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三:你看话剧吗?

 苏三客厅 2021-07-26

最近几个月因为装修搬家零碎时间很多,追了好几个电视连续剧,《急诊室医生》啥的看了好几个,以至于我竟然把几个急诊室剧看串了。最喜欢靳东和白百合演的那个急诊室,甚至最后追急诊室题材一直看到上海拍摄的纪录片急诊室的故事,很过瘾。现在又延伸到电视剧《猎场》,因为好奇看胡歌与猎聘行业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这中间,还掏空去看了几场话剧。昨天正在搬家的混乱中战天斗地,突然有人喊去看戏,觉得咱低端群众也该高大上一下了,洗把脸就跑去了。剧名叫《海上花开》,讲北漂的。本来猜测会不会联系上北京南城的DD人口故事,结果没有,因为这是政府资助的文化项目,她敢!

最近连续蹭了几场话剧,觉得中国话剧,不,是北京的话剧,那是相当地活跃,而且有相当水准。都是在几个不同的剧场看的。

前几年我看了几场中国人艺的大舞台戏,实在话,看腻了,而且尤其是《李白》那样的,还有几场比较火的国内剧,其实很败我胃口。对中国话剧评价很低。可是最近的几场人艺之外的小玩意儿却开始改变了我的看法。

最近看的话剧一场是繁星剧场的《我是余欢水》,还有小剧场王斑导与演的《她弥留之际》,都让我刮目相看!而且,意外连看两场王甦编剧的戏,水平很稳定,赞!王斑的扎实更是让俺耳目一新!

昨天从隆福剧院看王甦的《海上花开》出来,与两位编剧同行,一直在聊话剧编剧,还顺便解开了我一直郁闷的一些困惑。

总体我觉得中国的话剧很LOW,观众与创作者的水平还在调动感官情绪上,比如要刻意制造笑点与苦点,可是我一般不受情绪左右,我只看思想与艺术!这方面今天中国的话剧水平连几百年前的莎士比亚都不如,几年前在剧场里看莎士比亚的戏,人性的揭露、艺术的高超,顿时在剧院里就理解了何为文明——很多人问文明如何定义,去剧场多看看话剧:))

西方话剧的起源是哲学思辨,至今依然传承着这种传统,就是念叨to be or not to be。但中国的话剧或影视基本都是农村小品的搞笑高级版,要么就是政治故事图解版,很多浅薄得根本没法看。文明层次低下的话就是什么高雅的进来都给低俗化了,话剧是最典型的一例。本来话剧是高雅艺术,在中国就变成了故事会。

昨天同路的编剧很认真地说,确实西方话剧更“高级”,中国话剧很“低级”。当我很委婉地讲出我对话剧的不满时她能直接分辨出高与低,就说明中国很多编剧是很清楚戏剧的高低或雅俗之分的。但悲催的是,即便在中国人艺舞台上通行的也是“低级”趣味,导演会不停地告诉编剧这里需要个“点”,那里需要个“点”,这里的点就是调动观众情绪的机关,这也是电影院里所谓的笑声与哭声次数。这对于高级艺术家绝对是侮辱,但中国玩家们却正乐此不疲——这根本就是个商业。艺术不排斥商业,但不能所有的作品都是商业,这在概率上就不对了。西方很多话剧根本不会照顾观众的低级五官感受,直奔深刻思想而去。

同行的编剧很清楚这些,她也很担忧,觉得这很low,但这就是现实。我也很谅解,因为话剧是西方艺术,是西方已经流行了2千多年的一个艺术形式,在20世纪才随着现代化进入中国社会,所以其稚嫩与低俗化商业化似乎也不可避免。

我上一个公号文说,从色彩学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假如你把我突降在一个陌生的街道上,一分钟之内我可以告诉你这个地方的文明程度高低。艺术修养水平是最直接反映一个地区文明水平的标尺,话剧也同样。话剧水平反映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的高低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从微观的多种角度 ,无论是色彩学还是话剧,我们都可以判断中国处于一个刚刚开始现代化的边缘门槛阶段:一面是前现代,一面是后现代,今天被夹在正中间。不过今天向前发展的势头很猛,所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是有前途的,是应该保持乐观的。最近的几个小话剧就给了我这个信心,包括昨天的两位编剧都认为现在话剧势头不错。我的相关另外一个感受是,现在有钱了,所以大家有条件有兴趣去资助这些文艺蓬勃发展,政府与私人都被动员了起来参与文艺。

临分手时这位见识不凡的编剧还说,中国人即便在大舞台也不能忘记用小品手法勾引浅薄观众其主要心理是:不自信。没有文化自信,没有思想自信,然后没有艺术自信,或许还有这些大导演们对台下观众的不自信,他不相信台下的观众有真懂话剧的人,以为台下都是平移过来的二人转观众。我理解这种不自信,这种不自信是从西方世界侵入东方就开始了。

不自信,这也是整体中国人的问题。自信的建立,恐怕需要整整一个世纪。当然,也不仅仅是文化文明自信问题,还有别的,比如经济。但整体是个现代化学习转型问题。

在过去几年里,偶尔我会闭门在家连续几个月闭门不出,不与任何人交往,但为了有一点“社会”交往,会特意买票去国家大剧院去看场话剧或听场音乐,让自己融入人群,感知人类活的气息。也是因为我喜欢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在那里我可以感知建筑的文明意义,我也希望音乐或话剧艺术能唤醒我对文明的敬意。

说实在,西方高雅艺术在中国人这里依然没有份量,这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水平依然很低,尤其在文化精神方面差得很远。来北京或在北京请我吃饭的人很多,但邀请我去国家大剧院、博物馆以及画展的人很少。这在一个14亿人口的文化首都,不应该。说实话,中国以及北京的精神文化水平都很低。所以,我对于中国很耐心。不过,中国人正奔走在基本“吃饱了”的道路上,可以寄希望于明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当今世界的中等文明国家,这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个客观的评论,不算悲催,但也不够乐观。

(本月23、24日在达官营的国家话剧院有一场特殊的话剧,我特别留京不外出,在北京等待看这场话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