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逻辑思维的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五大基本模型为核心,帮助您构建正确的思维模式。正确的思维引导正确的结果。《逻辑思维》不仅能帮助您构建管理思维,了解现代商务的基本认知;还能帮助您突破思维瓶颈,直抵问题本质,全面提升您思考问题、写作、言语表达的能力,提升您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竞争力。 理清条理,有逻辑地思考 逻辑思维的四个原则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直译是“有逻辑的思考”,即“理清条理,有逻辑地思考”。 逻辑思维是商务人士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与对方商谈的时候若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很可能就会被对方掌控节奏和局面。逻辑思维在企业职场上也极为关键,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那么学习再多的经营知识也发挥不了作用。 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原则被归纳为四条: 1.将结论明确为“是/否”; 2.通过“因为”、“所以”来思考; 3.结合事实; 4.切中论点,顾忌整体平衡。 逻辑思维并不是一门高难度的专业技能,想拥有它也不需要做什么特殊训练;只要学会有意识地遵循这四条来思考,就能自然而然地构筑起逻辑思维。 令结论具有说服力 逻辑思维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结论必须明确,不能在结论中使用模糊的词汇。 在商务决策中会遇到“如何才能提升业绩”的明确课题。运用逻辑思维的人能够基于一些前提条件得出结论,例如:“如果调研结果是A占优势,就发售A。”整个句子主语明确,体现出清晰的方向性。 但逻辑思维欠佳的人,就容易得出模糊不清的结论。例如:“各人做法不一,不好说。”这种结论是毫无意义的。 使用逻辑思维的好处在于被问及“为什么”的时候,你能够以所有人都能理解,并且以具有说服力的方式,来清晰阐明得出结论。让他人接纳你所判定的结论,正是逻辑思维的职责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逻辑思维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能以单纯的二元论(“非黑即白”)来思考。即便面对模糊的灰色区域,你也可以基于一些前提,做出“明确”的判断——这才是现实中逻辑思维的使用方法。 最后,你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做出明确判断的习惯,遇到灰色的概念不要把它扔在一边,试着去明确地判断它。或者,意识到“情报不够所以无法判断”、“该怎样搜集信息来判断”等,也是一种思维训练。 条理不清,便不得要领 逻辑思维还可以解释为“理清条理,分阶段做出判断”,而“理清条理”就是将根据和结论用“因为”和“所以”连接起来。 “归纳法”则需着眼于观测到的多个事实的共通项,并由此导出结论。例如:“部长昨天发了高烧,还咳嗽,他说自己的喉咙也肿了。那之前的一天,他和一个感冒的人一起喝了酒,所以我推测部长是被传染了。” 可以看出,因为部长与一起喝酒的人身上存在感冒症状的共通项,所以推导出部长是被传染了。 因此,无论看似多么复杂难懂的逻辑,只要按照顺序思考,它们都是“积木”的不断累积。而逻辑思维的关键正是谨慎地堆积每一块“积木”。 开始论证时需从所有人都认可的事实起步 结论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事实”是指现实情况和大众普遍接受的道理、原则、原理。 以什么标准来判定事实? 最简单易懂的答案是,以数字呈现的关于具体情况的信息来作为事实最有说服力。需要注意,在一些案例中数字和数据未必能体现真实情况。例如:数据过时、二手数据等。 “事实“是否就意味着不能带有半点令人怀疑或模糊不清的部分?答案是否定的。在商业活动中逻辑思维并不需要过高的严密性。 仅以普罗大众认同的事实为基础展开的逻辑,大部分都是谁都可以想到的,毫无价值。仅以客观数据制作的报告,很容易变成简单的调研结果汇总,在追求新奇独特创意的商业活动中,也不能带来多高的价值,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因此,判断事实的最终判定标准在于“是否有足够让他人认同的逻辑依据”。基于此,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被世间所信赖的关键人物的言论,是足以作为事实来考量的。并且,如果搜集大量关键人物的发言并从中抽取出共同的意见,可信度就更高了。 无论如何,把握住整体、平衡地做出思考是很重要的。 利用框架来节约时间和精力 框架是加速商务活动的方便工具 巧妙地使用框架,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进行分析和演说,将复杂的商务环境以符合个人所需观点的方式整理出来。 在运用框架时要牢记以下几个要点: 1.要明确制作框架的目的以及通过框架来传递的信息; 2.使用框架前必须谨慎挑选最合适的框架,了解框架的特性; 3.避免在毫无必要的场合滥用框架。 下面我们通过几种“模式”来看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框架。 逻辑树和3C:简明地呈现全局(MECE)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分析法是逻辑思维中不可或缺的“模式”,指将某个集合(整体)无重复、无遗漏地分解和分类。 “逻辑树”是基于MECE将一个事物逐步分解的工具,它的优势在于利用图解,将复杂的构造简明地呈现出来,使人更容易把握整体印象。并且,如果存在要素遗漏或者内容缺失,也方便进行修正。 以三得利清凉饮料业务为例:
