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河南这次暴雨这么强?这么持久?原因有3个 | 冷知识

 哈哈室 2021-07-24

为什么河南3天下了一整年的雨?

近日,河南罕见暴雨刷屏,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这场暴雨下得到底有多猛?有人打了个比方,暴雨在郑州下得最大的时候,一个小时内的降水量相当于向整座城市灌入150个西湖。

在紧急救援之余,全国人民也对本次暴雨的走势和来龙去脉表示关切。据气象专家分析,造成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是与台风“烟花”有关;第二是与河南的地形有关;第三与第三是大气环流形势稳定有关。综合起来,才造成了本次特大暴雨。

图片

经历千年一遇的暴雨,揪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南方的降雨比北方多,东部沿海省份的降水比内陆省份多。那么,南方的水患风险应该远高于北方内陆省份,可事实并非如此。

01

历史上,河南为何频繁出现“极端天气”?

河南发生极端天气的概率到底有多高?据记载,从元代至清末的这段时期,河南在600年里有302年发生过洪灾,平均每四到五年爆发一次大水,每六十年爆发一次特大洪水。

以400多年前发生在河南的一场巨大降雨记录为例,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和明万历年间,河南全境都遭遇过史无前例的惊人强降水,一下就是150多天。到了清乾隆年间,特大的强降水更是令皇帝感到发愁:“切切吾忧系。”

图片

▲明代嘉靖年间画像

理论上降雨量并不高的河南,为何却会在历史记载里频繁出现“极端天气”?实际上,这与河南的山、地以及自然气候条件有关。

图片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河南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殊不知,它也是一个山地大省,其山地丘陵合计占44%以上。

首先一个条件,就是河南的“山”:河南的西部是连绵山地,东部是广袤平原。这些山川纵横交错,在河南境内形成了一个个“喇叭形”山口。每年夏季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气流,在这些喇叭形山口高速上升,就形成了强降雨中心。比如地形特殊的驻马店地区,就在历史上爆发多次强降雨。

而且河南的山地,以“山高坡度陡”著称,中山区的坡度在“50分之一”到“100分之一”之间,低山区的坡度甚至在“100分之一”到“500分之一”之间,所以汹涌而来的强降水,就很容易形成流速极块的洪峰。在缺少足够的丘陵缓冲的情况下,洪峰的破坏力加大。

同样重要的,就是河南的“地”,我们把河南称为“中原大地”。但广袤的平原却也成为洪灾的隐患。一旦降水加大,堤坝决口,广袤的田地也无险可守,大面积的农田很容易被淹没。而等到洪水退去后,平缓的地势,给泄洪增加了困难,甚至占据了主干道的洪水,还容易出现“倒灌”等灾害。综上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河南大水,常会形成面积惊人的“泛区”。

图片

▲河南的地形中,一半是山地一半是平原

1亿年前,上帝之手在中原大地上造就了这些独特的地理特征。人类在超出预想的自然灾害面前,抵御能力显然是脆弱的。凶猛的洪水,就是中原大地苦难记忆的缩影。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河南,也造就了河南人民质朴、憨厚、勤劳能干的性格。数千年间,乐观坚强的河南先民们,在一次次风雨冲刷中形成鲜明坚韧的个性,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接连创造了一段段历史奇迹,直至河南逐步被推向辉煌的顶点,直接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

02

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河南?

我们应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河南?

人们常常说豪爽山东、天府四川,却很难用一个词来精准描述河南。它并非一个特质鲜明的省份,就如同它所处的位置:不南不北、不偏不倚,相当“中庸”。但揭开历史的迷雾,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河南。

图片

  “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 

 从历史角度,河南却有一个突出特点:

 从夏朝建都开始,河南作为政治、文化中心  

  引领中华风气之先超过3000年 

  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建都政权最多的都城  

  “泱泱华夏,泽中建都”独家3D大展  

  👇 点击下方,3D技术带您揭秘 👇  

图片

9000年前,河南先民在这里拉开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先河;7000年前,治铜、纺织、酿酒、玉器等手工业在河南起步发展。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1个完整的国家夏朝在此地建立。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安阳出现。文明在此初露曙光,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中原大地开农耕、建都城、造文字、冶铜铁,拉开了中华文明的第一幕。

图片

▲图为殷墟王陵遗址卫星影像,图片源自@Google

有人说,河南从夏王朝开始几乎都没有“断过片”。这里有着中国最密集的古都群,从古至今都是政治风云舞台。自唐代武则天着力营建神都,洛阳的发展步入巅峰;到了北宋,东京汴梁(开封)凭借平原与水系,一跃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也是华北平原南部历史上最后一个超级大都市。

“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此时,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引领宋代达到了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图片

▲《清明上河图》中的开封城,图片源自@故宫博物院

在长达数千年的经营里,勤劳聪明的河南人在此建设了气势恢宏的宫殿区以及无以伦比的妇好墓:他们大规模冶铸礼器、乐器、武器等叹为观止的青铜器,让依旧闪闪发光的青铜文明存在;他们将所知的天文地理、征伐田猎、农牧祭祀等等通通记载于甲骨或青铜器之上,创造了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系统。

  中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妇好鸮尊 

  👇 点击下方,3D技术带您欣赏 👇  

图片

▲商“妇好”鸮尊 | 河南博物院藏

除外,河南的手工业、商业同样活跃繁荣。早在8000多年以前,河南就已经出现了制陶业、纺织业、酿酒业;汉唐时期河南更是全国重要的冶铁基地、丝织业基地。据历史学家考证,中国最早的商品交易市场就是现如今的商丘火神台,之所以会将做生意的人称之为“商人”,将做生意称之为“商业”,就与商丘的商部落有关。

从夸父追日到女娲补天,从仓颉造字到大禹治水,无数神话故事在这片中原大地上传唱;老子、杜甫、庄子、范蠡、张衡、吴道子,无数圣人也在这片中原大地上诞生,并给后世造就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03

用一个省份来描述历史上的中国

那么肯定就是河南

盛名之下,古老的河南也充满了艰辛磨难。

从夏商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多次改写中国历史的战役也在河南打响。从催生了商王朝的鸣条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渑池之会,再到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政治事件,在这片土地上造就了不少的英雄豪杰,也不断改写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历史。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繁荣时期河南不断向外辐射文明,在衰落时期河南也依然深刻影响着中国。每一次战争过后,当人们四散逃离中原,客观上也是一次文明的传播扩散。

  “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 

  “泱泱华夏,泽中建都”独家3D大展  

  👇 点击下方,3D技术带您揭秘 👇  

图片

以南宋初期的临安为例,其居民达26万户,上至将相臣僚,下至底层,河南迁入者占了多数,商店、药铺、寺庙都由开封人开设或建造,“(杭州)城中语言好于他处,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直到明代,还有人感叹杭州人的开封口音。

如今,据学者们不完全统计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300个大姓中源于河南的,也有171个。

图片

▲常用的300个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171个

我们再看回这句话:“一部中国史,半部在河南”,这句话从另一个层面解释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有多远,河南的历史就有多远。

这个历史悠久的中原大省穿越了中华五千年的辉煌,繁荣有他,灾难也有他。而中国再没有一个省份像河南这样,拥有着如此深重、如此漫长的历史,也正是这片中原大地持续不断的传播,才有了今日中国的人口与文化格局。造山,造水,造中华。这就是河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