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lack Coffee Club|No18.致敬青春——《松本大洋》共读方案

 新用户3451G7HJ 2021-07-23
BLACK COFFEE 18th TO YOUTH 

18岁,正是成年的岁数。

而松本,却似乎永远地留在了青春期。

有人说:松本大洋的出现就像在充满微小细节沙尘暴的负空间中出现的一个黑洞。那种强烈无光的黑暗所散发出的光彩犹如太阳的反冲照片一样侵犯着我们的眼睛。

本期共读松本大洋,共包含6部多卷本与1则短篇,希望能藉此洗刷日系漫画千篇一律的塑料商业味,让黑咖们一窥浩瀚俗世之外小众漫画的存在,也希望藉由松本汪洋恣肆的才情,带领我们重返那个激情昂扬又无力颓唐的青春纪元。

第十八期:2016年3~4月

(向上滑动,查看共读大纲)

一、本期共读书目:

松本大洋系列作品

《ZERO》1990-1991

《花男》1991-1992

《恶童》1993-1994

《乒乓》1996-1997

《竹光侍》2006-1010

《Sunny》2010-

《哆啦A梦》

延伸参考书目: 

《日本漫画60年》

二、共读目标

本期共读松本大洋,共包含6部多卷本与1则短篇,

希望能藉此洗刷日系漫画千篇一律的塑料商业味,

让黑咖们一窥浩瀚俗世之外小众漫画的存在,

也希望藉由松本汪洋恣肆的才情,

带领我们重返那个激情昂扬又无力颓唐的青春纪元。

本期主持人:朵米妈

拾贝撷英(均为节选):

空 桐:蛮荒与良善——松本大洋《恶童》

对于大多数“正常”的人来说,世界是正常的,即“正义公平善良”的,因此,《恶童》展现出的“不正常”的世界对“正常”的人们来说,是荒谬而蛮荒的。而在全维度的世界里,“不正常”的那部分世界存在的历史更为久远,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必将一直存在下去。因为这种不正常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之中,即人性的“恶”的一面。

从《恶童》主人公“黑”与“白”的现状和遭遇不难逆推出他们的身世,他们无父无母,从小在街头长大,被流氓们欺侮压迫,最后成为街头暴力的一部分,暴力既是其生存的背景,也是其生活的要素。

……松本大洋在《恶童》里的画风极为写实,将街头生活毫不隐晦地展示给读者,但写实中却蕴藏着浓烈的隐喻和恣肆的想象,这二者的结合产生独特的动人风格,让读者身临蛮荒,而又时刻被良善之光照耀和引领着。

田鼠阿佛:被歧视的漫画——读《日本漫画60年》随感

从小就没正眼看待过漫画。印象最深的是《三毛流浪记》,后来零星看过《丁丁历险记》、《父与子》。再后来,大量日本动漫冲进国门:《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忍者神龟》、《奥特曼》、《恐龙特急克塞号》等。

近几年看童书,在全部的专家、阅读推广人开列的书单中,只有绘本、小说,几乎没有漫画。

……近日读完《日本漫画60年》,对漫画有了重新的认识。

【漫画的发展折射时代变化】

【漫画的发展始终是自由的产物】

【漫画的发展始终打上文化的烙印】

知道自己对漫画有着骨子里的歧视,也就不会太多干涉孩子看漫画,特别是看了一些垃圾作品后,再提供一些优质的。垃圾食品,偶尔吃点没关系。当孩子肚子饿的时候,再端上大餐,比如《切尔诺贝利之花》、《万物创世》。

竹竹丢

我认为,漫画是有最佳阅读期的,过了那个年龄,对漫画的阅读能力就关闭了,很难开启。我相信黑咖啡会有一些人与我有同感。

我想到《朗读手册》里有对于漫画阅读的讨论,在此灌水抄录,供大家回顾,自己错过了没关系,不要给孩子与漫画的相遇设置阻碍,最好提供便利。

童年时期爱看漫画的人,长大以后往往会变成阅读能力较强的读者。漫画受欢迎且成功的原因和系列故事一样。任何怀疑漫画能够培养读书人的人,应该考虑这一点:来自32个国家的20余万名儿童参加IEA评估考试,结果芬兰儿童的阅读分数最高。而芬兰的9岁儿童罪普遍的消遣书籍是什么呢?59%的芬兰儿童几乎每天都看一本漫画书。

我并不是要把漫画书推荐为孩子们的固定朗读读物,而是要借此让他们认识漫画书的格式。我们必须教年幼的孩子漫画书是如何“工作”的:漫画格的顺序,书中人物在思考还是在说话,以及星星、问号和感叹号的意义等。

三三妈妈:漫画界的艺术家,艺术界的肄业生

一个大学文学系艺术专业没毕业的肄业生,从大学才开始学习漫画的奇才,如何改写日本漫画的历史

一、谁是松本大洋?

