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你永远是个孩子——Black Coffee Club|No22.童年的力量

 新用户3451G7HJ 2021-07-23

文学空间里一切都是一劳永逸的固定着。一旦被投射,其中意向将褪色,记忆的草木也被践踏。在这些记忆中,树的生命和草的生命互相影响,记忆,最好叫经验,给你伤害最大的记忆,给你带来最大的变化,使你变得不同,也是文学作品的第一营养(不只是文学作品),是作家的真正财富(不只是他的),而他一旦让文学作品塑了形,自己就枯萎,乃至毁灭,于是作家又成为最贫穷的人。卡尔维诺《通向蜘蛛巢的小径》

第二十二期:童年的力量:2017年2~3月

(向上滑动,查看共读大纲)

关于本书的阅读方法,本书的线有三条:
1、简历旁边的时间线。
2、正文开始前的目录。
3、书后的索引。

共读目标+延伸书目:
本期共读大家可以从以下两个目标中二选一来完成,共读目标不同,延伸书目不同。
1、着重研究某位作家或编辑。如,研究桑达克的,就按照目录与索引阅读与桑达克有关部分,延伸阅读桑达克的所有作品。
2、阅读全书,自行选择一个自己好奇的题目来分析研究。如:为什么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会涌现出如此多的天才?这些天才的共同点是什么?之类的。当然也不必选择这么大或是这么严肃的题目,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延伸阅读书目由大家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本期主持人:果子

拾贝撷英(均为节选):

米菲

20出头的年纪,我在单位的迷你图书室里发现了几本辞海般厚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集。拂去封面的灰尘,竟是好版本的卖相。那段时间,每个午休时刻,我都躲在狭小的图书室里捧着这几本大砖头,被那些很闷很怪趣味的各个国家的故事所吸引。读过些什么,已经没有印象了,只记得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书页上,灰尘跳动,四周一片寂静。

这里面,有辛格的作品吗?应该有,辛格是1978年获得诺奖的。然而没想到真正注意到辛格,是因为童书。在整理纽伯瑞作品的过程中,两次获得纽博瑞银奖的辛格的作品很显眼地跳了出来,它的与众不同很是显眼。进一步了解作者,才发现童书并不是他的主要创作方向。

辛格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共性是作品中的宗教性、民族性、哲理性特别强烈。它的作品大多是在描写犹太人的故事,体现着犹太民族宗教信仰以及独特的风俗。他写犹太孩子的日常生活,写犹太人如何过修殿节、逾越节,写圣经故事,写拉比的影响。这是一个我们不熟悉的族群,通过辛格的作品,人们了解到一个新的世界。正如辛格在《儿童是最权威的批评家》中所说,“世界上没有无根的文学。”他写的是犹太孩子的故事,并不是只给犹太读者读的,各个民族的孩子都可以选择它。

田鼠阿佛

纽约童话地图

(点击看大图)

果  妈

看这套书,一个最强烈的感觉是:哇~还有那么多好书没有看!

看了这么多天才的故事,还是对他们各自迥异的鲜明性格最感兴趣。

如果天才们聚在一起开个会,讨论一起共读书,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时间:2017.3.4.

地点:厄苏拉办公室

主持人:厄苏拉

参加人员:桑达克、汤米、怀特、辛格、夏洛特、威斯加德、克罗格特、罗兰、德琼、玛格丽特、苏珊、汉斯

厄苏拉开场白:“虽然在座的都是童书界天才,但是我们也应该一起读读书。”

桑达克:“我讨厌共读!最近我在读托尔斯泰。”

汤米:“我们读点轻松的,比如《花花公子》。”

怀特:“推荐读《瓦尔登湖》。春光正好,我们还是一起去探索大自然吧。”

辛格:“建议读童书,童书是唯一的避难所。”

夏洛特:“对,《秘密花园》也不错!”

威斯加德:“市场上的童书插画都太差烂了。”

克罗格特:“我们可以自己做书,不去当当买书,当当可以少交企业所得税,税交少了,政府的收入就少了;政府收入少了,就不得不削减核弹的生产。”

罗兰:“线下分享可以去我的农场。”

德琼:“上次作业被改了50遍,这次我不参加了。”

玛格丽特:“如果一起读书我会很开心,如果让我写作业,还是来根胡罗卜吧。”

伽斯:“过两天我要去美洲,等我回来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当年在伦敦街头卖艺的故事。”

苏珊:“下次线下大家把家属都带上吧。”

厄苏拉:“……”
汉斯:“我可以请我的朋友爱因斯坦加群吗?”

