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汤哲学:意义存在于当下

 空山茶话 2021-07-23

宇宙终将归于热寂……
当意识到这一终极结果时,你还纠结于永恒、纠结于终极价值么?
或者就此放弃追求,沦为一个消极、绝望的虚无主义者,——认为一切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了。
倘若如此,那这都源自于一个盲目的前提假设——只有永恒意义才是真
但永恒并不存在,又何谈永恒的意义呢……
作为人类,我们是否要真的放弃对意义的追求?——显然不是。如果“宇宙热寂”就意味着意义的消逝,那又何必开始“宇宙大爆炸”这个起点呢!
所以,意义不能以“最终”结果来衡量,——终极意义上的结果都将没有意义,——而要换做以此时此刻的“当下”来衡量其意义
再漫长的过程也是由一个个片段的当下组合而成,而这个过程的意义也就是所有片段当下意义的总和。所以,真正的意义具有过程性,而过程是要交付体验的
说到意义,说到体验,就必须说说“意义感”。我们之所以评价有没有意义,主要还是依据是否获得了“意义感”。
“意义感”包括两方面:基于人类主观能动性实现的多寡而获得的掌控感,以及对世界及自我认知的提升与加深
当需要掌控某种事物或技能并最终掌握时,你便获得了意义感;
当对任何一个领域甚至自己有了更深入或更高级的理解,你便获得了意义感。
想一想,其实所有感受都具有当下性,“意义感”亦然。而感受原本就是人类“即时反馈系统”中的关键部分,——感受就是为了让你做出及时反应。
那么,倘若意义只存在于当下,是否那可预见的未来也就不再具有意义了呢?——当然不是。
无论那个未来有多遥远,其意义的源头也都将指回到当下;而其完整意义则是从当下到未来预期点之间所有片段当下意义的总和。也就是说,你对未来有预期,并决定为此而付诸行动,这一切使得当下有了意义,——使得自此以后所有为之努力的当下有了意义。
本质上,它还是给予了人类一种掌控感,一种对未来的掌控感。
但在“可预期的未来”与“终极的毁灭”之间又如何平衡,就需要思考了。
在“终极毁灭”到来之前,那个“可预期的未来”跨度越大、过程越长,其意义感也就越强烈越宏大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能力与意志。
一个注定要消逝的事物,就说它暂时的存在没有意义……”,这显然说不通,因为所有事物都注定会消逝。反过来来看,所有事物的意义也都是基于其存在过程的。
所以别虚度时光,否则就贬低了你存在的价值;
所以要好好珍惜每一个当下,因为那会整体提升生命的意义。
意义只存在于当下……”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会洞察到来这人世一遭的目的了。
你以为我在说什么?——我这是在说茶……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