三得利在利用销售渠道上走了可口可乐的后尘,推出热销商品后很快会被模仿,目前想凭借广告等手段区别于竞争对手;另外由于国内市场饱和,说明今后必须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程度。 通过填写3C表格,就能大致把握三得利清凉饮料业务目前的经营环境和今后的课题。 “3C”的优点在于简洁。不仅是“3C”,在制作其他MECE类框架时也需要注意项目划分三到四项最为合适,但各个要素应当是MECE的。 以粗糙的MECE推动业务发展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重复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相对的,必须尽一切可能确保没有重大遗漏,尤其“遗漏”的存在会大幅削弱说服力和解决问题的效果。 便于应用的“矩阵图” “矩阵图”分为两大类,表格型和坐标型。它是整理信息时常用的模式,是帮助人掌握事物整体构造的代表性工具。 1. 表格型图常被用于整理定性的信息,其重点是需明确信息应当被填入哪个空格。 其中有一种著名的框架就是“SWOT”: 通过观察SWOT归纳出的强势、劣势、机会、威胁后,就能把企业和业务的经营环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整理出来。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某项优势抓住这次机会”,或“这个劣势一旦与威胁叠加起来可能给公司造成损失,必须趁早制定对策”等等。 这样的SWOT明确好懂,因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被清楚地做了划分,并且很好地顾及了整体平衡。在实际操作中把琐碎的要素抛开,将重点罗列清楚,然后再去思考这些重点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2. 坐标型图更重视程度,是通过将要素标注在对应的位置,来体现“某轴对应的属性强弱”的相对感觉。 在坐标型图中“知觉图”和“定位图”经常被用于营销。 “知觉图”是展现顾客方面的认知事实,即“顾客实际上对商品或服务所持有的印象”。 以原有啤酒和新商品“A啤酒”的知觉图为例:
在“A啤酒”意图寻求新的定位时,消费者未能知觉到这一点,对它的认知与已有的、且市场占有率很高的“超级干啤”相重合。通过构建知觉图,明白了自家企业的意图与顾客的认知之间存在反差后,就可以开始着手修正策略,列举出换广告、修改包装设计等一系列有效方案,实施最有效的措施。 把握优势和劣势的价值链(流程图) “流程图”是指用简明易懂的可视化方式,来展现作业过程、因果关系等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关系。在商业活动中存在大量多变且复杂交错的要素,而只要沿时间序列或因果关系等流程来思考整理,就能让理解更容易。 价值链是流程图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框架,它将商务流程需要经历的多个阶段按功能进行分类后整理为一系列流程、并做出图解,用来分析哪个流程会产生附加价值。 以建机业务为例: 通过“价值链”可以发现建机业务除产品本身外,维修等售后服务也伴随着附加价值,而这就能体现该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差别。此外,一般情况下在商业活动中只有支付成本才能创造出价值,所以价值链也可以用来分析“目前某环节的成本,是否带来了相应的附加价值”。 在构建价值链时需要注意: 1.不同行业的价值链形式完全不同。摸清各自所在行业、企业实际的价值链是第一步; 2.价值链基本是将各个环节按离消费者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3.价值链不能增加太多环节。 有时技术和社会构造的革新、大胆的经营改革等,会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原有的体系和规则,并从根本上改变原本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商务流程——这被称作价值链的重新构筑。 ![]() 以优衣库所属的迅销集团为例: ![]() 通过重构价值链,可以看出这样做的代价是集中了原本分散在生产商、中间商和零售商身上的风险,全部由自己承担。但经过彻底精简畅销商品、强化营销,公司业务瞬间得到了扩张。 摸清行业结构的五力模型(关系图)
构建“五力”框架时需要注意: 1. 要先把想要表达的内容以要素形式列举出来,一般三到六个要素就足够了; 2. 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要素不够就添加、多余就删除,或是改变箭头的连接方式等,步步精修; 3. 要素位置和布局需要细心设计。巧妙地排列与连接,会更容易把握整体构造和内容布局。 “假说检验”不具有可见的框架,它是用来提升逻辑思维效率的“思考工序”。对于理解和实践逻辑思维,它的重要性相比“框架”更高。 在得到论点或课题后,我们需要从构筑逻辑基础的事实入手,步步为营: 1.收集信息; 2.从有限的信息中,提出可能达到目标解决问题的假说;(不需要一个绝对正确的结论作为假说,最好能加上其他人想不到的创意。) 3.检验假说;(先做一个大致框架后开始搜集信息,检验并修正假说。如果假说有误就进行修正,再次检验。) 4. 重复过程得出更精准的最终结论。 ![]() 以上是领军读书会本期内容,感谢您的阅读收听。领军读书会,只推荐经典,诚邀您与领军 6500 名员工,20 万家长一起学习、成长。领军读书会,坚持公益免费,欢迎您提出意见建议,更感谢您转发分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