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之源头,古代智慧之兴起,夏朝的建立和灭亡历经多少年?

 餐意院 2021-07-25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后来商朝汤领兵灭了夏朝,我们常自称“华夏”就是因为夏朝。
由历史记载来看,禹先是传位给益的,但是益又让位给了禹的儿子启。而伯益和启的权位斗争中启获胜继承王位。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大概有十一支姓姒的部落,他们和夏后氏有血缘关系,又受夏后氏分封,又给夏朝进贡。

而这些部落构成了夏王朝的中领土,夏朝的领土大概是从现今的河南,山西,辽宁省,山东,河北省。而当时夏朝主要的城市是原,帝丘,老丘,西河,这个区域就是今天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根据后来考古学家研究,从夏朝当时使用的物品来看,夏朝处在青铜器的初期,新石器时代,不少文物当中有玉制和青铜制的器皿。
比较多的文献中记载了夏朝相关的事情,例如曾经在河南西部发现到的二里头文化,它符合夏朝的年代,所处地理位置也相近,但却没有发现像安阳阴虚甲骨文的古文字记载。但是经过考察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河南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时期的城市遗迹。下图是夏朝时期常见器皿用具,大多为青铜所制。
夏朝的建立
夏朝建立以前,各部落是以贤能为标准来推选首领的,我们称之为禅让制。这时的天下还是'公天下’。例如,尧退位把王位让给了舜,舜即位后没有任人唯亲,依旧选贤能者禅让给了禹。禹为了显示对禅让制的推崇,也秉着选贤能的要求选后继者,曾召集各部落商讨,推举了当时在东方很具名望的首领皋陶为下一任的王。但是皋陶死于大禹之前,遂禹又任命伯益为后下一任继承者,伯益是东夷的首领。

禹死后,依当时各部落传下来的规矩,伯益为禹举行了丧仪,披麻戴孝,守孝三年。但是守孝三年期已过,伯益并没有成为王,在百姓的支持下,反而是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历史上关于此事记载说法不一。
有说根据《竹书纪年》一书中所记,姒启想要当王,于是暗中把益杀害夺得了王位。还有一种说法,说益接受禹任命后,有的部落并不信服益,因此支持启。所以他们起兵联合对益出兵,最后启胜利夺得王位。
虽然益曾近反抗,但最终不敌启战败,经过这次战役启成功取得大家信任,更得各部落人民的支持。虽然有两种说法,但根据历史记载最终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不再根据贤能选举,开始了世袭制。

启继承王位这代表着以部落为单位的原始社会结束,夏朝开启了私有制社会,历史向前进了一大步。旧制度被新制度取代,夏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个以“国家”这一新型社会形态出现。可是,新旧制度的更替必然会有部分人反对,要建立一个新王朝也是不易的。这时新旧观念都存在,必然有人坚持旧制度,也有人支持新制度。
有部分支持禅让制的部落反对启即位,有扈氏率领部分联盟部落起兵于启的都城外讨伐启,在甘大战数日。战争开始前,启自称其权位是“恭行天”的,这便是后来周天子论的前身。启的这一话得到了中原百姓的认同,获得了大量的支持,最后打败了有扈氏,把他贬做牧奴隶。启在这次战争的胜利代表着中原大部分主流观点已经从禅让制倾向于世袭制了。
夏朝的发展
因为多年以来,并未发现原始的文字记载有关于夏朝的事情,但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对夏朝的存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也正是这个时期,夏朝的遗址被发现,证实了夏朝的存在。大量的研究也让大家对夏朝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还有文化和科技方面的发展有了新一层的认识。

夏朝的政治体系还是基于原始社会的形态上建立起来的,注重血缘关系,亲属关系。也有着严格的等级分封,以他们姓氏血缘为根本来分封各部落的。
夏朝的农业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的人民用自己的智慧观察出田地耕种的效率,如什么样的季节耕种什么样作物都是有说法的。还尝试了何种青菜作物种植试验,这样加快了后来人们种植的速度,也使田地利用率提升了,大大发展了农业。而且现在仍叫夏历的农历就是来自夏朝。夏朝不仅研究食物的食用方法,还研究了酒。
关于夏朝的文字,现今还没有明确的原文字记录出现,但历史上有夏篆的记载。夏朝没有明确的文字流传下来,但根据其遗留的古建筑群遗址我们也能从侧面了解夏朝的生活文化环境的。