提起松本大洋,人们常常将他与井上雄彦(灌篮高手作者)类比。有人说他们是两个天才,也有人说井上雄彦凭借的是努力,而松本大洋才是真正的天才。因为他的作品总在突破自己,同时突破市面上商业化漫画的形式与题材。

百度能搜到的介绍基本上是这样的:1967年生于东京,1985年进入和光大学文学系艺术专业,两年后退学。大学时加入过漫画社,自此开始漫画创作。1986年,作品《Straight》获讲坛社漫画杂志《Afternoon》举办的四季新人奖“秋季奖”准入选奖。虽然此作品开始在讲谈社的漫画杂志上开始连载。后转投小学馆,他连续推出了《ZERO》、《花男》、《恶童》、《乒乓》以及短篇作品《青春》,奠定了在漫画界的独特地位,培养了自己的忠实粉丝。

二、松本大洋在我家

因为松本大洋的漫画基本上是18+,所以我家里并没有收。

又因为他不是我的菜,所以我也并没有刻意去收集。

……三三开始追动漫之后,我们有意识地把各国漫画都介绍给她。这其中她还是独爱日本动漫。不过,我发现她其实有意识地在淘新世代原创漫画家的作品。每次去西西弗,她都会去翻看定期推荐的原创画家的插画集子,甚至专门去淘宝官方店铺高价购买。这也让我和爸爸发现了新天地:原来这些孩子正在闯出自己的路!

漫画书一本本一套套搬回家,连原版的尸鬼都有了,仍然没有松本大洋,许是缘分未到吧。

三、为啥怕漫画?

好多家长都觉得漫画不好,为啥呢?

我觉得一是家长自己根本不了解漫画,不知道除了那些“幼稚的”漫画之外还有多少内涵作品;二是阅读功利化,觉得漫画只能提供愉悦,没有啥用;三是自己看不懂,就更别提引导,成年人的读图能力退化或者根本未被开发!

阿甲曾经说过:至少看漫画的孩子不会自杀。阿宝老师也说:家长应该陪着孩子看漫画。

我绝对不吃番茄

在我小时候,只看过《父与子》和《铁臂阿童木》,再后来就是《三毛流浪记》《丁丁历险记》还有《大力水手》到后来的《玛法达》。《父与子》字很少,大多传递着只可意会的幽默,但《丁丁历险记》已经让我吃不消了,因为字小图小看得我要抓狂。再后来就看到了一些日本漫画,除了宫崎骏和叮当猫以外,大多也不是我的爱好了。更何况日本漫画不忌口的题材和画风。虽然没有太多偏见,但却大多不是我喜爱的风格。不过日本漫画人物画法到是让我小时着迷了一阵,后来也烟消云散了。这次看朵妈找来的松本大洋《恶童》才算是静下心来认真地再一次读漫画书。《恶童》给我的是无比的震撼。

……漫画受到读者的喜爱,也许和画面的冲击感,画面简洁的简笔画表达有关。不仅如此,漫画背后所隐含的文学的、哲学的理念,科学观和人文主义思想却是最核心的吸引力。大美至简,看似简单的表达,让人回味无穷,才吸引大家一次次去阅读和欣赏。

朵米妈:漫画中的分镜叙事和图画书中的图像叙事

……关于图像的叙事,我想精读过无数图画书的黑亲们自是不陌生的。咱们也不止一次聚众细扣某本书的某一页,前后反复对比,细寻蛛丝马迹,不想放过任何一个被居心叵测的画家埋下的暗号。

而这也确实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早进行叙事的方式,看看那些古老的岩画就知道了。时光发展到今天,抽象化的符号体系不仅没有取代图像叙事,反而日渐式微,倒是图像叙事领域的学术研究在不断的迭代,派生出一支又一支强劲的逆旅。

……对于一部漫画来说,分镜就是他的灵魂。

也就是说,我们看漫画,不仅仅是要看画工、看构图,更要看空间的分格,以及在每个格子中角度的变化、取景的深浅、景别的大小,包括格子与格子之间的连接,是否能够营造成电影镜头的升降、推拉及蒙太奇手法等多种效果。

