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七,首载于《本草纲目》。为五加科植物三...

 栖凤轩2013 2021-07-23
三七,首载于《本草纲目》。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和根茎。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夏末秋初开花前后采挖。
【处方用名】 三七、 山漆、 田三七、 滇三七、 三七粉。
【主要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基本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性能特点】本品味甘微苦,温通入血。“最止诸血,外血可遏,内血可禁”(《本草新编》),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凡体内外各种出血皆可运用,对出血兼夹瘀滞者最宜。又善化瘀,通利血脉,以止痛称著。可用于多种瘀血证,尤以治跌打伤痛、胸腹刺痛为佳,内服外敷,皆有捷效。
【临床应用】
1.出血 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如三七片(《中国药典》)。治咯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可与花蕊石、血余炭合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
2.瘀血证 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单用为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或配当归、红花、土鳖虫等,如跌打丸(《中国药典》)。治胸痹刺痛,常与丹参、川芎等同用。
此外,本品有补虚强壮之功,民间常用治虚损劳伤,常与猪肉炖服。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C47H80O18)的总量不得少于5.0%。本品有止血、抗血栓、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镇痛、抗炎、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