夏朝的外交主要和三苗,东夷族,商有交集。夏朝尧舜禹时期,苗屡次作乱,尧舜禹曾派兵攻打他,最终平定三苗。而东夷又穷氏曾经夺取过夏朝的权利中心,控制了它将近四十余年,后被少康平定,恢复了夏王朝。商也曾和夏族纠缠多年,最终夏朝的灭亡就是由商结束的。
考古遗迹发现,大面积的夏朝一职其中还有很多的青铜制成的容器,还有大量陶器。从这些文物看,夏朝也掌握了冶金铸造术。和石器时代不同的是,青铜时代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夏朝进入青铜器时代。
禹死后启即位,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继承王位。但太康只顾玩乐,不善处理国事,在位时,夏部族群的权力渐渐被夺,东夷有穷氏部落趁机向西进攻。他们的首领就是羿,他非常长骑射(即后羿),羿在夏百姓的拥护下夺得了夏朝政权。随后太康逃走。

但是后羿反而把太康的弟弟中康扶持为王,自己不称王。虽然中康是王但政权把握在后羿手里。政务也是弈处理。这时候夏朝没有实际上的王,朝政由羿把持。中康后代后来去斟鄩、斟灌二氏,王位由弈独承。但羿醉心射猎,他没有想禹一样对朝政上心,得权后,他像太康一样,常游玩射猎而不理政事,后来又被寒浞杀害夺权。
夏朝少康中兴
少康是夏的后代,后来侥幸活下来后仍被追杀,后和舜后裔结婚。少康联合部分支持他的夏朝臣民,组建了军队,为恢复夏室打基础。后打败寒浞夺回了政权,少康成为新一代的王。经历了长时间混乱的夏朝,终于重新归于正常。少康复国,后来人们称此为少康中兴时代。
山康的后代杼即位后,想要拉拢东方势力,就把都城迁到老丘,杼好战,曾发兵讨伐东南沿海之地。他在位期间夏朝的区域得到扩张,是夏朝最繁荣的时期。所以夏朝的百姓对杼很尊崇,认为杼像禹一样有贤能之才。

槐是杼之子,他在位期间夏族开始和之前的部落和平共处。各部落也纷纷向夏朝进贡。槐逝世后,其孙子泄继承王位。后来泄的儿子不降即位后,也多次领兵攻打西方的九苑。
夏朝亡国
不降逝世后其弟之廑继位。廑在位并没有多长时间,病逝后不降之子孔甲继位。孔甲内心更敬顺天帝,相信鬼神,处事混乱淫乱。由于其改变了当时传统风俗,不少部落对夏族产生的不满,但东夷族和夏族关系还是一如既往。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东夷族已经被华夏文化同化的原因。
孔甲死后,又经历了两代君王,这段期间,邦国部落与夏族的关系开始不好,氏族内部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各部落内部矛盾不断,夏王朝政权也不稳定,社会动荡不安。各种因素的出现,导致夏朝与方国各部落关系已经破裂。

百姓生活不再安居乐业,部落之间互相战争不断。服从夏朝的部落越来越少,进贡的也变少了。因此桀常常讨伐不服从的部落,又不理政事,只顾自己玩乐,逐渐臣民都对其怨声载道。最终被汤率兵打败,建立了后来的商朝。
结语:
在夏朝之前还没有国家这一概念产生,都是以部落为单位进行活动的。夏朝从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意义上的“国家”,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应该说是历史的一个进步。夏朝是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一个时期。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是充满争议的。夏朝从建立到发展,再到灭亡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国家的建立是不易的,但想要维持这个国家亦是艰难的。
夏朝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他的建立为之后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甚至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我们后世的华夏文明。
参考文献:
《史记·夏本纪》
《竹书纪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