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操盘手: 我用企业微信卖了270万燕窝, 复购提升371%的8个关键点

 资源分享大叔 2021-07-25

文中实操经验,如对您有所启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收获和见解,也欢迎品牌方与各领域操盘手,与我们持续交流。

正文(经验)如下:

1. 不是每个品类的私域都要搞「群聊」!

Q 用私聊攻单的 1 v 1 私域,去替代社群型私域的动机是什么?(3 个月期间,我们没有一个长期运营的社群,全靠 1 v 1 的重度运营)

A 我们前期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来分析这件事

从行业现状看:

高端品类的用户普遍不属于价格敏感型,厌恶过度营销。

该燕窝品牌项目中,虽然 60 %是孕妇群体,剩下 40 %由年龄较大的女性、白领、家庭购置人群(如男性为妻子/老人购买),但感兴趣的话题类型区别很大,很难通过社群型私域完成长期运行。

贸然将用户聚集在一起,对品牌形象的影响很大,也不利于私域长期可持续的运营;

从品类层面看:

燕窝属于滋补品,功效反馈不直接,因每个人的体质而异。

一旦某个用户在社群内表示吃了很久没有感受到任何作用和好处,这个社群氛围大概率就完蛋了。

同时燕窝滋补品本身行业赛道规模也不大,如果竞对的恶意水军出现,我们也没法保证能减小带来的影响。

2. 绝不轻易打扰用户,产品快用完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攻单机会

Q 高客单品类做私域的关键核心是什么?

A 从该项目高客单、周期消耗的属性来说,关键的底核就是:

高端的滋补保健品,如何准确做好用户的产品消耗把控?

我们后续的整套用户分层体系、用户标签体系、 1 v 1 话术体系,都是建议在这个前提上。

如果我们能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商品使用和消耗情况,可以更容易判断用户的当下需求,减少不必要的营销打扰,减轻用户的反感,同时也会结合活跃用户的共性行为,做到有策略的运营动作,培养更多非活跃用户往活跃用户发展,提高用户价值,放大整体的用户 ARPU 值,实现长期的用户增长。

只要知道这个用户消费了多少钱、是哪类人群(年龄段/孕妇/额外属性)、产品消耗习惯(每天吃一次/每两天吃一次)、额外偏好(感兴趣的话题/个人信息),靠着这些数据沉淀,掐准时间,掐准内容做回访,所有我们希望在私域完成的降本提效、高效转化、精细化服务、用户的「专享体验」,都能够达成了。

整个项目阶段,我们都在尽全力配合品牌完成整套数据沉淀、周期购系统的迭代与优化,整个链路适用于大部分的高客单非低频食品品类。

精准把控产生的效用,远大于用泛话题聚集人群,这也是我们只做攻单型私域的关键考虑之一。

3. 行为标签打得越多,分层策略越好做,「护城河」越高!

Q 用户的标签与分层体系需要搭建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标签与用户分层体系是如何搭建起来的?

A 截止 6 月份,整个项目积累了近 60 个标签,主要划分维度有:渠道,活跃度,购买情况,附加属性。标签体系的搭建,其实从引流阶段就开始了。

攻单型私域,一定要先完成整条私域链路的梳理,确保能形成闭环。在明确用户路径基础上,搭建出用户标签体系。

对话操盘手: 我用企业微信卖了270万燕窝, 复购提升371%的8个关键点

以渠道标签为例

我们会以客单价为锚作一个标签区隔。

比如有赞渠道, 99 - 200 元区间的新客首单进入私域就会形成一个属性标签,项目推进过程,该渠道标签的用户整体转化率偏低,只能到 5 %到 7 %左右,私域内首单峰值也就 1300 元左右。

于是我们会阶段性对标签进行分析,对这部分用户的判断是:

1)低客单与用户本身的消费力有一定的相关性

2)首单用户对于品牌认知较浅

相反,通过高客单产品包裹卡导入的用户,平均私域首单转化率在 8 %~ 10 %,用户的客单价区间在 1600 - 2000 元。

对话操盘手: 我用企业微信卖了270万燕窝, 复购提升371%的8个关键点

以「 A I 外呼引流」为例

我们的引流率做到了 13 %~ 17 %,远超行业平均值 8 %~ 10 %,这里我们会在客单价维度上,引入购买周期标签作为因素之一。

同样是首购尝鲜的新用户, 99 元与 399 元的外呼成功率是完全两个水平,这也是需要分析的标签,后者的低挂断率在我们分析看来,就是消费水平到位了,他(她)们对品牌、燕窝的基础认知到位了。

包括用户活跃上,可划分为 3 天、 7 天、 14 天活跃标签;购买情况上,划分已购、未购、客单价、购买频次、时间间隔;还有大量关于用户属性的标签,都是为后续的内容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标签化运营的「针对性」

