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牡蛎的用法和...

 栖凤轩2013 2021-07-23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牡蛎的用法和现在的用法不同,很有研究价值。

现在用牡蛎,一般都是先煎,但张仲景用牡蛎是不先煎的。

牡蛎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药典》也规定了碳酸钙的含量。如果以碳酸钙作为牡蛎的有效成分,有人做过实验,先煎和不先煎对碳酸钙的溶解率影响不大。

但张仲景用牡蛎,有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滋阴清热、养胎等多种作用,很多作用并不能用碳酸钙来解释。

所以,牡蛎是否先煎,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张仲景用牡蛎,很多时候需要“熬”。现在说“熬药”和“煎药”意思相同,甚至有“煎熬”一词,但张仲景把“熬”和“煎”区分的很严格。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很多药物都用到了“熬”的炮制方法,通过一些药物熬之后的变化,可以推测“熬”相当于现在的炒、煅,比如芫花“熬令赤色”,杏仁“熬黑”,巴豆“熬黑”,瓜蒂“熬黄”等。

西汉杨雄《方言》说“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 自山而东, 齐楚以往谓之熬, 关西陇冀以往或谓之焙, 秦晋之间谓之炒”,应该和张仲景的意思相符。

《雷公炮制药性解》中牡蛎炮制方法:“凡修事,先用二十个,东流水,盐一两,煮一伏时,后入火中烧令通赤,然后入钵中研如粉用也。”也可以旁证张仲景的“熬”牡蛎就是煅牡蛎。

煅牡蛎和生牡蛎相比,是有优势的。首先,煅牡蛎和生牡蛎的成分基本相同,但煅之后可以形成空隙,有利于有效成分溶解。另外,据研究煅之后,有害元素砷的含量会降低。

张仲景用牡蛎基本上都要“熬”过之后用,但也有例外。

侯氏黑散、风引汤、白术散中用牡蛎都没熬,或许是因为三方都是用的药粉,不需要熬来提高溶解率。但也有散剂用牡蛎却熬的,比如牡蛎泽泻散、栝楼牡蛎散。

个人认为,牡蛎熬过之后,更容易打碎成粉,侯氏黑散、风引汤、白术散中的牡蛎没有熬,如果不是在流传中失去了,肯定是有深意的。

另外,小柴胡汤加减法、《千金》三黄汤方后加减中的牡蛎,也是不熬的。方后加减法中,有些药物的炮制方法是省略的,比如生姜不写明切,大枣不写明掰,也有些药物的炮制是标明的,比如附子写明炮。牡蛎的熬,是应该按照附子的示例写明的。所以这里很可能就是用的生牡蛎,可以继续研究。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的牡蛎,也是没有熬的,不知何故。#健康明星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