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足太阳膀胱经及经穴保养(6)

 止语ny97bztzay 2021-07-23

   1.2.2 足太阳膀胱经及经穴保养

    我想在上《伤寒论》的正文以前,我们应该一开始要上的是太阳篇,那我们还是最好要认识一下足太阳膀胱经,它在人体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虽然这不是《伤寒论》直接教我们开药的重点,但是呢我自己的观点是这样子,就是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先把这个足太阳膀胱经这一块地图把它认得了,那将来我们再看张仲景开药的时候,其实会有多一些的领悟。

   比如说,我们说足太阳膀胱经会从头走到眼睛旁边。针灸足太阳膀胱经的某些穴可以治疗眼睛的疾病,那你就会将来等学到方剂的时候,可能同学就会比较理解说,有个汤叫葛根黄芩黄连汤,它在张仲景的书里面,是治疗热性的拉肚子的。可是它在《伤寒论》之外,这个方其实是那种治什么眼睛肿痛的特效药,那你就知道,葛根这味药,它沿着太阳膀胱经把黄芩、黄连的药性拉过来,所以就可以消掉眼睛的发炎之类的。

   当我们先认识这个地图以后,对于学习药物还是有它的好处在,所以,我想我们要先打个底。

   我们人体有很多部位,这个古时候的古书有些称呼,那我们现在呢已经不太这样讲了。如果同学自己读古医书的时候,看到这个经脉走哪又走哪,可能会有一点慌,我就想说,先把这个东西让同学知道一下。

   比如说大腿的外侧那个图就写说“髀”,然后大腿的内侧才叫做“股”,或者是膝盖的后面叫做“腘”,或者是小腿的前面我们称之为“胫”,可是小腿的后面我们称之为“腨”,所以就是有这样的一些身体的部位。

图片

   足太阳膀胱经是怎么走的。那足太阳膀胱经怎么走啊?它从我们的眼睛这边开始走(指内眼角),然后呢——因为我们人体最中间这个是督脉,督脉的话在背上正中间,督脉走到上牙龈。任脉从舌头尖开始算,也是从正中间下去的,所以,膀胱经不是正中间,它是在督脉旁边这样子上去绕到后脑勺,然后绕到后脑勺之后分成两条往下走。那外面这一条在秩边穴之后就一直下来到委中穴。然后中间这一条,它在人的屁股后面这个地方,应该说后腰,它有一个转弯,下来一下再折上去,然后有什么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这些穴,然后再经过屁股内侧再下来,然后分成两条的膀胱经在委中这边汇合了,再下来经过人的脚踝下面从旁边走,最后走到人的脚小趾的外侧,那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哦。

  大陆的郝万山教授在教《伤寒论》的时候就有说,我们说太阳、阳明、少阳。他说古时候的人其实是拿阳气的含量在定义这些经脉的三阳三阴的。就比如说,太阳经就叫做三阳,就是三份的阳气。然后呢它的阳气的量最大,又叫做巨阳,巨大的阳。那阳明经的阳气就少一点,那少阳经就更少一点。那到了三阴经的话就更少,那太阴经就比较多一点,然后少阴再少一点,到了厥阴几乎没有气了,只剩下一个空房间。

   那怎么样来看待这个经?你想想看,我们人,本来说人的正面是阴,背面是阳。那照理说,阳经不是应该走在背面,阴经走在正面。可实际上足太阳膀胱经就把整个背部包了,少阳经在旁边,阳明经在这边,也就是太阳经的这个气的量有那么大,所以它能够涵盖到那么大的身体。我们如果说人的身体有70%是水分,地球的表面有70%是海洋,那太阳膀胱经就很像这个样子。它包含了我们人很大一块表面,就是这个水气,那我们说的六气嘛,就是寒水之气是太阳膀胱经的气。

   那么太阳膀胱经这条人体最长的经脉,它的这个管哪些病啊?它说,如果太阳经有病,它说可能是头痛,可能是眼睛发胀,可能是后脑勺僵硬,可能是背痛,可能是腰痛,也可能是脚啊腿啊走不好,或者是这个,它说“腘如结”,“腘如结”是什么?就是膝盖后面硬邦邦的。因为它走到这个地方(腘)嘛,就是凡是哪经脉走到的地方,它都可能会因为这个经脉的不通畅而有病。然后呢,它说“是为踝厥”,那形成这个脚踝这边后边上来都不对劲,它说“是主筋所生病者”。就是太阳膀胱经经过的这些肌肉啊,都会被它牵累到,所以会有这样的病。

   我们如果在看一个人里痛,在针灸的世界里面,可能就要辨认一下,他不舒服的是哪一条经脉上面,所以它就说,像痔疮,疟疾啦狂癫疾,那这个痔疮当然是太阳经实在是很靠近屁股嘛,所以它的能量一定会有所影响的。那这个疟的话,我们古时候说疟,也不一定是这个疟原虫的疟了,就是感冒类的东西,发冷发热。那这个有一些病,另外我们要细讲才会知道。那什么眼睛不好啦或者是鼻子流鼻涕,因为太阳经到达人的眼睛这地方,所以那个鼻窦也会被它牵连到。最后还有讲到什么?一直到背啊腿啊,如果说“小指不用”,就脚的小指如果不舒服的话,可能是膀胱经的病。那这就是我们中医一个辨证很好玩的地方。就像有人跟我,他讲脚痛,我就会问:痛哪里啊?因为如果你痛的是足大趾,中指的话,那是足少阴脾经啊,你就要补脾胃。那如果你痛的是脚的小指头的话,那我们就来疏导膀胱经,我们就吃桂枝汤。所以它这个用药是不一样的路子的。这个观点要先有,这里就是我们六经辩证的观念。所以,这六经辩证的观念其实真的不止是医感冒哦,很多病都会用得到的。

   那它就说,太多就用泄法啦,太虚就用补啦,那我这边有画一条线,说“陷下则灸之”。其实在膀胱经上,还蛮能够去实践这个“陷下则灸之”的这件事情,膀胱经经过这个人体的背后的这些穴位,你按它觉得这个地方,好像肉特别薄,按下去也没弹性,就是你按一按,哎,好酸哦。然后觉得他这个肉按下去不会弹起来,有点凹凹的,那就知道那个穴很虚啊,那你就可以用灸,艾灸去暖它,那这样这个人就会比较容易恢复健康哦。

