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7月河南游记之——从神垕古镇了解中国钧窑

 极简的娜娜姐 2021-07-24

        暴雨下的神垕古镇

   电视剧《大河儿女》剧照

            出土的宋代钧窑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钧窑



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忘记什么名字)讲的是中国古代的官窑,朝廷指定某一个窑厂烧制陶瓷,这种陶瓷只供宫廷使用,其他人不得使用,即便是烧制者本人也不行,否则就会惹来杀身之祸。窑厂为了争夺“官窑”的资格可是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各种暗招。另外还有一部电视剧《大河儿女》是陈宝国主演的,剧情围绕烧窑高手贺焰生和叶鼎三之间的“斗瓷”故事而展开,讲述了河南儿女投身革命,为新中国建立立下卓越功勋的历史故事。于是对烧制“官窑”一直有种神秘感,这次有机会到曾经官窑的烧制地走走,了解一下这段历史真的不错。我的家乡潮州现在号称《中国瓷都》,也是中国瓷器的主要生产地,我本人对陶瓷尤其是潮州特有的“骨瓷”也是情有独钟,所以借助网络百科了解一下钧瓷,也完善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

可惜我们到达“中国钧窑博物馆”的时候下大雨,博物馆闭馆,到了神垕古镇也是下大雨,结果只能匆匆一撇,没有时间慢慢品味,真遗憾。这次河南之行刚好碰上河南特大暴雨造成的水灾,我们还算运气不错,行程正好与云团反方向,就是在禹州这个地方与云团遭遇上了。我们到神垕古镇的时候还只是小雨,但没一会就成了暴雨,不到十分钟,马路上的积水就有40—50厘米,我们担心车被淹决定趁雨稍微小一点赶快跑。好彩车停的位置地势高,没有淹到。我们往洛阳方向跑了十几分钟就没雨了。

下面根据百科的知识整理归纳了解这个古镇的历史和现状,以弥补一下暴雨造成的遗憾。

神垕古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是禹州市副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国家新型城镇化建制镇示范试点、国家级生态乡镇。

神垕古镇区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古街,俗称“七里长街”。唐宋以来,随着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逐步形成神垕老街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构成;从东到西有东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红石桥街、关爷庙街等街道,道路两侧店铺林立,古民居依势而建。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伯灵翁庙、邓禹楼、温家大院、白家大院、王家大院、霍家大院、苗家大院、苗家祠堂等,炮楼、古民居、庙宇鳞次栉比。其中的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建造,是以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瓷艺,古朴典雅,端庄大方。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2000年9月对位于下白峪、刘家门一带的神垕钧窑遗址考古发掘证明,始于唐代,盛于宋。神垕钧瓷生产厂家58家,其中孔家钧窑、荣昌钧窑、苗家钧窑、金堂钧窑等已成为规模、档次较高的大型企业。 钧瓷之乡神垕还培养孕育了一大批钧瓷工艺美术大师,出生于神垕的钧瓷大师主要有卢广东、王凤熹、郄杰等。

神垕镇因历史上有外委官吏驻守,经济富足而注重教育。制建有孔庙,每春秋丁祭,附近诸生举行。明清科举,考中有布政使司、教谕诸官员,所以这里也是比较有文化底蕴的中原腹地。

神垕镇现拥有的“钧瓷一条街”“古玩一条街”“手工作坊一条街”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钧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陶瓷殿堂的神奇,而且游客在此还能体会民俗、民风的淳朴和接触悠久的民间工艺。可惜我们只是匆匆而过,根本来不及细细品味。

神垕镇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因为煤、瓷土、釉土资源蕴藏丰富,所以先民很早就开始从事农耕和冶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物质条件,促进了神垕陶瓷生产与商贸经济的发展,自唐代出现钧瓷以来,神垕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陶瓷中心之一,禹州也为中国古代“四大瓷都”之一,钧釉开创了陶瓷铜红釉的先河。

产于禹州的钧瓷,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被誉为“中华之魂,国之瑰宝”,它位于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始于唐,盛于宋。北宋徽宗时期,在禹州设置官窑,烧制宫廷御用瓷,每年选36件入宫,其余的全部打碎深埋,由于官窑设置在夏启建都的古钧台附近,所以窑名为“钧窑”,瓷名为“钧瓷”,钧瓷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雅堂无钧不可自夸富”的盛誉。这一段在电视剧里面表现得特别完整有趣,也反映了当时“皇家”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它造型端庄典雅,胎骨坚实,雕工严整,线条明快,是一种理想的陈列品,一件钧瓷从采料、粉碎、注浆、旋坯等七十多道工序,器物上呈现的窑变色泽,不仅受原料、燃料、釉料等内在条件的影响,还受季节、风向、气候等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烧制难度之大,“有十窑九不成之说”。钧瓷最为神奇的就是它的窑变艺术,其它瓷器上的釉色及花纹、图案全是人工着色描绘的,而钧瓷釉色则靠自然窑变而来,所以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说,它的色彩非常丰富,素有“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说法,从不同的角度观赏钧瓷,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图案,妙趣横生,趣味无穷。钧瓷的开片非常奇特,“看似锤击,触之无痕”,用肉眼看到的裂痕像是用锤子击碎似的,但是用手摸却非常的光滑,而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可以听到“咔啪咔啪”的开片声,清脆悦耳,有长达80年的开片期,它的纹路有冰裂纹、菟丝纹、蚯蚓走泥纹、鱼子纹等自然天成,鬼斧神工。正因为上述这些特性,钧瓷又被誉为是“天下神品”。钧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收藏的“寒鸦归林”“浪花”“世外桃源”等作品,意境深邃,独一无二,是“世上珍品”。

