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篇丨教育学类:但开风气不为师

 新用户1935wtRA 2021-07-23

用知识改变阶层


写在前面

学教育学专业并不能理所当然地成为老师,师范类专业才是教师队伍的储备人才库。

教育是每一个国家的根本大计。教师承担的职责不仅仅是答疑解惑,还是一杆标尺,为顽劣的孩童划清是非对错;亦是一座灯塔,为懵懂的少年指引前进的方向。教师,值得被全社会尊重和推崇。

那么,学什么才能成为一名教师呢?纵观十三个学科门类,似乎只有教育学最为吸引眼球。是不是学了教育学,将来就能做老师了呢?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一分为二:什么是教师、什么是教育学。

首先,什么是教师?这个问题自不用多言,教师已经陪我们走过了十数载春秋。大家都知道,教师有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大学教师等不同的层级。层级越高,所授知识就越为多样和复杂。

但无论哪种层级,教师都至少要满足以下两方面的要求:1.知识水平够高。教师至少要对某一领域有所精通;2.教学水平够强教师要能把自己掌握的东西传授给其他人,这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活。

以上两种能力便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那什么是教育学?如前所述,有一个学科门类就叫“教育学”,它包含两个一级学科,即“教育学类”和“体育学类”。在“教育学类”下,又有教育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华文教育等具体专业。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学,一般是指教育学学科门类下的“教育学专业”。这个专业名字相当迷惑,其主要研究的是学术上的教育规律,而非实践中的传授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教育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并不能完全覆盖教师的能力要求,自然与教师职业也就不相匹配。但鉴于其与教育行业的关联性,我们不妨将教育学专业称为“教师的老师”

除此之外,教育技术学专业也只是与我们通常所谓的教师职业有所关联而已。在目前的形势下,教育技术学主要和在线教育联系在一起,培养的是为教育行业服务的技术人员,负责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

而教育学类下的其他专业就比较“名副其实”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分别培养小学和幼儿园的师资力量;特殊教育面对的人群即是视障听障等特殊群体;华文教育培养的是教外国人尤其是东南亚华裔子女学中文的人才;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开设院校非常少,一个是理科方向,一个是文科方向;艺术教育只招收艺术生。

看到这里不难发现,整个教育学类对大学教师、高中教师甚至初中教师都未曾涉及,原因可能在于这种级别的教师对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适的基础学科能力已经难以支撑为人师长的地位。基于此,“师范类专业”应运而生。

所谓“师范类专业”,其实是坊间的一种概括性称谓,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专业+师范”,比如数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等等。师范类专业并不属于教育部规划的专业分类之一,实际上我们也没有办法将此专业归到某一个学科门类之下。

因为师范涉及的面太广,天文地理、政治历史......各科各业都需要老师。所以,它只能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也正是因为这样,师范类专业才同时满足了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的两种能力需求,成为教师队伍的完美储备人才库。

值得一提的是,师范类专业虽然很好地对接了幼儿至高中层级的教师需求,但依然无法承受大学所设学科的广度和难度。与此同时,随着学历的提高和学科难度的深入,相比于授课技能,相关学科的专业造诣逐渐被提高到更重要的地位上。因此,大学教师一般由各个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研究生来担任。

下面是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教育学专业的官方解析:

网址链接:

https://gaokao.chsi.com.cn/zyk/zybk/specialityDetail.action?specialityId=73383287

其他教育学类专业的介绍网址请见:
https://gaokao.chsi.com.cn/zyk/zybk/


要点总结:


1.教育学类下的“教育学专业”和“教育技术学专业”与教师一职并不匹配,它们分别培养的是“教师的老师”和教育行业的技术人员;

2.教育学类下的其他专业的确培养了面向不同群体的师资力量;

3.就读师范类专业是成为教师的完美选择;

4.大学教师一般由各个专业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来担任。


下期预告:


下一讲我们要介绍的是公费师范生。对于有志于当老师的同学来说,公费师范生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师范生类型。我们下一讲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