   那接下来它说“膀胱经绝”,这个在《灵枢经》里面,有一个地方讲到,如果六经,某一条经全部坏死是什么样的状况,那这个全部坏死的状况呢,它说这个人会翻白眼,然后“反折瘈瘲”,好像从后面被绷紧,然后这样子抽搐,这是什么病啊?这是脑膜炎之类。整个人这样子僵直抽搐的那种状态。像这个脑膜炎这种病,这个《伤寒论》里面有一个篇章叫做痉病,就是指这种抽搐的感冒哦,那它有些治法的确是从太阳经下手的。然后说这个人会惨白,然后“绝皮乃绝汗”,那这个因为太阳膀胱经关系到人的很大一块的表面,甚至可以说人体表面的气跟太阳膀胱经的寒水气都脱不了关系,所以当一个人,他膀胱经完全没有的时候,就是他已经就死掉死掉的时候啊,膀胱经先断绝的话呢,他就会全身的这个皮肤呢都渗出一种好像是油一样的东西。那个你说是汗水其实也不是汗水了,就是身体的一些液体会从皮肤表面渗出来。那我曾经看过有那种,就是没有经过什么治疗,然后就后来生两天病就过世的老人家,那他死之前我摸他的皮肤,真的哦,那皮肤就粘粘的,然后就好像有一种油油的东西渗出来啊,那大概就是绝汗了,那绝汗之后就会死了。

   膀胱经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具体的肉体的这个膀胱腑啊,那膀胱腑病的时候,那就是尿不出来啦,小腹会有一点肿啊怎么样的,那然后它就说,如果是有什么病的话可以取那个委中穴。

   《灵枢·经脉第十》说“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这个东西其实不太关乎到膀胱经不膀胱经。就是我们中国人在辨证一个人,是

不是很气虚这种虚劳的时候,通常有一个把脉的方法啦,就是把你的左寸脉跟右寸脉。那我们说,左寸我们称之为人迎嘛,那右寸称之为寸口。如果你的右寸的脉,就是我们的肺脉。如果我们的肺脉,你把到它很宽很扁,然后心脉呢,左手的这个人迎啊,心脉呢,反而比较小比较窄有形状,那我们中国人会认为说,一个人啊,他的气血越虚的话,他的这个脉会越宽越扁,而这是一个虚劳的脉,所以,当一个人的肺脉跟心脉相比,肺脉是很宽的很扁的,就是比较大的时候,代表他的这个身体是一个很虚弱的状态啊,通常我们是这样子分辨。就是一个人气虚而下陷的时候,会出现这个脉了,我讲补中益气汤的辩证点,跟大家讲这件。

   膀胱经的走向,其实还有一个东西可以知道一下。现在一般外面买的书的这个彩色的经脉图呢,还有画一条虚线。就是会在膀胱经上面,从这个后腰的地方画一条虚线连到我们肚脐下面的关元穴,就是关元跟膀胱经是有一个的联属的啊。

   那这个关元跟膀胱经的联属,如果同学做那个艾灸啊,做得久了,有的时候会体验得到,我想多半会体验得到才对,就是你的那个艾草,靠近到关元穴,你的后腰就热起来了,就立刻热起来了。那,如果是你是比较通畅的人呢,就会有这样子的感觉,你就会知道,果然在人的身体是有一个看不见的线在你的体内相连的啊。大概是这样子。

   关于这一点呢,我们就让同学知道一下膀胱经的位置是这样。那我们来看,这个膀胱经,它的头部跟颈部的穴跟腿部的穴,我今天不会教同学取穴。但是,我要说明一些事情,就是中医呀,其实是有很多黑盒子,就像我们说这个药会入心,这个药会入肝,那你要问它为什么会入心,对不起,其实我们也不知道耶。我们会替它掰啦。比如说我们说桂枝入心是因为它是红色的哦,所以它入心,就是会给它掰一些说法。但是如果这个东西刚好不是入心的,它是红色的,那我们就会掰另外一套,所以,那个东西其实它是一个黑盒子。

   但是,虽然在药学跟内科学部分有很多的黑盒子,可是其实针灸那一块的黑盒子就更多。因为内脏到底是有型的东西,吃药下去它什么反应,我们看得见摸得到,但是经脉那是灵魂上面的器官啊,所以黑盒子非常多。就好比说,我们说膀胱经的那个头两个穴,什么睛明穴、攒竹穴可治疗这个眼睛的疾病哦,但如果你问我说,哪一种的眼睛疾病要用它啊?那就会很难分开。为什么?因为现在我所知道的针灸大师哦就是这样做的——就是大包围。就像我们的足少阳胆经也有靠近眼睛的穴位,足阳明胃经也有靠近眼睛的穴位,那你说眼睛的病是不是应该可以做六经的辩证,可是我们看到伟大的针灸大师都是,哎呀都插下去就对啦,就是这个是近取穴嘛。有时候,腿痛,结果是靠近的来取穴的话,这腿痛就在腿上乱插一通嘛,能够医的都插一下,然后总会有一个打中嘛,这样比较轻松。可是历代针灸师的轻松,其实就造成我们现在理论极为不完善,我们有些辩证真的现在为止,好像还没办法辨别得很细。

   那至于说一条经那么多个穴位,每一个穴都很用吗?其实那是非常难说的。我觉得我有听说过一些长辈啊,他们学这个针灸,他们从研究学针灸就所有的穴位都背下来,然后就花过一番功夫,然后都很会取穴。然后随着这个时光的流逝啊,就是越扎呀扎的穴就越少了,到最后呢好像就总共扎8个穴、10个穴。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就好比说,腰痛嘛,它就那一两个穴特别有效,虽然还有很多其它的穴也治腰痛,但是就懒得用了,就是有这样的退化。因为有这样的现象,所以我跟同学分享一些或者是我自己读书的话,我如果读到一个穴道的主治,我能够预料到将来我大概要把它放弃的话,那我就从一开始就不要记得就算了。我是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在把脉这件事情上面已经经验过,就是当初学把脉,我会觉得五脏六腑都可以摸得很透很好,然后好像脉法有一点进步,然后进步到一点点之后呢,就发现张仲景的《伤寒论》的脉法,好像就是浮脉嘛、洪脉嘛、沉脉嘛。就是少阳病是弦嘛,然后太阴病是又沉又软嘛,少阴病是又沉又细嘛,厥阴病是又沉又弦又软嘛,那就是搞了半天就是六种很简单的东西,那其他的就忘掉了哦。因为看《伤寒杂病论》,只要知道这样就好了。

