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达清 水东镇区位地理优势明显,水运交通便利,故历来是宣州重要的贸易集散地。如清初歙县人程某(诗人程元愈之父)就曾在水东经商,后程元愈娶本地著名诗人、画家梅庚之女为妻,在水东扎根落户。晚清时水东商人多属泾县、太平籍。民国初,部分湖北移民在站稳脚跟后,也开始进入水东商业界。 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早期水东的商铺字号、经营者、经营状况等很难弄清,我们仅能从一些旁证资料加以推测。 
一是光绪三十年(1904)《重建水月庵捐输碑记》,载有捐钱捐物捐地的商铺有:吴裕泰、致和恒、汪同发、梅德泰、周顺兴、致和祥、聚源长、瑞记厂、谭广顺、万和记、裕源厂、毛天和、利源、裕丰祥、同裕祥、吴天和、王万泰、仁和豫、洪广兴、同康厚、乾泰昌、吴济生、德隆仪、德聚源、义泰和、建平厂、豫丰、吴协升、徐源泰、徐森泰、吴喜望、吴裕和、翟德发、周明锦、张德盛、同发升、协泰和、王宏发、王恒发、李隆泰、章之全、德兴、裕记、同兴裕,共四十四家。 二是民国十八年(1929)《泾太会馆乐输芳名碑记》,载有捐建泾太会馆的名氏有:吴报悦、汪晖庭、吴之悦、翟报科、章秀泉、吴廷栋、吴报成、汪少堃、章荣彬、章靖臣、吴竞业、凤运玬、王盘寿、王栋臣、王纯之、章荣熙、徐洪记、吴之远、吴育之、吴富桃、杜鹤廷等,多达183家,这里除极少数可能是商铺的字号外,绝大多数当是各行各业的商业经营者,只是他们经营的商铺字号已很难一一考定了。 
民国时期,由于人口增加,镇区扩大,水东商业进一步繁荣起来,开始设立商会以管理、协调商业事务。原泾太会馆因为经营者众多,衍分为泾县会馆和太平公所。湖北移民也建立了自己的会馆。这些商会和会馆的建立,也从侧面印证了水东商业的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民国中后期,水东街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店铺多达300余家。 民国中后期水东镇主要商铺一览表 位置 | 类型 | 商铺名 | 创始或经营人 | 备注 | 正街 | 饭店茶馆 | 司泰和饭店 | 司某 | 江北人。可住宿 | 永安饭店 | 高家财及其父 | 客户多为驾船人或放排人 | 华阳饭店 | 石先发及其父 | 庆华楼茶馆 | 任之珍(任毛子)父子 |
| 百家村 | 张少山父子与何步云合资经营 | 四间门面,三层楼 | 风月楼茶馆 | 何胖子夫妻 | 吴长江父掌勺 | 谢家茶馆 | 谢跛子(老三) | 湖北人 | 食品 | 园昌酱坊 | 查富列、王西堂、翟宇海父三人合股经营 | 闲时兼制蜜枣和糕饼 | 吴庆汇酱坊 | 吴登科(步青) | 泾县人。经营各种酱菜、豆制品,七八月兼做蜜枣 | 福记糕饼糖坊 | 徐松柏、徐晓东兄弟 | 七八月份兼做蜜枣 | 赵根子米店 | 赵新盛 | 江北人。兼开砻坊 | 章福大砻坊 |
|
| 义兴源糖坊 | 胡志祥 | 制作各种糕饼糖食 | 李泰兴 | 李莲斋(湖北会馆主事) | 主营酱、酒、糖、粉丝坊,兼做蜜枣,收购纸炭外销。作坊在横街 | 王瑞丰 | 王金堂 | 糕饼糖坊 | 杨家海糖坊 |
| 糕饼糖坊 | 聂裕丰油坊 |
| 门市。作坊在包子上 | 杂货 | 熊逢昌 | 熊芝山(湖北人) | 水东最大商铺,公私合营后改名水东供销社 其子熊自白解放前曾任水东乡乡长 | 吴庆汇 | 吴登科(步青) | 曾任泾县会馆主事 | 宗裕茂 | 宗子庭(宗村人) | 兼收购表芯纸、木炭销往南京 | 雷贺明 | 雷贺明 | 约1942年遭火。其子雷南山民国末曾任水东邮政分局局长。 | 梅盛宝 | 泾县梅氏后裔 | 曾任过伪保长 | 裕康号 | 陈小平 | 店铺招牌今存,传为时任县政府秘书所题 | 周(同)庆大 | 周海侯(周家振祖父) | 闲时兼加工蜜枣,购纸炭销往南京 | 义泰源 | 魏宾侯 | 店后开有砻坊。闲时兼加工蜜枣,购纸炭、土特产品销往南京 | 章复大 | 章某(泾县人) | 兼酿酒。子章明祥,194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 | 王西堂 | 王西堂 |