逗  逗

一路读下来,发现几乎书中提到的童书文字创作者,在开始创作童书之前都有过各种复杂的工作经历,而且投身童书创作时年龄都不小了,换而言之,就是都已有比较丰富的人生经历,用当下时髦的说法也就是跨界高手。

…… 在阿甲老师的导言中,【千姿百态的成长】中特别提到:这些童书领域的天才,他们的童年不管是否一定能解读位幸福,但一定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童年的回忆是他们创作取之不尽的财富。所以,无论是腼腆内秀的E.B.怀特、个性张扬的伊娃.列.高丽安、还是从父亲法庭上走出来的说书人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还有那带着老黄狗的文坛牛仔弗莱德.吉普森,在书中所提及他们的童年经历,读来均有厚度。完全不同的成长背景,合力成就了童书世界的丰富内蕴。

超哥妈

(《小木屋》系列)罗兰一家全身心的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感染着读者。也许对罗兰来说这9本书只是对生活的纪念,对读者来说是人生态度。目前很流行的一句话“培养幸福的能力”,罗兰的童年无疑是幸福的,这种幸福让为人母的我有写汗颜,我没有办法做罗兰爸爸那样能干的人,也没有办法给超同学一间从无到有的小木屋,但我希望能给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面对困难的勇气, 与大自然共处的能力,积极充满正能量的父母,我想这样兴许会弥补他的“树屋”梦的遗憾吧。

我绝对不吃番茄

从《亲爱的天才》的那些事儿之前,大家对于作者的八卦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曾经有人质疑,我们读这些书就好了,有必要去了解八卦作者背后的故事吗?我想大部分的读者都会有兴趣了解,从作者的文字绘画风格开始,到作者的成长经历,到作者的成长环境,工作背景......都会对作者的作品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作者最喜爱的作品和最喜欢的人事都一样会对作品造成影响,所以,我们通常会想在这些八卦中找出蛛丝马迹来印证我们的推测和判断,特别是作者的童年,种种经历和环境,人事,对作者的影响那更有不可忽视的力量。我想在设计书名《童年的力量》的时候,一定也是有这样的考量,这些童书天才们的童年会对他们的作品产生多大的力量,而这些童书又会对千千万万阅读童书的孩子们的童年产生多大的力量,甚至对我们这些跟着孩子成长的脚步重走童年的人,一样有力量。

朵  妈

即将告别杂志编辑生涯,最后再整个表(略)

卢  芳

……序言对我这个从业者也算碗励志鸡汤,把编辑的工作形容为文学史制作人,听上去很令人激动。其实,出版,这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工作,很琐碎、繁杂,和不同脾气的作者打交道,可不是件容易事。一个图书营销狗的日常更是如此。但每每发现或磨出一本作品的时候,看着它们被孩子们阅读的时候,还是满心欢喜。为孩子寻找珍珠般的好童书,以此与各位书友共勉。

阿北:现代世界开始的时候,天才们是什么状态

选这个题目,纯粹是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经历去深入到《童年的力量》中,所以只要用“扫射”的方式来寻找一个剖面。

选择1946年,是因为春节期间读了一本书,叫《1946:现代世界的形成》。这本书的作者维克多·塞巴斯蒂安是一名记者,他另外的作品包括《十二天:·1956年革命》、《1989年革命》。

作为一名记者,维克多报道过的事件包括柏林墙的倒塌、苏联解体、中东地区巴以间的暴力与以暴制暴的反复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发现,当他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尝试对所有时间和故事追根溯源时,不断回归到同一个参考点——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1946年。

……“横断面”整理完毕,可能没法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如果非要一个结论,也许可以说,在二战期间,因为美国本土并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影响,所以主要生活在美国本土的“天才们”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只有几位男士因为年龄的缘故在美军服过兵役。女士们有一位,安妮塔·洛贝尔,出生于波兰的犹太人家庭,曾经被送去集中营。后来幸运地得到解救。