    连脉法都是这样的,如果你是学张仲景的书,其实脉法不一定会进步到那种很神的地步。那相反地如果你是学我们刚刚讲的时方派来开药法,那你的脉法会很容易进步,你会觉得哇这个心哦,是不是多一点湿,多一点寒,多一点什么,如果你是时方派的医生,你的脉法很容易进步,可是经方派的话,这个脉只是少数的参考点。

   像昨天的课有个同学下课的时候问我,跟我在谈一个问题,有些人把脉哦真的有很强的感知力,说有些人的耳朵很厉害,他只要听到一个什么那个人讲话的声音,就会感知得到那个人内脏哪里不对。那我就跟他讲说,其实张仲景的医学哦,他的特色就是只考虑一般人具有的感知力的范围,就是有些人把脉可以精到,捏一撮头发知道就有几根,可是张仲景不会要求你要用那样的感知力去把脉。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好到说,听到一个人讲一句话就知道他哪一脏有病,但是张仲景也只会,在他的讲到听声音也是讲一个大概,都是一般人一般的范围的感知力能够做到的,张仲景会把它用过来。所以就是用普通的脉法跟普通的听法跟普通的问问题,然后可以得到一个很接近真相的结论。这个比较是张仲景的医术的特色了,所以,有些事情上面,我想我不太容易精进。

   那至于说这个穴道的一些精确的这些概念哦,我跟同学大概提一些没有什么很重要的事情好了。比如说,我们说这是大腿,这是小腿,我在画的是腿的背面哦。那这个大腿小腿的交接点这个穴是膀胱经的委中穴。在这个我要说的是啊,你说委中它是一个膀胱经上面的穴,所以它有这些主治吗?对不起,我觉得,我们的穴道学说、经脉学说,这穴道的主治之所以是一个黑盒子哦,其实有一部分是关系到一个穴位它的主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个很多因素有包括到人体的地形。比如说,我们说委中穴很代表性的是什么?是能够泻掉你血液里面的这个热毒之气,所以你委中穴如果放一些血的话,那这个人的血液里面的毒跟热气可以去掉,什么发炎啦,长什么毒疮、脓疮可以好很多。但是,这个东西你说这是因为它是膀胱经上的穴的关系吗?对不起,不是。那是因为人体呢腿的弯曲的凹陷的地方,就这里。然后呢,手呢,就这里,对不对?所以,这地方是肺经的尺泽穴。那尺泽穴就可以泻我们气分的热毒,那为什么呢?那就是因为,我们的经络就像河流一样,你说那个黄河在转弯的地方,不是很容易淤积泥沙,以至于会洪水泛滥吗?所以,那个血或者气的毒大概就是淤积在这种地方嘛,所以,它是因为是人体的地形如此,所以这个委中会有这个效果,哦,那就不关系到它是个膀胱经了。

   另外,我们一般的针灸书,常常会有一句俗话,叫做“腰背委中求”,就是如果你的腰跟背有什么不舒服的话,那委中就下一针。那这东西,你说因为它是膀胱经的穴吗?这也是不一定。因为呢,这个委中穴下面,这个小腿如果踮起来让肌肉鼓起来,这肌肉鼓起来这个缝,还有一个穴,叫做承山穴。那承山穴呢有一个特殊的功用,就是治疗痔疮很有用。那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所谓的人体全像图形啊,就是如果你把一个人体哦对应在这条腿上,那委中就是腰,然后承山就是屁股啊。这样子对应过来,就像脚底按摩、手心按摩一样啊,所以它是在另外一个框架之下对应出来的人体结构。

   那也有人,疗法是用耳针法,但人的耳朵是怎么样?人的耳朵就是把它看成是个倒过来的婴儿嘛,所以,头在这里,然后内脏在这里,然后手脚在这里。就是这样来对应成一个人的耳朵,拿一根筷子或怎么样,戳一戳哪里痛就码一根针,所以,这是一个全像图形的一种看待一个人的委中跟承山的疗效,所以,一个穴道,它的主治就受这么多这么多不同角度的因素的影响,所以这是针灸里面的黑盒子变得很难解的原因哦。

   我的学生里面有人跟我讲说,学中医是不是能够帮助到他的那个学习气功或者导引,就是类似的这种话,有时候同学也会跟我提到一下。那我就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那是我不熟悉的领域。我只是觉得,光是一个穴位的主治就已经牵扯到很多很多的因素,所以有一点麻烦。通常拿来治疗眼睛的这个攒足穴,那攒足穴其实也有人拿它来治疗痔疮。如果我们把这个人,这样一圈看成一个圆球,那攒足刚好在肛门的相对的地方,所以会变成这个样子。那这些都还是比较粗浅的,那还有比较艰深的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说,我们现在在我的右手上面下一针,那请问右手上这个穴道下一针,它是能够治到左手的相同的地方的不对劲呢,还是能够治到左脚的?那这个地方就要讲究到那个灸针的需要很有经验的人,知道说什么穴道可以导引到哪里去了。

   所谓的近取穴,这里就治眼睛,这里就治腰痛,那个还很简单。但是到远取穴,比如说我们用攒足穴去治疗痔疮。那相反的,它那个后面这个尾骨上面这个地方是什么,四个髎穴,它有一个下髎穴,下一针的话,血压会忽然降下来,这就是用远取的方法,对不对?

