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指生命的臻美教育》自序

 新用户7083mkCW 2021-07-26

这些文字写着写着,主题就指向教育、美、生命了。
教育可以是一个小话题,也可以是个大命题。话题可以小到两人之间的私密体谅之话,命题可以大到整体的文化氛围与群体的生命意象。教育之所以说不尽,那是因为教育的答案本身就藏在讨论之中,一个合适的教育空间一定是个言论自由的空间,一定是个释放与宽容的文化空间。有真的讨论,才会有真的教育。
一本书的主要精髓,我以为还是思想。我努力让我的这些文字有些思想的模样和思想的质地,让这些文字思考可以引发诸多生命美感的体验。不管书怎么装帧、宣传,我可以肯定的是,一本书要深刻地叩击人的灵魂,要给读者一种精神意义上的美感享受,那必然要靠文字背后的思想。我以为,它的思想不需要多么深刻,多么有新意,但是要可以从思想背后读出一个人,即这个人的性情与修养。或者说,思想背后藏着一个严肃的人,一个幽默的人,一个可以幽默地谈严肃问题的人,一个可以严肃地谈幽默问题的人。我想,这般人的思想才会有些感觉,才会不落入俗套。
这些文字是我关注、体会教育的日常记录,零零散散,虽不成体系,却是真情实意。教育是人文领域最基础的一环,思想是人文领域最重要的特征,而思想的特征是真诚与直率。教育是一种期待与希望,不必沉重,我的这些文字兴许会让人感觉轻松些。我总想用教育的方式来体谅现实的生活,用发展的眼光来面对人与事,惦记着能从中升华教育的思绪与人世的思想,想着个体还能用教育的眼光关照周遭,这无疑是一种思想的福报,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热切地讨论教育,使教育零散地进入一种思想的境界,在将来就可能呈现一种整体的文化态势。当然,我们在谈教育的时候,着实要避免假大空,在人文领域提出真问题很重要。
当我记录下这一段又一段的文字时,不禁问自己,思想到底有什么用?思想像是能指导生活,似乎拥有了好的思想就能拥有好的生活,至少是好的精神生活,但往往有很多思想大家不堪忍受思想之苦,郁闷至极,生活得一塌糊涂。真思想往往建立在纯理论概念的模型上,并不直接作用于现实生活。当下,我们陷入了实际生活的苦恼中,可以说是我们背后没有真思想;教育陷入了太多的伪争论,主要是因为我们太过于实际、太过于功利,给自己沉思的时间太少。很多人在说中国文化的断裂,我倒是觉得儒家实用的文化并没有断,真正断的是道家虚无的文化脉络,很多人等不及花开,就去摘花了,又或者是根本无法静心去欣赏花开花落的美景。
就教育本身而言,真的需要一种纯思想的文化境界,过去的我以为教育即生活,但哲人告诉我,教育是要教人摆脱现实的奴役,或者说是创造新生活。教育如果不是生活,那么教育与生活的边界在哪里?古人的“唯有读书高”的“高”不是孤傲、不问世事,而是在说教育边界的问题。
我想,真正的教学是思维品质的形成,真正的教育自然是生命的教育,也唯有生命才值得教育关注。教育之所以复杂,是因为牵扯着生命的复杂。那么,鲜活的生命需不需要受到教育呢?我以为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生命的粗犷与精致、率真与严谨、自然与雕饰,其中的人性及境遇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教育该何去何从,其俨然被生命的思想撕扯。
或许有某种思想让我写下这些文字,那就是不要去美化生命,也不必神化教育,理应用平常心态去应对生命的天性与未知,用一种期待与希望去对待教育的复杂。当教育能直面人性的种种之时,方能显出自身的质感,呈现出一种天然的美感。当下的教育很在乎新,而忽略美——语言的美、性情的美、思想的美。我以为教育的核心素养就是教人拥有灵动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大美的人生。
直言不讳、直指生命、直至臻美,这些直来直去的文字能成为一本书,当然值得高兴,但我并不确定这些所谓的“直想”能影响多少人。总体而言,这些文字是我对教育的独白,是我这一个个体对教育的心思情绪,是我对完美教育的思想与期待,或许有意义,或许没有意义。当下,我们太过于追求教育的意义了,失去了意思、意趣、意味、意蕴。静观生命,不也是因为坦然直面生命的无意义,才能生发出、编织出更多的意义吗?!以此为念,是为序。
         聂焱写于清华园丁香书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