比如:
用户是「孕妇」,她们就会需要更「安全」品质更高的补品;

而「白领女性」、「老年人群体」,含糖量则是最重要的推荐因素,女孩会由于爱美心理而拒绝对身材有影响的糖分,老人群体则是因为对糖尿病的普遍担忧,尽可能控制自己日常饮食的含糖量;

「男性用户」的购买场景多数集中在送礼、为家人购买,他们更注重的就会是精致的外包装与品质感受等等。

在对标签理解的基础上,持续测试用户对各类话题的回复情况,完善标签的丰富度,同时加强话题与标签之间的匹配关系。

至于标签体系是否需要整合、避免臃肿,我们的考虑是:明确将标签作为数据库,为运营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判断基础。

基于这个前提,标签并不强求自上而下,确保精简,标签的数量越多,用户行为的数据沉淀就越能成为品牌产品运营的「护城河」。

4. 价格敏感用户体系下,话术体系必须分层

Q 可以对整个项目流程中最终的 1 v 1 话术体系的打磨流程做一个简单回顾吗?

A 对整个路径作个基本拆分,关键节点有

用户承接-互动展开-转化逼单-留存复购;

话术体系紧扣用户生命( L T V )路径,重点在于穷举路径下的每一个可能的沟通节点,将关键规律沉淀出来。

在节点之上,持续测试标签对应的话术能否影响到用户,如何迭代优化?

以「留存复购」这个节点举例,我们在复购端的策略会基于标签进行分层。

总结下来,分为三类用户

低价格敏感度(通常与“高消费额度”标签绑定)
高价格敏感度(通常与“对功效需求强”标签绑定)
中等价格敏感度(通常与“对功效需求强”标签绑定)

完成分层后,我们会分别制订话术策略,比如:

低价格敏感度群体,重点在于回访的时间把控。
无需提供任何优惠策略,内容主要围绕专业内容输出、服务价值输出、情绪价值提供;

高价格敏感度群体,日常百次沟通,不如一次大促优惠。
反馈到运营动作,就是降低运营频次,确保活动推出后进行第一时间的通知,内容则注重在优惠价值完成价值感知的包装;

中等价格敏感度群体,同样需要把控回访时间,为他们建立对品牌与品类的认知,长周期诱导转化。
内容围绕营养功效、产地、产源、生产工艺等信息,作营销与认知的软性植入。

依靠极度精细的用户行为判断,在第三个月终止一切新流量引入的基础上,我们复购(GMV)做了 60万元+复购率提升了 371%+,这是远超我们预期的数据反馈,印证了我们构建闭环的思路。

对话操盘手: 我用企业微信卖了270万燕窝, 复购提升371%的8个关键点

5. 品牌私域 I P 人设是「定海神针」,不是救命药

Q 私域的 I P 人设呢?这个项目里的表现如何?品牌 IP 人设真的对私域有实际帮助吗?

A 过往零一私域的项目规划会基于品牌调性、定位,进行全套 IP 人设规划与打造,但是今年来我们合作的数十个项目,基本都已经有了统一的对外形象。

以该燕窝品牌为例,「专业营养师」的形象已经为 10 万私域用户所认知了,于是我们会在他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完善整个体系,确保对外传递出的感觉一致。

IP 定位决定了用户的共识性、共情性,是运营人员触达用户、发起沟通的起始点。

只有完成了商品定位与用户场景化的价值结合,才能打造有效的IP形象,同时也便于内容策略地制定与统一,保证内容体系的下限。

仍然以攻单话术为例,无 IP 限制可以让销售有足够的自由发挥能力的优势,跟用户完成情感链接;
劣势则在于品牌无法批量复制好的销售、统一完成管控,能力下限无法保障。

任何 1 v 1 走到逼单环节,都会依赖于关键时刻销售的应变能力。

私域人设的价值,是提供不脱离定位的模板话术与 SOP ,保证 60 分的转化效果。

对话操盘手: 我用企业微信卖了270万燕窝, 复购提升371%的8个关键点

在运营规范化的内容体系下,新人销售可以无需过多思考就足以完成对应的回复,并在过程中持续学习,同步完成用户反馈的收集归档,最终做好数据积累。

无论你是对话术理解程度不高,还是对用户所处的状态、场景理解不足,都可以保证不犯错。

不犯错需要话术和整个内容体系有具备的风格和主线, I P 人设就是这里边的定海神针,但不是救命药

6. 用直播来链接「沉默用户」

Q 项目过程中,我们有在私域内测试直播带货的效果如何吗?

