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居正功不可没,死后为何万历帝会清算他?

 历史文武君 2021-07-24

提到“万历新政”就一定会让人想起张居正,他是继商鞅、秦始皇之后又一新政的创始者,他给一个“烂摊子”制定了新的法则,为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续命100年。

张居正对明朝功不可没,但他死后却给家人带来了不小的灾难。

踏入官场,却做成了不倒翁

夏言和严嵩的斗争

张居正初入官场时,就碰到了夏言和严嵩的斗争,夏言夺得内阁首辅宝座之后,严嵩一直是耿耿于怀,到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时,严嵩成功离间了嘉靖皇帝与夏言的关系,诬陷夏言收了曾铣的贿赂,嘉靖皇帝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下令处死夏言,严嵩也就顺利地坐上了内阁首辅之位。

此时的张居正左右逢源的能力确实令人钦佩,一边夸着嘉靖会做皇帝,另一边对严嵩是阿谀奉承。

严嵩和徐阶的斗争

张居正对严嵩“面子工程”做的可谓是十足的,但他却私底下找到了人生中的导师——徐阶。

张居正知道徐阶对严嵩非常不满,但又无法撼动其在朝廷的地位,为了自保不得不臣服于严嵩。

张居正暗地里帮助徐阶出谋划策,徐阶在对张居正观察了许久之后,将张居正推荐给裕王朱载垕做了老师,也就在那时候张居正积攒了不少人脉,这或许就是徐阶目的——“卧薪尝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徐阶继任首辅,在内阁之中最年轻的张居正,有了徐阶这个牢固的靠山,他的仕途开始平步青云。

高拱和徐阶的斗争

严嵩和徐阶斗法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高拱,在许多人选择站队时,他保持了中立,对严嵩和徐阶是进退有据,不失尊严。

用现在的话来讲,高拱就是一个老好人,两边我都不得罪,这样不仅没有被争斗的两人记恨,反而为争取他这一票,都争着去嘉靖皇帝跟前推荐高拱。

成了内阁一员后的高拱,野心不断膨胀,终于显露出丑恶的嘴脸,开始和徐阶反目成仇,不过他开始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当时张居正在干嘛?看到又是一场权力的斗争,张居正或许预感到些什么,主动承担内阁中繁重的政务工作,以此为借口,在徐阶和高拱的斗争中巧妙保持了中立,不得不夸赞张居正的明哲保身。

在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退休归乡之后,高拱继任内阁首辅。

高拱和张居正的斗争

高拱坐上了高位,难以掩盖内心喜悦,在众人面前变得趾高气扬,还经常和一些官员发生冲突,过于张扬的他,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不过高拱和张居正却志趣相投,二人的关系非常要好。

官场上的朋友,关系再好也是靠不住的,高拱的亲信透露出传言,说张居正为了救徐阶的三个儿子收了三万两白银,正是因为此事,高拱和张居正的梁子才算是正式结下。

不过张居正可不是吃素的,在经历接二连三的斗争后,张居正早已变得成熟、稳重,于是张居正开始想办法扳倒高拱。

张居正知道高拱得罪了宦官冯保,于是张居正找到冯保,二人联手将高拱从内阁首辅的位子上拉了下来,“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张居正接过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更为神奇的是张居正不仅在4次斗争中屹立不倒,还能和斗争双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在恰当的时候主动出击,不失为最明智的选择。

为国效力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崩,明神宗朱翊钧继位,也就是万历皇帝,张居正在这一年六月担任了首辅,自此也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张居正就任之后,看到的是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效率极其低下,而且每位官员都觉得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却看不到任何成绩。

万历元年(1573年)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的官员考核制度,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这是怎么个制度呢?其实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绩效考核,明确了每个人职责所在,这么一来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赏罚分明,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这个“考成法”实施之后的第九年,张居正说:“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可见对整顿田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也起了很大作用。

紧接着,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也就是“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

到了万历十年(1582年),国库存银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张居正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同年他因劳累病逝。

死后清算

“人走茶凉”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张居正去逝世后的第四天,神宗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并削尽其宫秩,剥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家属或饿死或流放,神宗甚至还想将张居正开棺鞭尸,不过迫于舆论压力神宗最终放弃了。

究竟是为什么会何让功勋卓著的张居正,死后遭受这般凌辱?

张居正把持朝政,神宗要树立皇权

神宗继位时仅10岁,张居正不仅是神宗的老师,还是内阁首辅,此时张居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小皇帝还需要倚仗张居正,这让张居正心理上产生了变化。

经过几次的权力斗争,张居正目睹一次次地朝政混乱的局面,奈何当时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阻止。

现在张居正手握重权,皇帝又年幼,一人独大,正好实施改革的大好时机,一方面默默筹划,另一方面好好教导皇帝,希望自己的新政能被他继续推行下去,以至于张居正对他十分严格。

一次,小万历读《论语》,误将“色勃如也”的“勃”字读成“背”音,“当作勃字!”张居正大喝一声,声如雷鸣,吓得小皇帝惊恐万分。

小皇帝母亲对张居正的严厉教育还是十分的支持,可幼小的神宗表面顺从,在心底却埋下了一颗炸弹。

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想要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却被张居正以户部入不敷出为由拒绝了,之后张居正还上疏皇帝停止一切无益之费。

一个皇帝伸手要钱,不仅被一个大臣给拒绝了,还来要求自己节省开支,这样一国之君颜面何在,让谁做这个皇帝都觉得窝火呀!

由此可见,张居正效忠国事,独握大权,神宗失了皇帝真正的权力,二人反而成了对立面,张居正的态度在神宗眼中便是对自己的一种蔑视。

推行新政时,张居正的变革是朝着好方向在发展,国家的经济是日益昌盛了,可是却没有几个人体谅他的辛苦,张居正在改革过程中,罢免了很多官员,而且执法严苛,没有任何人情味,因此他也得罪了不少人。

张居正生前因为功勋卓著,在朝廷中影响力巨大,并且各个重要部门遍布自己的门生和亲信,想清除张居正的羽翼,以当时的神宗,无疑是“蚍蜉撼树”,而他能做的只有等。

直到张居正死后,在一些官员的弹劾之下,神宗顺水推舟,将张居正举荐的潘晟罢免,张居正一派见大势已去,纷纷倒戈,都不在为张居正辩解,其实天下毕竟还是皇上的,想要继续为人臣子就要看清楚形势。

明神宗要想坐正这把龙椅,就要对张居正进行制裁,就像秦惠文君下令诛灭商鞅全家是一个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