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类药材

 昵称39329397 2016-12-23

一、人参     

人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人参根如人形,为著名的“东北三宝”之一,人称“千草之灵,百药之长”的“神草”,有“百草之王”之称,自古以来就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东北。人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人工栽培者称“园参”。 


人参产区



园参



林下参

    【采收加工】9~10月采挖栽培6年的人参,除去茎叶及泥沙,洗净,常加工成以下不同规格的商品:

    1.生晒参  鲜参除去支根晒干。也可不去支根晒干,称“全须生晒参”。

    2.冻干参(活性参)  鲜参经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加工制成。

   【植物形态特征】

    1.多年生草本。

    2.主根圆柱形或纺锤形,具分枝。根茎(芦头)短,每年增生一节,上有凹陷的茎痕(芦碗)。

    3.茎单一,掌状复叶轮生于茎顶,小叶3~5片。

    4.伞形花序顶生。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成熟时鲜红色,内含半圆形种子2枚。

   

人参原植物

   【性状鉴别注意点】

    1.园参 

    (1)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2)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

   (3)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

   (4)具有特异的“参味”,味微苦、甘。

 

生晒参


生晒参横切面特征

2.林下山参 

(1)主根(体)多与根茎(芦头)等长或较短,呈圆柱形、棱角形或人字形,长1~6㎝。

(2)芦头:细长,少数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芦碗。

(3)芦艼:较细,多下垂。

(4)表面灰黄色,具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支根多为2~3条,

(5)须:少而细长,清晰不乱

(6)珍珠点:较明显

 

林下山参

   【显微鉴定注意点】

    1.人参横切面 

    (1)韧皮部外侧有裂隙,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

    (2)形成层成环。

    (3)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棱角锐尖。   

人参横切面显微图

     2.人参粉末  粉末淡黄白色。

    (1)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

    (2)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

 

人参粉末图

    【化学成分】含多种人参皂苷,主要为四环三萜类皂苷,如人参皂苷Ra、Rb、Rc、Rd、Re、Rf、Rg等。此外,还含有人参多糖、人参挥发油等。现行版《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不得少于0.30%,人参皂苷Rbl不得少于0.20%。

    【功效应用】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二、甘草 

    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味甘而得名,其甜度远高于蔗糖,是名副其实的“甜草”。甘草应用广泛,在中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可调和诸药,有“十方九草”之说,号称“国老”。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光果甘草G.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甘草主产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胀果甘草与光果甘草主产新疆、甘肃。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采挖后的甘草在加工时严守传统工艺,做到皮净身干,单条顺直,两头见刀,口径整新,根茎分拢,按类归等。

    【植物形态特征】

    1.多年生草本,茎直立,被白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

    2.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全缘,两面有短毛和腺体。

    3.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紫红色或蓝紫色。

    4.荚果弯曲成镰刀状,表面密被褐色刺状腺毛。种子6~8枚,肾形。

 

甘草原植物

 【性状鉴别注意点】

    1.呈圆柱形。

    2.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

    3.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呈“菊花心”,有的有裂隙。根茎断面中央有髓。

    4.气微,味甜而特殊。

   

  【显微鉴定注意点】

   1.甘草横切面

   (1)木栓层

   (2)韧皮部 射线宽广,多弯曲,常显裂隙。韧皮纤维多呈束,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3)木质部  导管较多。

   (4)木纤维  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中亦含草酸钙方晶。

   (5)薄壁细胞 含有淀粉粒。根茎中央有髓,有的髓部细胞含红棕色物质。

 

    2.甘草粉末 

    淡棕黄色,味甜。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具缘纹孔导管较大。草酸钙方晶多见。木栓细胞黄棕色,多角形。淀粉粒多为单粒。   

    【化学成分】甘草成份复杂,目前已分离得到近百种活性成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份是甘草甜素,为甘草酸的钾、钙盐。尚含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元等。现行版《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甘草酸不得少于2.0%。

   【理化鉴定】甘草甜素反应: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加80%(V/V)硫酸数滴,显黄色,渐变橙黄色。


三、何首乌

     何首乌为著名的抗衰老中药,始载于《开宝本草》。其名称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称一位名叫何田儿的人久服此药头发由白变黑而得名。 

   【来源】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 mmultiflurum Thunb. 的干燥块根。

【产地】主产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陕西、广西、河南、山东等地,多为野生,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块,干燥。

   【性状鉴定注意点】

    1.块根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

    2.表面多红棕色,有浅沟。

    3.体重,质坚实,断面多浅红棕色,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云朵)样花纹,习称“云锦花纹” 。

    4.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含有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脂肪油、淀粉、糖类、土大黄苷、卵磷脂等成分。现行版《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不得少于0.70%。

   【功效应用】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瘰疬疮痈,风疹瘙痒;高血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