……当然,在图画书创作者中,其实也不乏个中好手,图画书中分镜做的好的,最典型的有陈志勇的《抵岸》,英诺森提的《最后的胜地》,其中都有分镜中的精品。

综合来看,图画书中的图像叙事更偏向静态叙事,需要观者脑补一些关键性要素并进行预测;但漫画中的分镜叙事更偏向动态叙事,观者需要掌握的是一套阅读逻辑,理顺之后,并不需要费太多脑筋,你想要看到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基本都已经在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漫画会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米菲:漫话漫画

       被嫌弃的漫画。小时候,从老师、家长那里得到的信息就是:漫画是闲书中的闲书,字少图多,内容浅显,费钱费时间无用无营养。这个评价一直影响着我不敢沉迷于漫画。这是“世界上最流行最重要然而也是被误解最深的艺术形式。”,是两本书在开篇都提及的。事实确实如此。

        被细分的漫画。看到日本漫画的介绍,不禁瞋目结舌。漫画的受众被细致划分:儿童、少年、宅男、腐女,内容更是五花八门,科幻、同人、耽美、色情。。。细分并做到极致,在日本各领域皆有体现。漫画的发展,也体现了细分的必然,当童年阅读漫画的孩子长大了,仍有对漫画有阅读需求,“总有一款适合你”的细分就出现了。

       被解绑的漫画。由日本漫画想到相声。当相声被要求承担教育听众的功能,只许歌功不许讽刺,相声也就走向了没落。监管的宽容不等于不监管,少限制一点创作力就能更旺盛一些。

       漫画与文字。松本大洋的《恶童》,读来畅快。同题材的街头苦儿流浪记,漫画与文字书的表达、读后的回味有什么差异呢?图重视视觉冲击力,文字背后的图像需要读者自行脑补。

深圳小刀:漫画阅读笔记——漫画的前世今生

细想起来,漫画在绘画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儿童文学在文学中的位置,颇有相似之处。两者的身份都很尴尬,都曾奋力证明自己特有的价值以寻求独立。

法国人将漫画视为“第九艺术”,让它与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和电影这传统的“八大艺术”平起平坐,对于曾经长期挣扎在夹缝中的漫画而言,这无疑是决定性的认可。尽管如此,农民洗脚上田进了城,大家还记得他是农民。世人对漫画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偏见并未因此而彻底消除。其实艺术并无高下之分,所有的刻板印象无非是观念在作怪。

前些时重温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中关于“漫画实验”的章节,忽然想到,如果能够从艺术史纵向的角度,拨开纷争的迷雾,回溯漫画从出身卑微到修成正果之间的观念变化,或许会对理解漫画眼下的境况有所助益。这是个巨坑,只能把想到的先记在这里。

(一)难以定义的漫画。

……或许可以这样说:漫画是图像的一种呈现形式,这种形式多用于叙事。作为再现或表现艺术的漫画,呈现图像的方式不同于传统绘画。相比追求真实再现的经典绘画,漫画追求的是一种“相似性”。

(二)历时性角度的观察。(略)

(三)漫画的可能性。

《世界漫画指南》的作者在谈到漫画的力量时说到:“漫画是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完全不同于电影、散文、动画或其他媒介,把它们放到一起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连环画艺术与我们直接对话而不需要翻译,我们用视觉思考,不管它用的是哪种语言,大多数人都能看懂个大概。”(P15

“用视觉思考”,这大约正是漫画最强大的力量之源。

……现代艺术的潮流,是打破一切壁垒。甚至某种程度上,艺术也已经被终结。在这样的背景下,执着于艺术的某种分类,纠结于标准的某条界线,常常会显得非常可笑。游走四方的漫画,似乎天生就是来打破这些类别与界线的。你觉得他是农民,其实他在重新定义农民。

本次共读为有史以来Finish人数最少的一期,11人,共读笔记仅1万余字。



黑咖啡阅读书单~

No1.《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儿童文学)|No2.《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理论著作)|No3.李欧·李奥尼+《共读绘本的一年》(图画书)|No4《安德的游戏》(儿童文学)|No5.《挖开兔子洞》(儿童文学)|No6.百变小红帽(理论著作)|No7.纽伯瑞大奖&《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儿童文学)|No8.《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理论著作)|No9.《亲爱的天才》(理论著作)|No10.《书、儿童与成人》(理论著作)|No11.《安徒生童话》(儿童文学)|No12.《格林童话》(儿童文学)|No13.《儿童心理学》(理论著作)|No14.约翰·伯宁罕作品共读(图画书)|No15.《童年的王国:华德福教育的儿童观》(教育方式)|No16.“卡尔维诺作品选读”(儿童文学)|No17.《儿童的世纪》共读方案(理论著作)


小学至初中推荐书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