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是贯穿我20多年记忆的其中一种比较重要的事件(当然还有过年)。 过年的时候我最期盼的是串亲戚,而且还吃到一些比较好吃的东西,而婚礼当中各种好吃的,也是不能忘的。亲戚有喜事,都会摆好多桌酒席,宴请亲友,我们那儿的风俗是赴宴要有礼金,当然是一家只出一份,于是每次爸妈说去婚宴都会拉着我,哪怕我从小不喜欢热闹,不善于说话,自己都会为了吃到一些家里不常吃到的东西而蠢蠢欲动。只是后来到了高中或者大学,回到家凑巧有谁结婚,或者升学等,且并不是近亲,我都会避之不及,因为食物已经对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反而是好不容易回到家,想多多吃一些爸妈或是奶奶打造出来的“美食”。当然如果是近亲,我会尽量去,不为吃的,只为看看可能十几年没有见面的舅舅或是舅爷,我仍旧是那个经常只顾低头吃饭的,长大后却也会经常抬起头,多看看这些亲人,多听听老一辈的故事。很多舅舅舅妈都会说,哎看小雨,头一次见到他才这么大(用手放在腰间横着比划一下),现在都这么高了。也许接下来的问题经常会涉及到我的成绩、我的学校、我的情感状态,或者现在工作后我的薪水情况,让我有点不耐烦,但是这也并不是一个能够占整个酒席十分之一的话题,所以搪塞过去后,我继续津津乐道的听着他们的故事~~ 记得大学的某个寒假,老妈带着我去一个舅舅家,是一个舅舅的闺女结婚吧,我们提前到位,到了后见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却因为二舅三舅四舅长得很像分不清,所以老妈又给我介绍了一遍,当然舅妈就没有印象了,还有一群孩子,有的和我差不多大,有的还上小学,我就更不认识了,只是到突然多了些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还有炕上那只狸猫、院子里那只看似凶狠的狗。闲暇时他们会打麻将,我是“卖呆儿”(只看不玩)的,虽然反应比较慢,且没有老妈他们那么深谋远虑,不过也能看出些子丑寅卯。两三天后基本就要回家了,今后也许很难见面,而且也可能“后会无期”吧,比如我最近工作,经常听说家里哪个去世了,哪个除外打工了…… 第一次独自“作为个体”参加婚礼是“二姐”的,在去年正月十六,但却被我记成了十五,而且我连红包都没有准备,只是从妙峰住宿部的松树下找到一个比较好看的松树塔,还有带了一盒小卖部的牛肉干(事后想到好衰啊,怎么的也要准备两份)……因为是我为数不多的朋友,所以马上和飞姐请假,从北京赶往吉林。虽然很少有认识的人,但是看着“二姐”嫁了出去,还是很欣慰的。 而今天是一位同事,燕华女神结婚,我也是很开心的。有些记得我在14年刚来DF的时候,当时在做员工岗,对这样一位身材相貌都非常正点的老师就有印象了,后来没想到还是位温文尔雅的女纸(怎么有种蛋蛋的忧伤)。我在酒店附近的文具店买了红包和便签,写了些祝福的话,连同礼金一起放了进去。到了酒店,看到好多同事,还是比较亲切的,因为作为DF北美部的教师,很少会像这么多人在一起参加聚会,可能除了开大会……燕华的婚礼刚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大家坐在一起,吹吹牛,扯扯淡,哪怕是有课的教师,也会尽力把课程推一下。除了最美的新娘,我还看到了伴娘芳姐和SASA在忙前跑后,也看到了旁边帅气的伟宸和陈诚,还有宴后努力撅着嘴卖萌的妍姐…… 我想到了亲戚家举办婚礼常会有的一个现象,就是老人们间经常会说着说着流眼泪,多年未见,感叹世事无常,分开后又会再三叮嘱,要好好保重,因为下一次就不知道是啥时候见面了。还好有婚礼这个仪式,也许我们很忙,有自己的安排,很少聚会,但是这个仪式却让我们尽量把其他不重要的事情推开,然后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地点,轻轻松松的,把酒言欢。 人生短暂,我们的生命在整个地球(更何况在整个宇宙)的进程中,也许比流星在我们眼中飞逝还短暂,那何不选择在一些时间享受生活呢? 铁打的DF,流水的教师,我不知道今后大家是否会依旧记得彼此,但是至少要且行且珍惜~ 再次恭喜燕华找到一位成熟稳重的老公,祝福幸福美满、开心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