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桥洞

 空山茶话 2021-07-23

小时候坐在母亲的二八凤凰自行车后架上,总要经过一个地道桥。下桥过程中我便开始吸气,然后在进入桥洞的一瞬间大啊一声,直到骑出桥洞。母亲也总会适时的补上一句,——“傻子啊!”

桥洞下的回声很好,用专业术语叫混响效果好。稍微长大些,我便会在晚上抱着瓶水来到桥洞下坐定。看来往无人,便发出“哞~~”、“啊~~”、“唉~~”、“噢~~”的声音,久而久之那混响让你感觉全身在共振,甚至整座桥都在共振(后来发现只是上面在过火车)!后来我还会吹口哨,再往后我还会唱歌,——我的嗓子就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

因为距离家还有段距离,我前后只带着五、六个小伙伴儿去过那里玩,最后也只剩一位愿意跟我常去。

我们在那里唱着刚学来的歌,或只是曲调,有次他甚至带了支笛子去那儿吹,吹不成调就吹一个一个的长音。我坐在旁边静静地听,时不时喝口水,愣是听着他把一个“1”从有气无力、飘忽不定吹到音色饱满、神完气足,——只是单单的一个音。我们经常这样玩到半夜……

长大后这位朋友喊我去一家Livehouse,他说是现场音乐会,去了你就知道了,—— 一定喜欢!

到了现场,我们最早。走上舞台,他抄起一把木吉他跟女朋友和了首《金色田野》的片段,姑娘弹钢琴。

我一听就笑了,——“桥洞子!!”

他一边弹一边笑着跟我点点头。

那天的音乐会大部分时间是闭着眼睛的,因为那样会让我回到了我们的桥洞下,而且齐秦、伍佰、朴树、罗大佑就坐我旁边或是对面不远的路牙子上弹唱……

后来我有种冲动想分享这种感受,——那么好的东西大家都能欣赏,一定喜欢啊!可事实并不尽然……

有人嫌声音不够大,于是便跟我炫耀起他的音响……

有人跟我讲他去过几万人的音乐会,那气势~~

也有人跟我说区别有那么大么?听着跟汽车音响差不多啊……

还有人跟我抱怨说灯光效果有待提升,他可以办,给打折……

于是发现我错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去感受现场人声与器乐的细腻表现,他们认为的音乐是另外的东西。正如那个桥洞下傻吼到半夜的最终也只有我们俩人,——别人都去哪儿了?——在那个桥洞下的世界里,似乎只有我们俩……

直到后来,凡是路过桥洞、地下通道等处有人献唱或演奏,我的都会站定听上一会儿,然后往琴匣里丢上五块钱。一次一位学生拉小提琴我甚至听完了他整首曲子,给了十块钱。他一边拉琴一边向我鞠躬致谢。他的琴技的确不错,更难为得是他能找到这么个得以展现他演技的对的地方。

很多的美好不是你愿意就可以分享出去的,它还涉及到别人能否欣赏这种美好,是否认可这种美好,甚至能否承认你的这种分享,抑或者人家所关心的就是美好之外也说不定。

所以,愿意分享的同时,你还需要遇到那些值得你分享的对的人……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相    关    链    接
空山物语:被忽略的感受
空山美社:高级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