   所以,我在这边跟同学讲到这些穴道,不是想跟同学说我懂得很多,而是在跟同学讲,因为有这些因素,所以我什么都不懂啊。那至于说像是,在这个脚踝哦,脚踝后面有一个昆仑穴,好像是说,孕妇啊如果在那边下一针,胎儿就会掉下来,刺刺会堕胎哦。当然我也不知道是多有效啦,只是说书上那样讲的。但如果这么好用的话,大家何必去煎熬啊,因为堕胎之后,然后要那个胞衣什么排干净,有些穴在膀胱经上随便用用,那好像还蛮轻松的嘛。那至于说膀胱经的最后一个穴,这个脚的小趾外侧啊,这个至阴穴,我们是在治疗那个胎位不正的时候可以用,胎位不正的时候,如果你有事没事就拿艾草去烤它一下,那它会比较容易正。那如果是临时用它的话,那就是治疗这个难产。那治疗难产的话,它是用麦粒灸,灸三壮。那麦粒灸是怎么样呢?就是我们把艾草搓成一个像麦粒一样大的小坨坨,然后呢在那个穴道上面,沾一点凡士林,因为凡士林是一个半固体的东西嘛,把它那一小坨艾草固定在上面,你拿一根香去点那个艾草,让它这样子一下就烧完了,那样子烧完了一颗就是一壮。当然就会烧破一点皮啊,是会烧伤的。那就是烧三壮呢,那是中医用来医疗难产的特效穴。

   那你说,为什么刺激脚的小拇指,可以让这个胎位或者是生产可以顺利?我觉得这个东西真的随便你掰耶。理论上面就是大家随便掰啦,所以有一些穴道我也不好教,主要是我目前为止,不会跟同学讲说怎样子下针了,或者是说,在比较上面的承筋穴了,这里如果下了一针的话,当然脚会肿很久吧。因为它就是那个有些地方很不好下针,或者是像是这一带的骨头的旁边的那些穴啊,其实好几个穴都是因为那边骨头缝很难找啊,很难刺下去,所以,经验不够,功力不够,我就觉得,我们不妨把这件事情留待以后功力够了再说。

   今天主要是要跟同学分享的是什么呀?是这个背后的这一排俞穴,这个东西比较要紧。我们人体这个背后呢不是有一条脊椎骨吗,那在脊椎骨上面的穴道是督脉的穴位。那膀胱经的第一条呢,大概是旁开1.5寸,那这个1.5寸,我们通常用同身寸的话,所以有很多手法,比如说怎么样弯指头什么的都可以。一般来讲,是以那个人本人来说,我们通常说这四根手指头的幅度是3寸,所以两个手指头就算它1.5寸,所以我们如果对到人体背后的中线,然后看两个手指头宽的话,那大概就是第一条膀胱经所走的位置了。那第二条膀胱经就是差不多3寸远啊,所以就是四根手指头的位置,那这一条上面,我就觉得蛮多可以用的地方。因为膀胱经啊因为它是那么的长,它就好像是一条很好的捷运线,在每一站都有下车,所以,这个背后这个第一条膀胱经,大杼跟风门下来就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哦。这个(俞)字虽然我们字典查可能念yú啊,但是我想很多学针灸的人都会喜欢把它念做shū,因为他有这个输送的“输”的意思。那是不是一定要念做输送的输呢?其实这是非常无所谓的事情。因为呢我们中国古时候可能同一个字就有可能念yú或者shū。

   那这些俞穴呢其实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啊,向外通连到膀胱经的一个开口。那我们说背部是阳,腹部是阴。那腹部通连到五脏六腑的那些穴道我们称之为募穴,招募的募。那这个俞穴的功能呢,如果我们把这个俞穴上面放艾草,把它烤得暖一点的话,其实它的能量就可以让我们的那个脏变得活动力比较旺盛,就是它能量上比较活泼,那这样子的话,那个脏它的运作机能会好,它的代谢机能会好,这个脏会比较健康。

   那如果我们艾灸的位置是我们腹部这些脏的募穴的话,其实俞穴就已经蛮接近那个实质的脏所在的位置了,那募穴是很靠近——就是在阴的部分就更接近实质的脏的位置。那如果是募穴的话,你用艾草去灸它的话,就可以把这个脏的能量凝聚起来,然后让那个脏安稳下来,就是一个是动力,一个是镇定的力量,然后但是两个都是对那个脏的健康比较有帮助的,所以针灸也有所谓的俞募治疗法,就是让那个脏有阴阳两个方向的补益哦。那我们现在是一个阳虚的年代哦,所以从这个去俞穴治疗它,其实是很好的。我呢喜欢跟同学分享说,我们能够的话呀,尽量用灸法,尽量不要用针法。

   为什么呢?一方面说是针法会痛,那是一点,这针的不好会痛啦;另外一方面是现在的人啊不是那块料。什么叫不是那块料啊?就是无论是下针的人或者是被针的人功力都不够,这个同学能够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好比说呀,我们下针必须要那个人有得气的感觉才会有效,那得气呢,首先是那个被你扎的穴位皮肤会泛红,那另外你不能扎错,扎错就这个人很痛,可是不会酸或者麻,就是要扎得他不痛又不出血,然后又有酸或者麻的感觉,这才叫做得气,才有感觉嘛。那当然有些穴道是无论如何都会痛的,就是手上跟脚上那种神经很密的地方,你无论如何都会痛,那就认了,算了。

   这个得气的感觉呢,其实就是这个病人的气被你这个医生的气引动了,然后在他身体里面有些变化这样子。可是,现在啊医生的气好像就很弱呀,就是如果一个人很虚,我就会在开始啊有一点怎样?惜气如金的感觉。就觉得,你要扎针扎到别人觉得这个针是对的,你一定要把精神灌注在这个针上面扎下去,不然的话对方不会得气。

   不得气对方会觉得怎么样?叫做下死针。下死针就是说,你把你的能量都灌注在这个针上面的时候啊,扎下去对方的皮肤呢不会有什么阻抗,因为它会觉得是同类的东西进来,可是如果你没有气灌注在针上面,对方的皮肤会觉得会是一个跟我不同类的东西进来,所以就会紧绷或怎么样,那个针就会下得很难下,对方也会很痛,所以,下针的人气不够是不行的。可是,如果您的病人很虚,那个穴道很虚,你帮他做补法,那这样子下针之后,其实你的气会被他吸走,所以变成你下针的人会变得更虚哦。从前一起学针灸的一些同学,我想都常常会听到大家在讲说,某某人得什么重病,我帮他下了一些针,然后我都只剩半条命了,就是这些话常常在讲,就是会被夺取这个气。

   像现在有一些针哦,我用的那种一般下针的那种钢针啊,那种不锈钢针的尾巴是好像螺旋弹簧状这样这种感觉。可是还有另外一个牌子的针,它的针尾巴是包一圈铝的管子的。以我的功力我就没办法用包铝管子的针,因为我的气完全透不过去,就是它包了铝管子,我下了针就变成死针了。我没办法用这个铝管子的针,就是我的功夫过不去,人家这种感觉嘛,它挡住了,所以,可能功力比较够的人可以用那个包下铝管子的针,但是我就没办法,这是功力不足。

