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动丨为中国汽车价值而战,吉利汽车是如何做到的?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1-07-24

快乐人生,吉利相伴。

这样一句通俗易懂,接地气不做作的话语,可能也是吉利35年用户愿景最好的印证。

如果说在那个车价很贵的年代里,吉利让更多的消费者拥有了一台汽车,从而让他们感到快乐的话,那么在今天,这份快乐的延续,需要吉利不断地去造更好的汽车,造更有价值的汽车。

从吉利的角度,它需要更加强力的产品,去改变主流汽车市场被合资品牌垄断的局面;从消费者的角度,他们同样不愿忍受体验的停滞不前,而需要更多技术先进、物有所值的产品。

此时,星越L的上市、中国星的诞生、为中国汽车价值而战的宣言,将这些串起来,一幅中国汽车的图景,自然也就呈现了出来。

消费者的选择,应该是一款好产品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不断进步和向上突围,主流的本土品牌家用SUV车型售价已经接近了20万的水平,15-20万元这样的主销价格区间已经与合资主流家用SUV的价格主战场形成了重叠。

从导入CMA架构,在三大件上完全打消用户对本土品牌的顾虑,到宣布进入架构造车4.0时代,从技术营销层面在用户心目中形成强大体系实力,再到“中国星”高端系列发布,将产品力升级为品牌力,吉利汽车近年来的一系列动作,步步坚实地踏准了节奏。

此次发布的“中国星”高端系列,包括了轿跑SUV星越S、越级家轿星瑞和旗舰SUV星越L,这三款车型都是基于CMA架构打造而来,在机械架构与电子电气架构,都已经赢得了市场的信任。而作为旗舰SUV的星越L,搭载了吉利银河OS系统,采用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不仅能实现三屏联动,紧急转向辅助系统等更多的智能辅助驾驶配置也成为了可能。

而在豪华感的营造上,尤其是选材用料方面,星越L同样做到了很高的水准。无论是从珍珠缝线工艺、麂皮材料的大面积包裹覆盖,还是声学材料、隔音材料、密封条、双层夹胶隔音玻璃的大量堆砌,即便与30万级的豪华车相比,也并不逊色。

星瑞上市至今月均销量过万,星越L的预售订单已接近3万辆,已经充分证明了市场对于吉利高端车的认可。此次星越L推出了两种动力组合共6款车型,指导价在13.72-18.52万之间,无论是价格,还是丰富的福利政策,在舆论中都获得了很好的风评。

可以说,星越L把目光瞄准了所有主流尺寸SUV的潜在群体,无论是本土品牌、合资品牌还是新势力。星越L想要做到的是彻底原本品牌割裂的领域,从市场体量与消费心智两个方面重新奠定本土品牌主流SUV的价值标杆。

中国汽车的价值,该靠什么去塑造?

当前,中国汽车消费不断升级,高端车型市场份额以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新生代消费者对于汽车品牌的认知,也早已不再向十多年前那样固化。用产品说话,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新风气。

此时,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围已成为必然趋势。对于吉利汽车而言,在中国汽车品牌全面向上的新时代,“中国星”的使命,是不断用高端系列产品,为“中国汽车价值”而战,但应该如何去实现?

全面实现架构造车必不可少。中国星的发布,是吉利架构造车的一次全新进阶。目前,沃尔沃、领克与吉利CMA架构产品,已取得全球超100万用户认可,充分证明了CMA架构带来的高价值。到2024年,吉利品牌所有产品将全面实现架构造车。

混动新能源技术必不可少。今年9月份,吉利汽车将推出全球动力品牌,打造的吉利GHS2.0智混系统,实现43.32%全球最高热效率、40%以上节油率。GHS2.0 双擎智混系统将首先搭载在“中国星”上。

5G智能出行时代不落伍。吉利已经在低轨同步卫星、V2X车路协同、高级别自动驾驶等领域做了前瞻性布局,具备链接智慧城市交通出行的能力。到2022年,拥有L4级别无人驾驶和智能数字座舱的吉利汽车将服务杭州亚运。

当一个汽车品牌,开始将价值放在第一位,意味着它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因为这条路没有捷径,尤其在今天汽车产业变革的年代,每家车企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都在建立新的核心能力。但这条路也一定是最正确、最可持续的一条路,消费者图便宜只会是一时,最终能让他们买单的,一定是价值。

写在最后

十年前,中国的消费者选择本土品牌是选择了一种性价比,或者通俗地说,这车能开,能通勤代步就足矣,也不指望在有限的花费下,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十年后,中国的消费者再来选择本土品牌则是选择了一份具有超高购买价值的好产品,花同样的钱,甚至更少的钱,我们能够获得的是超越合资品牌同级产品的东西、满满的获得感和拥有一台中国汽车品牌的民族自豪感。

这是如今中国汽车市场最难能可贵的东西。技术需要沉淀,经验需要积累,很庆幸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们,一直在坚持,并且已经开始走在了前列。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