐敏

作者简介:代俐敏,常德市人,建设银行常德市分行工作,已退休。
上山下乡

一九七四年,我十七岁高中毕业,为了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我怀着满腔热情,加入了“上山下乡”的行列。

记得2 月28 日那天,市工人文化宫门前,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人潮涌动。常德市的广大知青们在这里集结后,就要按父母所属的战线奔赴不同的农村了,大家的脸上无一例外都带着激动的神色。我们同属于交通战线的45 名知青坐着一辆大客车,来到了桃源县双溪公社幸福岗大队林场。

第一次远离父母,远离城市,来到举目无亲的农村,虽感到迷惘、彷徨,但也感到新鲜与好奇。特别是这么多同龄人中还有几位认识的一中同学,更是觉得兴奋、踏实了。

大队为欢迎知青们的到来,当晚就举办了一场热情洋溢的文艺表演。三棒鼓唱的词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三棒鼓儿敲起来,欢迎各位知青到队里来。上山下乡真光荣,乡亲们呀是个个乐开怀”。

行走在坐山拥地的幸福岗,时而可见鸡群在桔树下捕虫啄草、鸟儿在树上栖息的情景。这是一处丘陵与平地杂处的小村庄,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风光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

出工劳作

我们平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常要挑砖挖土,锄草种农作物,采摘茶叶棉花。有时累得我腰酸背痛,真想第二天请个假不出工了。可是一觉醒来却又没事了,也许是年轻吧,身体恢复得快。

若到了抗旱的季节,清晨,我们还在梦乡里,就会被王晓晖、李兴安等人“起床哒,抗旱克”的吆喝声唤醒,大家便三五成群地挑着水桶、哼着小曲出早工了。临近午时,太阳正大,晒得人汗珠往下直滚,有的男知青干脆脱掉背心,赤膊上阵干活。

田间地头常响起我们的歌声和谈笑,有时也有不伤和气的打闹;双抢和秋收的时候,我们还会下到供应口粮的生产队去,女知青通常受到照顾,被安排做些到禾场晒谷之类不需要太大体力的活,这时候,我的内心便有种温情流动。

感人的事还有唐金桂在收工之余,时常不辞辛劳的帮男知青洗衣服、拆洗缝被子,大伙儿都亲切的叫她“唐妹妹”。

丁建平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每逢新春佳节知青们都回家与亲人去团聚了,而她却自告奋勇的留守在知青点值班。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深深地激励着大家。她是我们那唯一在农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知青。

如此,劳动虽然很辛苦,但也有欢乐。劳动,给了我们身体的锤炼,给了我们生活的保障,给了我们精神的营养。

带菜

每逢知青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来探望,或是自己返回林场,肯定都带着大瓶小瓶的腊肉腊鱼、萝卜腌菜、豆豉辣椒。有的人是拿出来与好友一块分享,有的则收起自己慢慢吃。

记得有一次李平把家里带的炒熟了的面粉给我,拌点糖后即能开水冲成糊吃也可干咽,我第一次吃,哇,真是好香甜呀!

那时,我也很喜欢吃炊事员煮的红薯块,天天吃也不惧腻烦,那种甜甜细嫩的红薯,舌头裹着粉糯的质感,颇有田野的清新原味。

我们平时虽然没有什么大鱼大肉吃,菜也没什么油,但大米和蔬菜都是即新鲜又营养的,我有时一餐能吃半斤米饭呢。

文艺宣传队

下乡没几个月,因县委宣传部要在我们大队办个学习小靳庄的点,便成立了一支文艺宣传队。

宣传队八位女知青,图左3 为作者

我们经常是上午出工,下午、晚上排练节目。虽然有时要求二十天内就要拿出一台节目,全靠自编自演,时间安排得很紧很紧,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有怨言,越忙越唱越跳越有劲。

因为当时正值豆蔻年华,风华正茂,极高的思想境界使我们认为,每一场演出都是党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一定要圆满完成。

幸好我们有三个很受大家欢迎的每场必演的保留节目,即:开幕舞《各族人民心向党》、《常德渔鼓》和压轴舞《斗笠舞》。湘红的舞跳得最好,达到专业水平,听说她曾是七中校宣传队的,并扮演过芭蕾舞《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建辉创作剧本;蓉辉编舞;玉珠、俐萍的嗓子圆润清脆,歌声动听;岳文、志埃的面部表情丰富,表演节目时,我只要望她们一眼,表情自然亦会被激发。

有时我们正在山坡上劳作,都会突然接到通知:某地方的领导和同志要来参观学习了,赶快换衣、化妆,准备演出。由于当时农村文化生活很单调,每逢我们演出,左邻右乡的男女老少都会赶来观看,并在演出结束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慢慢地我们这支活跃在农村阵地的文艺宣传队在县里还小有了名气。县里冬修黄石水库也派我们慰问演出,一去就在工地上驻演了一个月。我们还进县城参加全县文艺调演,上市里向战线领导同志们汇报演出,与附近菖蒲公社红旗大队林场的知青举行联欢晚会。

下乡感言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下乡两年半,思想上,我们学到了农民们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精神;感情上,他们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们。

与亲人分别,固然感到不舍,但也教会我们要懂得珍惜,懂得坚强,懂得自立。这段经历,对我们的体质、阅历、认知、勇气、价值观等,都是一场筛选。

岁月老去,我们还可以云淡风轻地谈及那些年、那些事,慢慢地回忆……这是件很温馨浪漫的事,因善良、爱心、纯朴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这是特殊时代赋予我们的标签,也是生活给予我们的馈赠。

2020 年10 月



“北大荒”杯

“知青岁月”有奖征文


主办单位

澧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

澧县阅读与写作学会

澧县茗酒荟品牌运营管理中心

合作媒体

城头山视窗

中外阅读与写作

茗酒

澧县在线

澧州大事件

澧县网

津澧大视野

澧县焦点

民生在线

沅澧头

条APP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