古代钧瓷对中国陶瓷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造性地烧造铜红釉,具有独特的乳浊效果,拥有独特的窑炉技术。其中,高温铜红釉的使用和烧造,改变了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的历史,开启了中国陶瓷进入五彩缤纷的时代,是对世界陶瓷美学的巨大贡献。

那么钧瓷现状如何?

我们沿途看到很多的钧瓷生产企业和门店,几乎占领了整个神垕镇的所以地盘,就连周边的一些乡镇也基本上都是钧瓷的生产地。

但具体情况怎样?还是参考一下孙军的文章《中国禹州钧瓷发展现状解读》,该文对目前钧窑生产状况已经存在问题,解决方法都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下面节选一部分。

孙军,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全国钧瓷收藏家联谊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瓷工艺大师。2014 年 8 月,作品《乐舞中国》《盛唐气度》分别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国艺杯”金奖)

下面是他的文章部分节选:

一、打造打造河南省第一张传统工艺名片

文艺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回归,也成为当前中国的时代特征。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国人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能涤荡旧的文化,而且能孕育和催生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新生力量。这一点在传统工艺美术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证,对钧瓷来说,也当之无愧。因此,我们要努力把钧瓷打造成河南省的第一张传统工艺文化名片。我们要像江西打造景德镇青花、江苏打造宜兴紫砂一样打造钧瓷。

二、建设河南省高等专业陶瓷教育学院

钧瓷是一门美学艺术,需要真正玩艺术、懂艺术的设计人员参与。艺术的产生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加工改造的产物,并且与人的审美情操密不可分。艺术美的产生取材于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主要是人的精神创造的,具有高度精练、高度典型、高度独立的特性。设计人员因感悟而感动,凭借着丰富的知识积累、阅历、对人生的顿悟,从而进行艺术创造。而设计人员的思想情感、个性品质、审美修养,会直接影响设计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渊博的知识,能够涉猎不同的领域;具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具有充分利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能力;具有极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真正创作出顺应时代美学需求和时代经典的作品。

数十年来,钧瓷界一直沿袭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许多窑口对美学知识、创新理念、新材料、社会审美变化了解甚少,这就造成了许多生产厂家创新能力差,产品抄袭严重,同类质产品多,与时代的要求渐行渐远,所以开设陶瓷学院意义重大。

三、亟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销售平台

目前,钧瓷生产厂家有 200 多家,但出口狭窄,在省会郑州没有一个专门的展示大市场,更是缺少像现代航空港这样的销售平台。钧瓷店各自分散在不同的街道、市场,而且很多钧瓷营销人员对钧瓷的美学知识了解甚少,经营者也是一知半解,所展出钧瓷无论造型还是釉色,大部分都是粗制滥造,不能成为钧瓷的代表。钧瓷销售平台的打造,将使钧瓷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从玩到赏,真正成为一门高雅的陶瓷艺术,为钧瓷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四、让科学理论成为钧瓷发展的推动力

钧瓷千年窑火不断,其特有的窑变艺术使其成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张独特名片。也是因为窑变,造成了钧瓷知识的普及难,许多人刚一接触钧瓷一头雾水,一些收藏家玩了许多年仍一知半解,其主要原因在于钧瓷理论知识的匮乏。由于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钧瓷窑变的理解归纳为“神、奇、妙、绝”等抽象的字眼,难以用科学的理论进行描述和讲解,让问询者陷入迷茫的怪圈。钧瓷窑变不是魔术,而是地地道道的科学变化。因此,钧瓷知识的科学理论整理迫在眉睫。

总结大致如此:

目前传统生产工艺大部分流失,生产出来的钧瓷良莠不分,急需解决。如何解决?首先要以政府层面打造属于钧瓷自己的名片,使外界更多了解它。其次要建设自己的陶瓷学院,培育合格,高素质人才,使钧瓷成为一种高雅艺术。真正造出高品质的钧窑。此外要建立完善的销售平台,卖出好产品。最后要使科学理论成为钧瓷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靠神乎其神的传说。

我觉得其实所有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都应该做到孙军会长所说的,这样才能以科技手段、标准化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长久不衰的中国特色的产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