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大鹏中国画作品展(八十三)7.24

 dpzu 2021-07-24
朱大鹏中国画作品展(八十三)7.24
大鹏
刚刚
阅读 7
关注

《往日时光》

呼斯楞-往日时光

词克明曲乌兰托嘎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

正是那些往日时光

虽然穷得只剩下快乐

身上穿着旧衣裳

海拉尔多雪的冬天

传来三套车的歌唱

伊敏河旁温柔的夏夜

手风琴声在飘荡

如今我们变了模样

为了生活天天奔忙

但是只要想起往日时光

你的眼晴就会发亮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

还是那些往日时光

朋友们举起了啤酒

桌上只有半根香肠

我们曾是最好的伙伴

共同分享欢乐悲伤

我们总唱啊朋友再见

还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如今我们变了模样

为了生活天天奔忙

但是只要想起往日时光

你的眼睛就会发亮

如今我们变了模样

生命依然充满渴望

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

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中华文化的四个特点》

1、中国文化具有独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传承工具,也是文化最显著的标志。

2、中国文化具有主体性

即独自开创并形成完备的文化体系,自来公认中国、印度、西洋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者,实以其差异特大而自成体系之故。

3、中国文化具有持续性

即既成体系和独特传统得以传承绵延,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来从未中断。

4、中国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国文化是由不同的异质文化融合而成的,在中国儒、道、释三种文化是同时并存的。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十六字心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惟:语助,无实义;

危:凶险;

道心:伦理道德的准则等;

微:精微;

精:精心;

允:真诚;

厥jué:其。

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可见其中寓意深刻,意义非凡。

此语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通读四句,其涵义为:

人心危险,变化莫测;道心玄妙,幽微难明;唯有去伪存真,一心一意秉持中正之道,方能立人治事。

01 人心惟危

凡人皆有欲望,或为钱财,或为美色,或为名声,每时每刻不受着欲望的驱使,为了实现心中的欲望很多人开始做不合道义的事,导致人心的危险。

世界上的人心是很危险的,人的心理有善恶,是相对的。美丑善恶本本无明显的标准,善只是人为的为了劝善而加的标准。

欲望不分善恶,只要人的欲望过强,过于执著的话不但对自己有害,有可能也会伤害他人

02 道心惟微

所谓道心就是天地自然之心,教我们修炼道心,控制欲望。

道心的“微”,指的是“自然规律”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准确表达。

《道德经》里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03 惟精惟一

修炼道心的方法要“精”要“一”。

“精”的本义是“择米”,古代人在稻谷成熟后挑选好米,要我们谨慎选择,去粗取精,在广博的学习中,了解知识的精髓。

“一”就是专一,能够静的下心来,感受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欲望,感受天人合一的道心。

《论语》里也有“吾道一以贯之”的一指的忠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只有把握了“精一”才能窥见道心。

04 允执厥中

“允执厥中”,是修炼道心的准则。

《中庸》里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是说人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没有发作出来,没有偏颇不当的状态叫做中;发作出来却符合常理规则叫做和;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万物运行的普遍原则;

《中庸》里还有

“舜其大知也已!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执其两端而守其中,也解释了中的状态,允执厥中,告诉我们做事要不偏不倚,知其两端而采用中的准则。

朱熹批注“中”字,谓: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以中庸位于独立不偏易之位,而显中道之义,

05 其他

从尧舜禹治国来看:

“人心惟危”,现在国家给你去管了,你要注意呀,人心太危险了,坏的太多了。

“道心惟微”,你做帝王的,要修养自己的心性学问,思想情绪太难,太微妙,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你要找出心性中道德方面的功能。

“惟精惟一”,这是修养功夫了,你的心念不要乱,万事要很精细精到,心性要专一,有一点不小心,就容易向恶的方向走。

“允执厥中”,慢慢修养到中道境界。“中”不是中间,是恰当。譬如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把握中道,不是说偏向善就完全对,要治天下,有时候也只好用“不善”的方法达到“至善”的目的,这就靠智慧了。

另外,从佛家角度来看,

此所谓“危”者,即如佛法所称人欲无明的贪瞋痴等妄;

所谓“微”者,即如佛法所称的微妙真心;

“惟精”则须戒慎,即如佛法所称的戒学;

“惟一”则须慎独,即如佛法所称的定学。

《中华文化的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上溯殷周时期,下至明清时期,及至现代,中华文化从未间断。

原因:

1.文字(汉子)的存在。汉子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为书写中华文化发挥重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仅有。

3.包容性。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种文化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博大精深】表现在:

1.独特性: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2.地域性。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有各自特色。

3.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布于 刚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