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源不明的“三代”

 苏三客厅 2021-07-26

 今天我们的一个群内在聊夏的起源,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选自《文明大趋势》更新版:


所谓“三代”,即中国历史中最早出现的夏、商、周,但利用现代考古技术在中国境内并未发现夏朝的任何痕迹,人们依据传说判断夏人在以晋南、豫西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活,但也有人认为,夏朝很可能是进入中国的商、周统治者带来的对于他们祖先的记忆,所以夏的发源地并不一定在中国境内 5

 

对于中国的史前文明,我们目前所知不多,不管是主流还是非主流观点皆属大胆猜测。而我个人对于文明或历史的判断,多数建立在对人类文明传播的思考上,对此可以参看拙著《汉字起源新解》、《新文明简史》 等,简而言之就是“中国文明西来说” 7

中国文明的起源至今依然是个不太清晰的事件。主流认为中国文明为独立起源,全球文明亦为各地独立起源。然而我却认为全球文明同源。假如进一步的推论细节,我认为中国“三代”的建立可能与希伯来人的祖先有一定的关联。

此处“文明起源”中的“文明”是个术语,特指农业起源时期的文明,与其他时期的文明无关。就这一问题,我在之前的著作中多有论述,尤其是《新文明简史》更是详述了“三代”与亚伯拉罕族人可能的种种联系与渊源,从而扩展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西部帝国古埃及帝国与赫梯帝国,他们两者可能分别是夏、商的宗主国。

中国西域是南北与东西的枢纽地区,欧洲、西亚与东亚乃至北亚的古人们在这里曾经广泛地交流与融合,一如今天这里的基因呈现。最早万年前在这里出现的可能是印欧人的祖先,在青铜时代蒙古人种开始与他们交汇,从此成为东西方人类的乐园,并且这里成为联系中国通向外部世界的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在相对清晰的近5千年内,依据《旧约》记载和英国学者亨宁(W.B.Henning 1908-1967)在其论文《历史上最初的印欧人》中的研究,我们大致构织出这样一个画面。有一群来自欧洲的吐火罗人于4300多年前生活在伊朗的扎个罗斯山一带,他们是古提人(Gutian), 日后他们成为大月氏人(即今天新疆哈萨克人的部分祖先)的祖先。据我的推测,古提人很可能也是希伯来人的祖先,起码与之有很深的关联。古提人在公元前2180年前后推翻了西亚的阿卡德王朝,建立了古提王朝,在2082年他们又被乌尔王朝推翻。亨宁从语言学研究认为,部分古提人逃亡进入西域成为大月氏人的祖先。一个事实是,12年后的公元前2070年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出现。从某种意义而言,夏是突然出现的一个不同于东亚本土文明的高级文明,在后来的历史中,中国人一直以“夏”为文明的理想标准。


亚伯拉罕很可能就是古提王朝覆灭后逃亡的古提王族之一,或许他是某种太阳或火崇拜(也延伸到光明崇拜)的大祭司,在后来他被半神化为希伯来人的祖先。从亚伯拉罕时代开始,希伯来人在维持之前信仰的基础之上,还具有了一种新的信仰:上帝崇拜(Shaddai),在中国的商朝甲骨文中所谓“帝”或“上帝”(Shangdi),是同一个概念。这一信仰在东亚最后发展为“天”崇拜,在犹太人那里后来发展为以耶和华为标志的犹太教。东周时期是犹太两个王国相继在西亚灭亡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礼崩乐坏”的时期,他们本来具有的共同或接近的信仰体系遭到破坏或扭转,从此两者走向陌路。基督教的“三位一体”(trinitas,上帝、圣灵与圣子)基本对应于中国上古的上帝、天与王。


亚伯拉罕的最早的族人,或曰古提人的根系不仅仅与欧洲人相关,并且可能他们更早就与华北或北亚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的一群印欧人相关,其目的或许是长途商贸。在一些寒冷的气候转变期这些印欧人还从北方南下,不仅汇入到蒙古草原,而且进入华北,总之他们活动范围横跨整个欧亚大草原。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印欧人(以R类型Y染色体为主)在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各地土著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或文明,希伯来人只是其中的一支孑遗,今天的中亚人,包括新疆的突厥人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已经可以从分子人类学方面得到验证,主要维系这一关系的是R与Q等类型的Y染色体。中国东北的一些古文化,如红山文化,还有“三代”时期的东北鲜卑人,或许与希伯来人也有某种同源关系,如商代的起源构成之一可能就在今天的赤峰一带。无论如何,蒙古草原与中国东北的西方基因比例大大高于中国的内陆是个事实,后来长期横行于草原的数个霸主,都与这些西方印欧人的后代融合在一起,最低成分也达到5%左右。

很明显,在最初,或曰“三代”时期,这些四散的印欧人对于他们各地的亲族有一定记忆,并且很可能有密切政治关联。比较明显的是,中国三代的夏、商可能与希伯来的长子(以示玛利与其母夏甲)、长孙(以扫,即红)相关,而犹太人为亚伯拉罕的次子、次孙支系发展而来。 

图示:中国“三代”王室与《旧约》的可能对应关系。

“三代”之后,印欧人如同大月氏人一样大规模从东亚西撤,中国历史进入新的篇章,从此以蒙古人种为主体的汉人(O3类型Y染色体)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汉人再次与比较纯正的印欧人相遇已是2千年后的事情,这一次的碰撞可能与青铜时代的相遇不太一样,印欧人遭到了中国人的激烈反抗。

以上也只是一个朦胧的猜想,可能距离真实的历史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大致轮廓可能如此,中国的“三代”建设明显有外来文明的刺激,中国文明不可能独立起源。有关中国文明起源时期的探讨更多可见拙著《新文明简史》。

比较肯定的是,无论是文化还是地理上的“中国”(China,meaning Central Kingdom)其名,起源肯定都在目前的中原。不仅因为中国的第一批文字—甲骨文就出现于今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而且“中国”的最初命名地就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的偃师。“偃师”是偃旗息鼓,不再继续战争的意思,这意味着周武王伐纣结束后,周朝即将展开和平建设。

从地域来看,比较清晰的历史从晚商的中原或西周的“西安—洛阳”开始向外扩展,核心皆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最初的中国实际控制区域面积可能与今天中国最大的省份相差无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