战争对于普通人来说,永远是最大的灾难之一。

三三妈妈: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

老实说,我是一边听着鬼故事一边写出这期作业的。不知为什么,对这两本厚厚的八卦资料书就是提不起兴趣,拿起又放下,好不容易啃完一本。

并非这书编得不好,也并非内容没有吸引力,究其原因,十有八九是我这个八卦控的好奇心在作祟。不是不喜欢八卦,而是不喜欢现成的八卦,特别是排版优雅整齐像教科书似的资料式八卦。

所以人物传记我也是不喜欢看的。

言归正传,说说我读这书的体会吧。这些美国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的天才级作者们,穿越回那个年代,我能不能跟哪位做朋友?我一边看一边寻思。他们大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甚至于特立独行,毫不平易近人。也许这是保留童真的特质不完全成人化的特质吧?就像不愿长大的彼得潘。厄苏拉在给辛格的信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您曾经很好奇地问桑达克为什么不去做成人书,有一次您也问过我,为什么不更热衷于做成人图书编辑。可是大部分成年人在三十岁以后就麻木而且没有希望了……”一直都做小朋友,对当事人也许是好事,可对身边亲朋好友估计就是灾难了。这么说也许并不公平与全面,这些天才们当然各有长处,保持童心也不意味着不做大人。但整体来说,寻找自我、坚持自我的特质贯穿了大部分天才的一生,他们也把这种愿望与祝福寄放在给孩子们的作品中。

这些不完美的大人们就像《失落的一角》里那个不圆满的圆,一直在找寻,身后留下一路童书,就像是他们的歌声。他们最终找到了圆满吗?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们留下的痕迹我们知道,找寻也是一种圆满。

黑糖童心

《童年的力量》看了第一集和第二集的一小半。读完第一集后即买了几个作者的书作为延展读物:罗兰.英格斯.怀德的《森林小屋》系列;《好奇的乔治》、《星座,我们一起去发现》(H.A.雷);《在父亲的法庭上》、《给孩子们的故事》(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棉花糖兔子》(克莱尔·特雷·纽伯瑞)等。

因为对犹太民族文化的好奇,我重点读了《在父亲的法庭上》。这本书记录了辛格的童年、一个拉比世家的家庭生活以及犹太民族的各种风俗、信仰、日常生活状态等。这部作品被誉为“欧洲犹太文化的活化石”。

当今意第绪文学批评泰斗,哈佛大学的露丝.维西教授曾说:“希伯来语或意第绪语作家中极少有人想辛格那样出身于一个十足的'老式’而又博学的家庭……辛格在前启蒙时期波兰犹太城的亲身经历(比尔格雷镇的生活),以及他在一个书生气十足且虔诚的家庭中的成长历程,使他得以直接接触犹太社会习俗和文学源泉,这是犹太作家们的民间传说大多是他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

……辛格说过:“我希望一百年之后,当人们问起二十世纪的东欧犹太世界发生过什么,有人回答说:'去读一读辛格的书把’”。

我想说:“我读了,我还会再读的!”

火棘果子

献上我在做这几本书时做的几个图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仅选其一,其它略)

竹竹丢

《童年的力量》这个书名其实挺有弗洛伊德系的感觉的。2016年底开始阅读的一些书都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之:“童年蕴含着太多你不知道的力量影响着你以后的发展”理论有关:《从此以后:童话与人的后半生》《巨婴国》《童年的力量》

这次共读,到目前为止,我读完了上本和下本的近1/2。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图画书、儿童文学的大家,之所以最后能够在童书的创作领域有所建树,有以下几方面比较共同的原因:

1,童年有很好的阅读经历和阅读环境,父母或者祖父母与自己分享很多故事,或者给自己营造了很好的阅读环境;

2,一直保持写和画的习惯,或是一种自觉,或是在自己亲人的鼓励下;

3,对童年的经历、感受的强烈记忆,以至于到了中年或更晚,还记得这些发生在遥远过去的事情(感受),拿起笔可以把他们写下来(画下来);

4,遇到了编辑厄苏拉或其他好的编辑,能够鼓励、发现作家的潜在选题,找到好的合作对象。

戴老师:作品各不同,天才有相似

书虽不难读,但如一串珍珠链子,每粒珠自有其故事,看后一时不知从何谈起。想读的童书单又长了一些,感兴趣的人和物又多了几个:娜塔莉·萨维吉·卡尔森、吉娜·萨瑟兰……维吉尼亚·哈维兰、穆尔、爱丽丝·乔丹、儿童图书馆运动及波士顿图书馆……

