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中医的阴盛与阴虚:

 新用户971507U7 2021-07-25
中医讲阴阳对立,又讲阴阳互根,阴阳转化。不少初学者被搞得一头雾水,如掉入五里雾中,不辨东西南北。干脆把阴阳理论视为玄学,视为迷信。这都是对阴阳二字的概念模糊不清之故。

其实阴阳二字,有双重含义,有时候指正气,有时候指邪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拘泥呆板,宜活看。

中医说的阴盛,是指寒邪水气太多,而不是说津液阴血太多。寒邪水气为阴邪,阴邪多了,阳气就要受损害。阳气受伤,就是体内能量减少的意思,就是旺盛的能量被耗损,变为能量衰少的意思。能量减少,脏腑功能自然变弱,化生气血津液的能力因而衰弱,阴精血液于是衰少。由此可见,由水气寒邪的旺盛,变为津液精血的衰少。由阴邪盛,转为阴精虚。一邪一正,不能並存。

不少对中医阴阳概念模糊不清的人,把属阴邪的寒邪水气跟阴性的津液精血混为一谈。据阴阳转化原理,以为阴邪也可以转化为代表阳气的能量。这就犯了邪正不分的原则性错误。

临床中,常常见到一种现象,就是阴寒体质的人,特别怕火气!也就是说,阳气虚的阳虚体质,特别怕火气。他们动不动就上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牙龈出血,咽喉肿痛,都是寻常痼疾,缠绵难愈。昧者但知清火,越清越上火,至死而已。

还有一种人,听医生说他阳虚火衰,就自作聪明的去吃煎炒火锅,结果吃出病来。反以为是医生判断不明,抱怨医生。这些卫生知识,人们都宜了解,不可不知。几个月前,广东一女患者,牙龈肿痛甚剧,影响睡眠。中西药物,久服无效。网上求诊,给开一方,大扶其阳,肿痛立止。可见中医的阴阳理论,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阴阳原理,才是中医的精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对中医的阴阳理论不深入了解,只知道去记一些偏方秘方,永远只能在中医的门外徘徊。

知道阴邪盛可以伤阳,可引起脏腑功能衰退,可引起气血津液不足,于此对于喝水到底有利,还是有害的问题,也就不言而自知了。下结论就是:多喝水,大伤阳气,大伤精血。致夭之道也。

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19,12,8,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