   那功力不足有时候还会有些反效果。就比如说我的亲戚啊里面,他们朋友有一位阿姨啊,那个阿姨其实是学针灸的,然后很热心帮人家医诊,帮人家下针这样子。可是那个阿姨本身是癌症患者,那她帮人家下针,她气跟人家相通,那到底是治疗还是污染啊?这个,就是你有些事要积德好像也不用这个方法嘛。或者说轻一点的讲法,就像从前我的中医老师啊,他有说一个故事,他说看到一个人中暑还是怎么样,旁边也是有很热心的婆婆妈妈,抓过来帮你刮痧,然后可能那个帮他刮的那个善心人士啊,平常是吃得很生的,或者体质很阴寒还怎么样,就是气是很不好的很冷的,体质很冷,然后就帮那个人刮,然后呢就被刮的人越被刮病越重,所以,这是下针的人功力不够啊。

   就像昨天晚上我有跟两个老朋友聚餐,昨天晚上他们跟我讲说,他们从前学针的时候,他们的针灸老师是那种武功很高的那种人,那他那个针一下就随便一捻,哇,就很有感觉,是酸到哪里麻到哪里。而他们这些功力不够的人,穴位是很对,然后,捻来捻去就觉得没什么感觉,然后,他们就问老师,我捻错了吗?老师说,来,我试试看,老师一抓,哦,好有感觉,这是功力不够嘛,所以这就是下针的一个难点。

艾灸的做法

   我们说要用针法,那如果那个病人本身很虚,他的气已经瘫痪了,那你这样的转转转,你觉得真的可以引导他的气怎样吗?就是他已经没有气了,你能叫他的气干吗嘛?所以,我就觉得像现在这个年代的话,用艾草灸去补他呀,那还是比用这个针法大家来捻,大家在那边耗散自己的元气哦,要来的比较有意义啦。

   有一种灸法叫做隔姜灸,其实有人用隔蒜灸,或者隔附子片灸都可以啦,反正就是湿湿的东西挡在里面就对了,不要隔黄瓜灸就好。那隔的东西就是要有阳气的东西,又湿又有阳气,像什么大蒜啦,附子啦,姜啦这样子。

   这一片姜然后把它用那个牙签呢戳十几个洞。那这样子的话,比如说我们要灸合谷穴,我们把姜片放上去,然后呢一般按着姜,捏一坨艾草,那个外面已经有卖那种已经帮你扎好的,那我们就用扎好的就可以,只是扎好的很难点着火,那怎么样让它点着火呢?就是把它在桌子上面这样子捻一捻,捻了之后,它这个上面那个艾草就被挤出来,挤出来松松的就变得很好点了。把它放在这上面,我们用打火机点着火,然后让它烧烧烧,烧到这个人觉得会有点烫了,那就赶快拿掉,然后找一杯水,把它丢掉,就这样子。

   只是现在我们这边是有冷气的风扫到啊,那冷气的风扫到有什么不好呢,就是用针的话,我们有所谓补跟泻的手法。那用这个灸,其实也有跟补跟泻的手法。就是如果我们要用补的,就要在一个不直接吹到风的地方。因为用灸法总是要空气流通嘛,不然家里都是艾草味。可是呢,如果有风直接吹上去,就是我们如果要一个穴道我们要泄它的气哦。我们那个艾草就会这样子,就会一面灸,我们一面这样子吹那个火,那吹那个火,就会变成泄法,这样子这是一个基本的补泻。

   那这个灸,如果不用这个艾草粒的话,艾草粒就搭配那个姜片来用了。那如果说我们要用外面买的这种艾灸条,就需要注意几件事情。就是凡是艾草这个东西,真的是越陈越好用,中国人不是都说什么三年的陈艾可以治十年的大病,那艾草其实就是要放到三年以上才用,那个感觉才是很好的。那陈艾跟不陈的大概差别在哪里呢,就是新艾草你点起来,靠到穴道上面,它会把这个穴道,就是靠近了,就把这个穴道弄得很烫,可是它却没有一股暖气透到你的肉里面去。可是如果你用的是陈艾草的话,你会觉得它的那个火力并不热,可是呢,却有一股暖流能够钻到肉里面去。这是新旧艾草最大的差别。而太新的艾草,其实要灸出效果其实很没有办法。因为太新的艾草,它那个烫的感觉,会让你的穴道很紧张,然后关起来,然后它的那个暖就进不去了,它那个真正能够补的。

   那为了要对抗新艾草的这个问题呢,我会觉得隔姜是一个办法。就是用一片姜戳一些洞,挡在那边,姜会把那个烫到你的那个气先截下来,那这样子,它还会有一点气可以过去,所以用新艾草的话大概就是隔姜灸会比较有效,那这点先跟同学讲。那另外呢我的话,如果是用新艾草的话,我的灸法会这样子,尽量拿远一点,如果我要用这个点起来灸我的合谷穴的话,我合谷穴在这边的话,我可能会拿到这么远。因为艾草太新的话,只是会靠近了反而没有什么用,就是烫到而已。

   那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你灸到某个穴道,觉得很舒服哦,这时候一定要很小心。因为你灸穴哦,有些地方灸起来真的有快感,然后就一直灸一直灸,然后你的热的感觉就越来越麻痹。有没有听过水煮青蛙的故事,就是把一个青蛙放在冷水锅子里,这样子游啊游啊。慢慢加热,到时候青蛙被煮熟了都没有发现。像我腿上面这几个洞哪里来的啊,就是因为灸起来太舒服了,然后一直灸一直灸,然后那个热感就麻木了,然后等到发现的时候,你知道艾草那个热是什么,那个热就是Microwave(微波)。就是微波炉的那种东西,所以它就把里面的肉烧熟了,所以如果你这样子慢慢的这样的距离这么远,灸着灸着,弄出灸疮了。那大概通常一个灸疮都是好久才会好,因为它是里面蛮深的一段肉都被烤熟了,所以,越是温和越要小心哦就是这样子,所以,你有快感的话,你就要要求,如果你灸得觉得很有快感,那就你要求自己说,我灸完左边先灸右边,然后再灸左边,就是你宁可让你自己好像没有那么快乐,但是你要这样做。不然的话,到时候会受伤。就像我一个穴这样子,连灸一个钟头,那这样就麻木了,所以要注意一下。