    挖坑绵绵无绝期、填坑漫漫其修远兮……

巢野:源自镌刻的记忆

看了《童年的力量》之后,最打动我的,竟然大部分是阿甲老师撰文,这是他会讲故事的缘故吧。

有些人生经历,用一二三四标注出来,四平八稳的口气表述出来,变不再有生命力。

但是阿甲老师总会把这些精力写成故事,并且最后一句,会加上自己的感情,比如:“如此看来,所谓奇遇,不过是两相寻找的自然结果罢了。”

在读了一个你略熟悉的人的一生后,忽然又这样的总结,又或者有哪样的细节还原,当你有足够的年龄走过这个世界,总会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链接。

也许是重复的交点,也许是完全对立的人生,也许你站在这一边,叹着:我也是……如果当时……怎么可能……

不管怎么样,空桐老师昨天刚教得我们:讲故事的人要先把自己带入到情景之中,才能讲好一个故事。

我想这方面,阿甲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了,不光是他做的研究和读的书多,还有他丰富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都为常人不及。

我猜想着,他在做这本书的时候,一定是一次次走过别人的人生,游离于不同的世界吧。

深圳小刀:童年艺术家的童年

为儿童而创作的艺术家中,很少有人像莫里斯·桑达克那样,将成年世界对儿童的漠视与误解表现得如此尖锐、深刻,将自己对儿童生存状况的不满表达得如此激烈、顽强。通过精湛的创作技艺以及各种场合的言论,桑达克始终在强调:儿童也有各种强烈的负面情绪,换句话说,儿童的生活是艰难的,他们也要面对许多可怕的情感和事物,所谓美好的童年只是成人世界一厢情愿的虚构。在这种姿态之下,以《野兽国》《午夜厨房》《在那遥远的地方》图画书三部曲为代表的桑达克作品,在1960年代的美国成为童书领域的另类风景,深刻地影响了“黄金时代”以来的儿童读物的创作与出版。即使在今天,桑达克关于童年的观点和态度,要获得一般读者的接受和认可也并不容易。

但是,桑达克从未声称自己是儿童或童年的代言人。他只不过表现出对于深度认识童年的充分自信而已:我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因为童年的那些事情我都还记得,而且记得比谁都清楚。(而你们大概都忘记了,或者假装不记得。)

……我始终在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桑达克选择了另一种职业,不需要像童书创作这样,长久地与个人的童年经验紧密纠缠,也不需要向他人反复解释每一个故事背后的隐藏的心路历程,桑达克会以另一种方式来构建他的童年记忆吗?如此,他四岁的年纪遭遇的阴影和创伤或许早已自行痊愈。但是,没有如果。事实是桑达克选择了童书,他必须面对童年,为了彻底打败恐惧而不得不与恐惧朝夕相处,为了驱走恶魔而将自己交给恶魔。而唯其如此,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以及他无与伦比的作品。



黑咖啡阅读书单~

No1.《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儿童文学)|No2.《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理论著作)|No3.李欧·李奥尼+《共读绘本的一年》(图画书)|No4《安德的游戏》(儿童文学)|No5.《挖开兔子洞》(儿童文学)|No6.百变小红帽(理论著作)|No7.纽伯瑞大奖&《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儿童文学)|No8.《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理论著作)|No9.《亲爱的天才》(理论著作)|No10.《书、儿童与成人》(理论著作)|No11.《安徒生童话》(儿童文学)|No12.《格林童话》(儿童文学)|No13.《儿童心理学》(理论著作)|No14.约翰·伯宁罕作品共读(图画书)|No15.《童年的王国:华德福教育的儿童观》(教育方式)|No16.“卡尔维诺作品选读”(儿童文学)|No17.《儿童的世纪》共读方案(理论著作)|Black Coffee Club|No18.致敬青春——《松本大洋》共读方案|Black Coffee Club|No19.马修斯·儿童哲学|Black Coffee Club|No20.贝特尔海姆《童话的魅力》共读方案|Black Coffee Club|No21.子不语·知其不可而为之


小学至初中推荐书单

“励志鸡汤专辑”|

幼小衔接推荐书单|

爱与自然的图画书|

小学1~6年级下学期推荐书单汇总|

一年级上学期推荐书单|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推荐书单|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推荐书单|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推荐书单|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推荐书单|

小学六年级推荐书单|

初一上学期推荐书目(七年级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