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山随笔:核心关键 … …

 空山茶话 2021-07-23

曾几何时,我还在学习跆拳道。记得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学会了八组腿法技术 … …

后来因为勤奋荣升为教练,—— 自此,我的学生开始体验着一周学会三组腿法技术的经历……

原因?很简单,时代在发展,人们在进步,我发掘出了技术的核心点。

后来修习合气道,入门较慢,—— 而一旦入门,进步如飞!

几年后任职教练。同样,其他道场其他教练需要教授三到五节课才能学会的滚翻技术,我半节课就能让学员基本掌握。

为什么?还是因为我掌握了动作的核心要素。

再后来,我尝试着学习篆刻。第一次老师手把手带着我刻了两方印,—— 朱白各一,拙嫩之气扑面。之后就是自己摸索了,最初手被戳破了多少回就不说了,我只告诉你结果,—— 汉印、元朱文一路,只要你有印稿,我就可以给你仿个八九。刊石铿然,奏刀如歌。沉浸其中,自得其乐。

何以如此?因为我找到了刀感哪!

再说书法,跟随老师学习已小两年,字形可能还不成个样子,但自觉笔力日增,什么千斤杵,锥画沙,万岁枯藤,舞大枪,感觉都有了。

甚至于我学茶的学生,在我指点一二后,拿起笔来就能写毛笔字了!这很多人第一次拿毛笔啊!写得好坏不管, 他能写毛笔字了!而且流畅连贯,一气呵成。他们瞬间便体会到了书法的美好。

你说我的书法造诣很深么?哪有啊!我最多也只能算是在入门的过程中。但我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到的那些核心点,并总结出来,以资后人。

你会说我的“悟性”很高,这个我不和你抬杠,但我也要告诉你我在其上投注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成正比的,—— 我的悟性是时间与精力喂出来的。

悟性×时间×专注=对一个事物的认知高度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茶上,具体的说是“普洱的冲泡与品鉴阶段”,—— 概括的说,就是“普洱美学”。

我对茶的理解已经足以上升到审美层面,但同时我也深刻的意识到茶之审美的基础是要以精湛的技术来支撑的。

在很多人还以“适口为珍”来评判茶品时,我们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茶品高下的悬殊差异。

在大家还在纠结普洱茶汤纠结要不要苦涩、心情对汤感的影响到几成的时候,我们已经基于普洱的茶质理化属性推出了针对品鉴的“标准冲泡技法”。

无论当下业界对它的接受程度如何,我仍然会自信地说:

“标泡法”在未来的茶学领域就是书法发展史中“笔法”的地位与意义

不多说了,时间会证明一切 … …

再说说评审。昨天的大赛流程演练,我说评价标准就是两个字,—— “好喝”!

于是我看到了各种“好喝”的标准 … …

这不怪大家,怪只能怪我忽略了一个事实,—— 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一个系统体验普洱品类体系标准汤感的机会,—— 让他们去做出一个具有一定专业高度的选择,的确有点儿为难他们。

所以我考虑在评审招募到位后的集体培训中,我们会就预赛茶款与决赛茶款,“掰开来,揉碎了”的为大家冲泡、品鉴、讲解、体会,同时还会拿出具有参照性的各个著名山头茶来做对比,—— 班章、昔归、冰岛、半坡、蔓娥、倚邦……只要是具有参考价值,系数奉上,与大家学习分享!!

说白了,评价不一,还不是因为都见得少!等见识得多了,意见自然也就一致了。

到那时,再把王羲之跟毕姥爷的字放一起,应该就不会再有人选错了 … …

就到这儿吧。

对了,今日“七夕”,无音频。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