   我们来看这个人的背部的俞穴,我们就来想,它这个我们要怎么去对待它。主要是你要能够取穴。我们这地方取穴的方法就是,从颈椎这样一节一节按下来,我们要先学会取督脉的穴道,那同学要知道,任何一个的穴道它的所在地通常都是骨头的缝,或者是肌肉跟骨头的交界点,就是通常都是这样子,所以,我们通常在按我们的脊椎骨,按得比较凹下去的地方那边比较会是穴道了,那或者是我们旁边按的话,也是这个背部的肋骨的这个没有骨头的地方,比较不会刚好在骨头上,就比较不会啦。

   我们脖子的这个骨头叫做颈椎,那这个背部的骨头我们叫做胸椎。那我们要先取出自己的第一节胸椎。就是胸椎的第一节,那一坨骨头啊,那一坨骨头的上面的叫做大椎穴,下面叫做陶道穴。那第一椎的取法就是,同学我们来驼脖子,不是驼背哦,是驼脖子。那驼脖子时候,你会不会感觉到,里面有一坨骨头不跟着脖子一起坨下去,反而有点凸起来,有没有?

   那这一坨,突出来不跟着驼下去的骨头就代表它是胸椎,不是颈椎,所以这一坨,我们就称之为第一椎。那这一坨的上面哦就是大椎穴,下面就是陶道穴。那同学要记得,我们在学针灸的时候,说第几椎第几椎,都是指椎下,不是椎上。这样懂吗?
    就是我们说这个胸椎第一椎那是什么,那是陶道,不是大椎啊。大椎是椎上,我们一般算第几第几,这古书里面写第几椎第几椎是指椎下,按下来第一格是陶道啦,然后再按下来第二格是什么,第二格是没有穴哦。那第三格是身柱,那这个其实督脉这个第一节胸椎上面是大椎,陶道,然后再按是空白,然后再按是身柱,其实身柱就很好用耶,身柱就会很长高,所以,小朋友的话,你们可以用来保养。

   我用艾灸条外,其实艾灸条就可以用这个指灸器,这个东西什么?就你点起来以后,把它插到这里面去。那这里有一个网状的东西,它可以帮你,就是你如果自己背上要灸的话,你如果顺手的话,自己可以灸到,那个艾草烧了就会有灰嘛,那你在这旁边的洞把它倒到烟灰缸去。那你买这个的时候,店里面会附一个东西给你,就是这个用来息艾草的,就是艾草用了之后,不要用了就把它放进来,它就会缺氧,然后就息掉了,这样明白吗?那息艾草的东西呢, 那这个一节一节按下去啊,如果你怕你自己有点取得不好的话,我们这地方有一个骨胳叫肩胛骨,肩胛骨你摸到这个下端,横切过去通常会经过这个地方的第7椎下,所以肩胛骨的这个切线会到你的第7椎,所以你也可以用肩胛骨那地方来定出那里是第7椎,然后再来往下面取,就是你自己拉一条线,然后这样子。那至于说中国古书说,肚脐正后方是对着命门,那命门是第14椎下,所以肚脐就对到第14椎了,一般医生都这样子。

   可是呢,我们昨天我讲这个的时候,就有读医学院的学生来跟我更正,就他们读这个解剖学啊,会说其实肚脐切到的是第16椎,不是第14椎。如果我们中国古时候这种说法好像不太对,还是说人在躺着的时候跟站着的肚脐是不一样高,这是谜啊,所以我们姑且就不要用肚脐来定位了,但是至少呢,用这个肩胛骨来定第7椎还可以。不然的话你就乖一点啊,就这样子一椎一椎摸,然后摸熟了也不错。

   那这个穴道,其实怎么样?这些穴道它能够增加这些你的身体这些部位的能量,就好比说大杼。大杼穴是骨会之穴,就是你骨质疏松这种东西啊,你灸大杼,它把能量送到你的每一个骨头里面去,那你的骨节就不容易疏松了,所以这是八会穴的力道。那个也不是因为它是膀胱经,它是因为人体的那个结构,变成人体的重量,骨头的结构集中在这个地方。那古时候的那些注解的人就说,它为什么是骨会,他说人类在背扁担的时候,都会拿那个地方当作支撑那个力量的点,代表人的这个骨架本身就有一个力学的结构在那个地方。

   那至于大杼底下的这个风门跟肺俞呢,其实风门,风门就是让你受风的门嘛。那肺俞就是肺往外的开口,那如果是有人那种气喘病,冬天容易发作的,那就这两个穴常常灸,那这个气喘病就会好很多。

   至于说厥阴俞,肺俞下面的厥阴俞,其实呢厥阴在这里指的就是我们肉体的心脏,也就是心包。那再下面那个心俞,心俞其实在古书上面是禁灸穴,禁止灸它的。因为,可能心是这个能量已经比较形而上吧,所以它不太需要我们用艾草去补充能量给它。虽然古书说禁灸,但是如果你被灸草的热扫到了会怎么样啊?对不起,不会怎么样。

   就像古时候有些穴道呢,是禁针的,不准下针的穴道。那可是古时候的那个针啊,是粗得像我们现在那个插热狗的那个木头一样,那那个当然下去人就死啦。那可是我们现在的针是很细的针,所以也不太会死人。但是同学至少要记到一件事情,就是你不要轻易的在督脉上面给我灸海壮。海壮——就是一坨艾草这样是一壮。那一海壮是什么?就是把那个艾草搓到像乒乓球那么大,或者是网球那么大,那你这样子一坨艾草在督脉上面烧,那个微波炉的效果,会把人的脊髓烤熟,所以,督脉不是不能灸,但是你距离远一点,让它烤伤也顶多烤伤皮肤,知不知道?不要自己用海壮,去把脊髓烤熟,那人就残废了,所以,这是一个灸上面就是,督脉的话就不重灸,不海壮。

1.2.3大灸法的替代法

     这个“大灸法”是这个大陆的一个也算是中医大师——岳美中先生,他到民间去学习回来的。

   我不是要教同学“大灸法”,我只是要说呢这个“大灸法”呢,它就是在我们的背部哦,用萝卜片这个排一排,然后放艾草,这样子一排,整排这样子灸,然后肚子、胸部什么也这样放,好像整排这样子灸。那大灸法呢,都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虚劳的人呢灸一次就起死回生哦,那一年灸两次就变得很好这样子。那同学就会知道,其实这个,它这样子做一次效果就这么好,那如果我们呢,如果我们在家里面帮自己的家人哦,在膀胱经上面这样子取穴,然后这样子慢慢地灸它的话,其实呢在灸,人家“大灸法”就一次嘛。那我们两天做一次,然后做两三个礼拜,其实效果就很明显很明显了哦。

