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新用户8972ieIg 2021-07-23

明朝宣德年间有个秀才姓罗,他因家境贫寒考场失意,最后只能远离家人,到其他地方当个教书先生。罗秀才有妻有儿,妻子是大家闺秀,他不在的时候只能妻子来干家务,妻子不擅长干家务,后来就是儿子妻子一起管理家务。

在外过了几年,罗秀才回家过年,见到自己7岁的儿子,很满意,就想考他对对子,然后送他去上学。罗秀才指着天,先出了一个“天”让他对,儿子平时只懂家务,所以根本对不出。妻子在一旁一着急就指着地,结果不小心指到了地上的鸡屎,儿子心领神会,对出了一个“鸡屎”。罗秀才大怒,又厉声问他“父亲”对什么,妻子怕丈夫气坏,就指着自己,想让儿子对“母亲”。结果儿子看到了奶,就对出“奶”,罗秀才听罢,对自己蠢笨的儿子终于死心,他既恨自己与科举无缘,又对儿子心灰意冷,最后出家当和尚去了。

罗秀才突然离开,对这个家打击很大,后来他的妻子慢慢想开了,就用农忙的闲暇时间悉心教导儿子。后来又积攒钱财为自己儿子请名师,在这样的教导下,儿子进步飞快,后来一举中了状元。为了感激自己的母亲,儿子中了状元后就为母亲过寿。罗秀才听说了,非常高兴,急忙赶回家探访,看门的人不认识他,就禀报说有个和尚来化缘。罗妻开始给他钱,他不要,后来还请求见新科状元,见到后就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从简单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深刻的道理。站在罗秀才的角度看,“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有点不妥,自己逃避了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妻子操劳持家并将孩子教育成才,到头来却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似乎不用对孩子进行教育,更不用为了孩子教育而当牛做马的辛苦劳作,孩子也自然会成才。他是没有辛苦,没有为了儿子做牛马,但是妻子却承担了本属于他的责任,当了牛做了马。我们也不必过多苛责罗秀才,重要的是我们从故事中得到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

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职业,能有什么样成就,这些都不是父母能够左右的,孩子自己也不能决定,个人发展受到各种因素、条件影响和制约。但是作为父母一定要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使孩子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能成为父母不承担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当然,如果孩子确实不是那块料,作为父母也就不必因此而悲观、失望、伤心、痛苦,更不必苛求孩子一定要达到自己为他(她)设定的目标,这种情况下,父母倒是可以用“儿孙自有儿孙福”来开脱一下,安慰自己。

“莫为儿孙作马牛”

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让孩子接受教育,这并不是说父母要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真的以做“牛马”的精神去为孩子操劳。有一位很著名的教育专家说过,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最终往往是悲剧。如果一个家庭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世界的中心。在家,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毫无感恩之心,而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便大喊大闹、大哭大叫,甚至与父母发生激烈冲突、做出非分之举。在外,所有人都应该顺从自己的意愿,天不怕地不怕,毫无敬畏,甚至穷凶极恶。每一个熊孩子都是这样炼成的。

一个人最大的事业就是对子女的教育。罗秀才“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做法断不可取,罗妻教育的成功也在于“莫为儿孙作马牛”。教育子女是一门艺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