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妈妈,长大后更喜欢爸爸了?扎心了

 闲云野鹤qpab3u 2021-07-23

那天和朋友聊天,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家孩子和谁亲?”

“比较黏我,对爸爸不是特别依赖。如果只是爸爸在,她能和爸爸一起玩,但是我和爸爸都在,就会“忽视”爸爸的存在,寸步不离得跟着我。”我回答道。

“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吧,我家孩子小时候也是这样,现在长大了,开始烦我“叨叨”了,我说啥基本都对着来。对她爸爸反而言听计从。”

“不会吧,当妈妈的也会有“失宠”的时候?”

“可不嘛,尤其是孩子上小学后,原来打电话和爸爸说不几句,就会和我聊,会说很久的话。现在是,我接起电话说不几句,就说和爸爸聊聊,一聊就二十分钟以上。不光是我这样,参加孩子家长会时,和孩子玩得比较好的朋友家长也是这样的情况。”

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妈妈,长大后更喜欢爸爸,其中的原因有些扎心。

妈妈侧重关心孩子的日常起居,而爸爸和孩子聊得过多的是人生

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总是很有耐心地了解孩子的日常琐事,比如:“今天在幼儿园,学的什么?老师有没有表扬你?中午吃的什么?”再比如:“你喜欢吃什么?这件衣服喜欢吗,还是在选选别的?勤洗手,晚上要刷牙,别逗小猫小狗......”等等生活的琐事,孩子也比较喜欢和妈妈分享日常,听从妈妈的话。

但是随着年龄的的长大,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妈妈的“唠叨”就显得很不耐烦。相反爸爸的“不唠叨”理性、价值观和人生观,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孩子就倾向于和爸爸聊天,不自觉地会向爸爸敞开心扉,遇上事情更愿意找爸爸进行分析和解决。

妈妈要主动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人生理想

像上述:长大后,和爸爸亲近的过程,其实自己小时候也经历过。

那时高中住校了,每周都会往家里打电话。和妈妈聊天,妈妈几乎永远是那几句:“在学校钱够不够花?吃得好不好?天冷,早晚得添加衣服,有考试没?考得怎么样?......”翻来覆去,词都不带换的。所以都是没聊几句,就显得尴尬,即使是现在,我成家了,妈妈依旧关心是我的生活起居。

那时和爸爸聊天就不一样了,和爸爸愿意聊聊和同学处的关系,考试不理想,以后想学什么,想考什么样的学校......爸爸都能很理性地分析和引导,给予建议。这些也曾尝试给妈妈聊,但是妈妈显得很担心,把事情放大化,以为我面临很大的困难一样。所以,避免妈妈过分的担忧,我也就很少给她讲自己的事情。

因此,妈妈应该多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理性地分析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适当地给予孩子信任与放手。这样才能更了解孩子,关系变得比较亲近。

孩子长大后,不可避免地会和父母越走越远。孩子成长的过程很快,而妈妈的记忆,大多是停留在孩子的小时候,会以为孩子不会照顾自己,不好好吃饭,不叮嘱,孩子就不去做,对孩子是各种的不放心,因此变得“喋喋不休”。虽然这是一种爱的表现,但是孩子终究会长大,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慢慢变得和父母关系不再那么亲近,其实这是孩子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妈妈们要正视孩子的变化,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就能孩子走得比较亲近。

爱孩子,懂孩子,就是保护孩子,我是顿顿妈妈,一个陪孩子成长的80后妈妈,感谢点赞与关注。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