A 我们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测试,而且在直播平台选择上,我们是使用了爱逛直播,来代替视频号直播。

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方便监测每个分享人的链接反馈情况,哪个用户点了哪个运营人员的链接,进入直播间,产生了多少订单,都可以完成整个链路的检测,方便完成业绩的划分。

出乎意料的是,几次直播的效果,是显著低于我们预期的。

后来我们复盘时,对这个情况的判断是:直播中的大促转化行为,与私域本身的运营策略产生了冲突。

其实正常流程下,每次大促活动开始后,私域运营人员都会第一时间进入到转化逼单的节奏中。

有购买意向的用户,绝大部分已经在 1 v 1 过程中成交了,并不需要再去直播间中被转化。

这里我们还不能往直播间里增加优惠策略,不然一定会陷入一种两难境地:

1) 如果存在更优惠的价格,用户对私域的信任度会降低,对销售人员的后续维系影响非常大;

2) 如果没有更优惠的价格,持续的逼单再逼单,会让用户对品牌的营销动作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后续的优化上,我们选择将直播链接,推送给未购用户,试图去提供一种新的转化方式。

很多用户并不是真的「沉默」,他们可能只是对营销文案厌烦了。

直播链接的推送,反而可能会让他们试着点进去看看。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确实发现后续的直播每多触达 500 - 1000 用户,能带来 10000 - 30000 的 GMV 增长,这是个很不错的数据。

7. GMV 绝不是私域运营的唯一验收标准

Q 当前私域的运营指标仍是以 GMV 为主要指标吗?私域还能承担哪些责任?

A 市场趋势会推动大众认知迭代,私域层面上的品牌策划、内容定位营销策略体系,也会更加完善。
我们认为,越来越多品牌能够纯靠私域去起用户量,完成基本盘的巩固,同时反哺公域,降低投放获客压力,避免为了投放端的 ROI 而扭曲品牌公域的价值传递。

公域投放的流量价格水涨船高,必然会传导到成本端,导致品类价格的提高。

作为基本盘的私域,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外界波动,保证营收,更好地去让利用户,完成品牌价值沉淀。

公私域在品牌层面上发挥的作用与边界会逐步模糊,这也是我们同步推行私域咨询业务的重要原因。

“基本盘”就是私域的长期价值,这是可独立于公域外的。

未来的私域代运营,不会仅局限于纯粹 GMV 导向的社群代运营、个人号代运营,而会与整个私域电商生态,比如有赞、微商城等电商载体,形成有机结合,包括微信体系内的多渠道打通。

我们也有注意到,往期未达成合作的高客单品牌方,近期也开始陆续寻找新的服务商。

大家开始注意到纯粹 GMV 导向的私域,也许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对附加价值提升是有限的。
传统销售的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运营人员的动作变形。

这之间的平衡,需要持续去摸索,找到最合适的边界。

GMV永远会是验证私域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但不能成为唯一标准。

8. 围绕内容策略,构建私域体系

Q 这套方法论与构思仅适用于大部分高客单、周期购的保健食品吗?如果换成高客单的其他品类譬如箱包、家具,这套理解和方法论是否同样适用?

A 我们的理解是,当用户消费力已经到达了某个水平阶段以上时,价格与「物质层面」对于他们来说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也不该成为我们的注意力重心,「情绪价值」才是主战场。

高客单品类中,如何通过内容创造附加价值,始终是核心问题。比起高性价比,他们(高客单群体)更注重「身份调性」上的区别,营销诱饵要尽可能与用户的身份调性契合,否则会带来负面效果。

具体到这个项目中,我们就曾通过包裹内附赠小金勺」,在可控的成本范围内创造出「尊享」体验

对话操盘手: 我用企业微信卖了270万燕窝, 复购提升371%的8个关键点

迁移到其他高客单品类,我们需要在标签、用户分层、数据沉淀下更多的功夫。

为了更好地完成营销包装提升、附加价值创造,私域内容策略会是下一步我们需要探索的重心。

市场上大家对于私域的高触达效率、多触点的优势已经有了明确共识,但是却几乎闭口未谈背后可能面临的问题:无数的触点,对品牌方内容的精细化、场景化、定制化,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以前渠道中心化的年头,打广告,你需要的是买几个大广告牌的宣传位,抢一个央视的标王,让 4A 公司将这几个中心渠道的内容打磨好即可,自上而下。

私域倒转了这个逻辑,所有触点和渠道都需要内容,一旦你的对手在内容上比你做到更多、更精细。消费者「购买心智」的迁移会在「无数个隐蔽的角落」发生(消费者对品牌的心智认知会因为好内容随时迁移或者被打动下单)。

私域应该是更近似于会员体系的存在,社群、企微个人号运营、小程序电商,不过是「术」的层面。

如何把整个体系更低成本地普惠于所有会员,提升头部 20 % 用户服务感知的同时,提升剩余 80 % 用户的价值感知,却不过多增加整体运营成本?

内容策略的完整规划,结合精细化的运营手段,是这个问题的唯一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