| 布店 | 吴永和 | 吴宝和 | 吴波三哥。有子吴本章。 | 高祥兴 | 高某 |
| 包恒大 | 包金榜 |
| 药铺 | 庆昌仁药店 | 陈润斋(湖北人) | 创办于1916年。1956年6月公私合营,与长生和、易生和合并成立“庆昌仁国药商店”,后称“水东药材公司” | 柯长生药店 | 柯某 |
| 二生堂 | 张二先生 | 中医水平高,时宁国人多来学医 | 服务业 | 水东澡堂 | 陈克荣及其父 | 1953年改名为水东浴池,2010年停业 | 张家澡堂 | 张瞎子 | 三道井后 | 手工艺 | 桂家木梳店 | 桂有山父 | 兼开有女澡堂 | 钟表 | 汪得利 | 汪某 |
| 下街 | 饭店茶馆 | 王诚宾饭店 | 王诚宾、王开森父子 |
| 江北饭店 | 徐德盛 |
| 顺安客栈 | 王某宾 |
| 长安饭店 | 汪某 | 江北人 | 油坊 | 汪同发 | 汪耀堂(寿余) | 太平人。水东最大的油坊,解放后改为水东油厂 | 汪同发晓记 | 汪耀彭 |
| 杂货 | 姚家土产店 | 姚其号 | 郎溪人 | 横街 | 杂货 | 梅德泰 |
| 泾县人 | 吴家兴 |
| 兼购纸炭外销 | 孙寿昌 | 孙寿昌 | 闲时兼做蜜枣,购纸炭外销 | 饭店茶馆 | 陈家传茶馆 |
|
| 布店 | 公兴大 | 吴本远 |
| 龙祥布店 | 吴某 | 泾县人。有子吴本良 | 油坊 | 毛天和 |
|
| 砻坊 | 程兴斋 | 程兴斋 |
| 酒坊 | 李晋泰 | 李登龙 |
| 杂货 | 吴兴大 | 吴家兴 | 泾县人 | 轿行 | 吴天和 | 吴昌和 | 闸子口 | 当铺街 | 当铺 |
| 吴本远、吴本余 | 建成后未经营。1962年房屋被拆作影剧院的建筑材料 | 饭店 | 天一泉 |
| 最早 |
又据《农林新报》1936年第13卷第3期赵保康《安徽宣城之蜜枣》一文之记载,除上表已列不计外,水东镇之店铺尚有:周兴记、张庆丰、同盛祥(何燮蜀)、周鼎兴(周大凯),均湖北人开;吴晋康(吴登荣)、仁发昌、致和恒、致和泰、同心大,均泾县人开;任广裕,宣城北门人开。 其他未列入上表的店铺还有:李光曙、汪仕文、吴华记、谢芳德、高修江、韩厚成、向崇水、徐长禄、邹三义、王老大等人的豆腐妨,李国玉、刘德厚、陈作贵、王火根、胡乃荣、王祥荣、陈老小等人的铁匠铺,王宝宏、王老二等人的桶匠铺,周其祥、秦孝义等人的木匠铺,王章荣、王章伦、杨正东等人的篾匠铺,谢春和、曾仁和、肖瑞清、杨增荣、谢汉庭、曾照坤、刘宝财、刘老六、朱合来、朱合山、齐仕、贺金宝、曾先东、肖春生等人的帘子铺,方孝义、董维波等人的鞋匠铺,等等。这些店铺和上表中的众多商号,构成了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庞大的商业网络。

水东镇最著名的老字号有: 汪同发油坊,由太平人汪寿余开办,其开创时间早,规模大,设备齐全,几乎占据下街三分之一面积;其后扩大规模,支持其弟开设了新汪同发。“汪同发”经济实力雄厚,每有公益活动,“汪同发”出资独多,光绪三十年(1904)重建水月庵,“汪同发”一次就捐大洋580余元。镇上的仙姑庙,据说也是“汪同发”独资修建。 梅德泰杂货店,由泾县商人梅某创办于清末。其总店位于横街,除经营各种杂货外,其子梅顺宝还开设饭店,梅顺如开设纸行;水东镇著名的“大夫第”即为梅德泰购买并部分改造为梅氏祠堂。巅峰时期,梅德泰享有“梅半街”之称,可见其产业规模之大。 李泰兴杂货店,由湖北应山移民李莲斋创立。李莲斋还曾兼任水东镇湖北会馆主事。李泰兴经营广泛,举凡酱坊、米行、油坊、酒坊、糕点、纸行、粉丝坊等无不涉及,蜜枣上市时兼做蜜枣,平时还兼购纸炭,利用进货时外销芜湖、南京等地,经营手段极其灵活。这也是许多水东店铺通常的做法。 (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徽省档案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安徽省文史资料学术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