   就是我觉得,不用用到那么猛的方法,那“大灸法”就说,灸完了之后立刻要怎么样,要十指放血啊,就是十个手指尖要放血,把那个多余的热气泻掉。然后接下来要用针法去泻三阴交,像泻三阴交就是说,如果在三阴交泻你的能量的话,它就会把其它的能量都拉到三条阴经,就是厥阴肝经、太阴脾经、少阴肾经,就会把能量固定在这三条经哦,就是这样子可以让那个能量保存下来。

   我跟同学也讲过说,我们学中医要学在正面的地方,就是能够让自己更健康的东西先做,不要急着去医病,就像有一位彭奕竣大夫,去看他的人据说,会听到他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身体那么虚,医什么病,所以他们那些看病的人,居然还给我整理了一个什么“高手说”。他们发现彭大夫有所谓的起手第一方:不管什么病人来,都是先吃什么归脾汤加人参,就把人补好一点再开始医,就是有这样的做法。但是,我就觉得,我们先把这一部分自己先做起来啊,这样子也不错,好不好,所以,这是一个我跟大家同学说,这灸法很好的地方。

  那我们呢就沿着膀胱经这样一个穴一个穴这样摸下来,其实这个同时呢,就可以让我们这个料想得到,大家将来出来把脉技术都会很烂的这一帮同学呢多一种诊疗的方法。就是你这样一个穴一个穴按,其实你真的在按的过程你会发现,某个穴道特别那个肉很薄,特别没有弹性,然后怎么样,然后,或者某个穴道你按下去,那个人会说,啊,这样按很酸。那你就知道他这个穴位是特别虚,而那个穴特别虚,就意味着他那个脏特别虚。那你在这个穴道上面这样子点了艾草这样把他暖一暖,让他暖气能够进去,然后,常常做,他那块肉就会越来越不会那样子好像一点弹性都没有,然后他的酸也会减低,那就代表他这个脏开始好起来,所以你在做这个膀胱经的时候,一面按,然后一面去感觉,然后一面做这个诊疗。其实这过程你也可以认识到,他的五脏六腑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其实这种诊疗,其实有的时候我们用问诊或者把脉哦,反而不能诊疗到那么好。

   就比如说,有一次有一个朋友,他跟我讲说,他说我是一个筋很紧的人,他说看你这样的可以宽宽地蹲在地上,我都蹲不下来哦,那他就说我筋很紧。我说筋很紧,那我们中医说,那我说你是血虚吗?把脉也没有什么很明显的感觉,然后我就说,筋会阳陵泉,所以呢你全身发紧,就是我们要——因为阳陵泉这个穴道是八会穴之一,那我就说阳陵泉按按看,酸不酸,他说一点都不酸呐。那好像问题又不是出在筋上面,然后,后来我按他的那个八会穴里面的绝骨穴,就是髓会绝骨,那轻轻一按,他就:哇,好酸好酸哦。那我就说:哎,是不是用脑过度啊?因为绝骨是髓会绝骨,这个髓也包括骨髓、脑髓嘛。他就说,对对对,工作上用脑过度,所以他,在这个过程里面,也可以看到这个人,他可能生活发生了什么事情哦。

腰背部膀胱经穴及督脉穴道的保养

       膀胱经的穴,同学呢就可以看一下。这个第一排跟第二排的穴其实是根本是一个表里关系的哦。那这个风门旁边的附分,这个不太重要了。因为附分只是长到附那边分出一条啊,这是一个分叉的地方。那肺俞旁边一个魄户,那肝俞旁边是什么,当然就是魂门啦。就是心肝脾肺肾里边藏着人的什么?神魂意魄志,五脏藏神嘛。

   那这个第一条跟第二条上面的穴道主要差别在哪里呢?就是我们都说,命门这个地方的能量会把人身体的这个水气好像烧暖,那我说水气烧暖当然是一个形而上的词哦,就是这个水气会这样的蒸动,所以,比较靠内侧的这条膀胱经呢气比较阳,那这个靠外侧的膀胱经呢,有的中医就讲说,这个是啊比较上去以后变凉的水气从这边下来,就是灌溉你的背部,所以这个地方外面一条等于是,好像五脏的毒素哦从那边排掉,就是好像是一个排废气的地方哦,那就比较关系到脏的那个疏泄。就比如说,肝脏要排毒啦,可能从魄户那边也可以下手(此处可能口误:应该是魂门)。那或者说,像底下那个,哦,肾俞旁边,有一个志室,志室这个地方,它的别名叫做精宫,什么意思?就是你如果灸或者针这个穴道哦,它就会治到那种男人的那种太早或者是太晚,肾经那种病,然后有人是早泄,有人是好像很久都没有办法射出来,它那个就是那个地方会调节到那个地方,所以呢那这些穴道都可以用的。

   那你如果是要用补法的话,就以第一条为主。那这个心包,也就是厥阴俞的这个旁边,外面呢有一个穴道叫做膏肓,那这个心包是手厥阴,人的肝是足厥阴。那我们人体有个区块称之为厥阴区块,就是肝呢,连接到膈膜,膈膜连接到这个肺之外的那个空间,就是胸部肺脏占掉的空间之外,还有一些空间是塞着一个跳动的心脏的。那这个肝连到膈膜,连到心脏的这个区块,就是我们中医说广义的膏肓区块。而这个地方呢,比如说肝是血脏,心包也是血脏,所以中间在第7椎下那个地方的膈俞,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八会穴里面说的血会膈俞。就是如果你的那个身体有瘀血,血气不畅通或怎么样的话,那你灸了膈俞以后啊,血液里面的能量就会好起来,很多瘀血会化掉哦,那这个都是关系到所谓膏肓区块。那直接把能量灌注到膏肓区块的就是这个厥阴俞旁边的这个膏肓穴。那我们说病入膏肓,如果要用感冒的角度去看,就是已经进到厥阴病的里面了。厥阴病已经入脏的时候,就是病入膏肓,所以呢有人说膏肓如果你一直灸一直灸一直灸,就会让这个人呢就是可以治百病啦,什么病都会好起来,以病毒的理论来讲是有这个可能的。

   那膏肓灸了之后呢,因为它是进入,太阳的能量会进入我们的膏肓区块哦,所以,膏肓区块的病呢其实会关系到一般人的三种病,比如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那个膏肓区块都会牵连到。另外呢,还有就是灸了膏肓,有的时候人会觉得,你从这个背后这样灸,会觉得胸口这边有点发热,因为这是它们空间是相通的。然后还有一些人灸了膏肓之后会怎么样呢?他会觉得肚子咕噜咕噜响,一直的放屁,那这些都是好现象。因为,我们都是说阳气要往下沉才好,那我们膏肓是在我们的上焦区块给予能量,所以膏肓灸到你这个胸口暖、肚子会咕噜咕噜叫哦,会想要一直放屁的时候,其实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口干舌燥,就是太热了,所以你要把这个气引导下来。那引导下来的方法呢,像我们引气下行,我们将来会提到一个观念叫做气街,就是气的街道。那人的气息会自然往下降的,但如果你要让它降得快一点,你要帮他疏导交通。那这条气向下降的路线呢,我们最好用的疏导交通的穴叫做足三里。那足三里呢,就是我们这边这个骨头啊,这个骨头这样子摸外侧,摸上来,就这两条骨头之间到这个地方有一点骨头要合在一起的那个缝缝,这个地方叫足三里,所以呢我们要取足三里的话,我们可以呢沿着这个骨头边往上摸往上摸,觉得这骨头好像开始要两条合在一起了,那个地方它就是足三里。那总而言之就是这样的地方啦,那不然的话或者你如果沿着骨头边边这样子摸那条缝,那个缝好觉得好像要结束了,上不来的地方就是足三里。或者是你直接沿着那个胫骨的上面摸,摸到这个胫骨有一点点好像起来一点,你就知道已经到骨头的头了,那这样子你在旁边摸下去那也是足三里。那足三里不太容易取错,因为它是一个很大的穴,因为直径有差不多二公分,所以意思到了就好了,所以灸了这些膏肓,或者灸了这些穴道,会觉得上火燥热的话,那要用收工的方法。那收工的方法就是多灸足三里哦。可能你灸膏肓灸半钟头,有的时候要收掉那个火,我们足三里也要灸半个钟头,所以足三里还蛮重要的。那你不要觉得说,哈,收工就要那么花时间。拜托,足三里是全身的穴道里面最强的长寿穴。如果你天天灸足三里的话,很少有人活不到105岁哦。因为足三里它是能够补脾胃之气。那脾胃之气是后天之气,只要脾胃之气够,那人就不会死。

   那另外就是人的阳气能够沉下来是最健康的状态。你能够每天让阳气沉下来,那你的那些所谓什么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那些乱七八糟的那种都不会有,糖尿病也不会,所以这个,就是它是一个人体结构上面非常重要的穴啊,所以不要觉得灸足三里亏到,那其实是赚到哦。那这个地方呢,就是要用灸足三里的方法把它导引下来,如果你实在是灸得太勤劳了,灸到连足三里也导引不下来了,那就到中药房,向他拿这个热药。比如说,叫他给你附子跟吴茱萸,不是山茱萸哦,吴茱萸。这两种很热的药,打粉,然后你用醋把它捏成一坨泥巴,然后贴在脚底,这样子放着,把它扎起来。因为中药跟人体的气会有“以火引火”的效果,就是很热的药会吸引这个很热的气,所以就会把它导引到脚底啊,那导引到涌泉就没有问题了。那如果你不想买附子跟吴茱萸的话,那大陆连续剧什么《神医喜来乐》啊什么的,他拿那个大蒜捣碎了,往脚底一敷也可以了,意思到了就好了,那这个是这样子的。

   那这个灸法啊,至于像是督脉的话,其实我们现在觉得不用太努力讲哦。督脉的穴道里面有几个倒是可以提一下。这第五椎下,跟第六椎下,跟第七椎下,也就是说明神道、灵台、至阳,然后灵台的旁边是督俞,这督脉的俞。那其实人的督脉其实就非常……它的那个能量就非常靠近我们的那个骨髓,骨髓的那个造血机能,所以,那个美国的倪海厦先生的那个什么《人纪针灸DVD》,他说,其实这个灵台穴跟至阳穴,以灵台为主,至阳为辅,是他用来灸血癌的穴道,那血癌不是就是骨髓的造血机能有问题吗?那任何一种癌,我们都知道它是阳虚而阴实,所以会乱长出一些奇怪的不对劲的白血球,所以这就是骨髓的阴实要用这个地方,下去把它对付,把它补充阳气,所以灵台跟至阳是能够调整人的造血机能哦,然后能够保养血癌的一个穴道。

   可是这东西呢,其实我比较在意的是一件事,就是倪海厦先生讲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啊,其实是无意之中,他让人领悟到中医的另外一件事情。人的心脏,中医说的心脏是一个好像灵魂上的一个球状物,那这个球状物其实前胸也是突出来的,后背也是突出来的。那个跟肉体的心脏——心包是不一样的东西。而我们中医总是说呀,我们用药,用一些补心、养心的药,就能够让一个人的造血的功能变好,就是心能够生血,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讲法?所以呢我在临床上面,比如说像滋补脾,然后让那个气能够归到心的药,比如说很普通的一个方子,叫归脾汤,有没有人听过?那这个归脾汤呢,我就曾经拿来,有人说那种地中海贫血孩子,我说那你吃吃归脾汤看看,那吃了以后那也好很多。

   为什么你补这个心哦,能够让你的骨髓的造血机能变好呢?这造血机能,我们一般都觉得骨髓是肾在管的。那但是倪海厦先生提到这件事情,原来我们人的心脏这个能量,从背后突出来肉身之外的那个地方,就刚好就是什么神道、灵台、至阳、督俞那个地方,所以,如果你的心脏的能量,能量的那个心能够很好的话,其实等于是你自己的能量就能够灌注到这个督脉的造血机能去哦,所以,这里等于是用另外一个角度在谈论,为什么中国人认为补心能够造血、能够生血。而这个东西是一个非常形而上的联属哦,那我们用解剖学来看有可能没有任何证据,大概是这样一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