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加坡,不一样的年味

 小鹿的美食美刻 2021-07-26

     做为世界上除中国外唯一一个以汉语做为母语(之一)的国家,春节在新加坡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年初一初二,全国放假2天,连上前面的周六周日,今年的春节是一个连续四天的公众假期。

     除夕中午,我去超市买鱼,一进超市,我就被里面人头攒动的景象吓着了,那人流比起国内抢购年货的拥挤一点不逊色,再加上背景音乐中熟悉的“恭喜你发财“神曲,促销人员大声喊着”瞧一瞧、看一看啊,最后促销,来晚了就没有了啊!“,一瞬间,我真的以为我是回到了国内的超市。但拥挤的人群中不仅有着熟悉的华人面孔和汉语,还挤着很多白皮肤、黑皮肤的欧美人、印巴人、马来人等等,让人又意识到,这是在多民族聚居、国际范儿的新加坡。不过,这么多老外也和我们一起抢购,可不要自作多情地认为他们也在欢度中国春节,而是因为从除夕下午三点开始,超市、菜市场统统都要放假二天半!
     服务场所放假,这大概是我在新加坡过年与在国内过年所能感受到的最大的不同了。记得小时候过年,各行各业也是要放假的,从除夕到正月初五,所有的商店、饭店都不开门,过年前,家里至少要备足6天的伙食。而现在,为了抢占春节商机,大多数的商场、饭店、娱乐场所都选择在春节期间正常开业,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虽然很多小商小贩回家过年会带来一定的不便,但春节期间逛商场、吃吃饭、走走玩玩还是不成问题的。来到新加坡,突然之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的感觉。

     大年初一,菜市场和超市都是大门紧锁,唯一开业的两家小吃店是穆斯林或印度人的餐馆。


     年初一的傍晚,新加坡最繁华的商业街乌节路,各大商家虽然都挂出了春节装饰,但很多商场并不开门营业,乌节路上冷冷清清,这在近乎不夜城的新加坡可不算多见。

     除了超市里的抢购潮,在普通居民小区里,真的很难感受到春节的气氛,没有鞭炮,也很少有人家贴春联,有些华人家庭会在门前摆上挂满红包的福橘树,或在门前摆出敬贡的牌位,除此以外,就再也见不到什么节日装饰了。年三十的晚上十点,我去小区的运动场跑步,四周像往常一样没有任何特别,很多人在默默地跑着。也许唐人街会有些活动,但我并没有去那里凑热闹。


     虽然商店、超市、菜市场都不开门,不过,假期里依然还是有一些热闹去处的。在印度人聚居的小印度,这里的商店、饭店甚至比平时还要热闹些。因为没有过春节全家团聚的习惯,连续四天的公共假期就像是一个狂欢节,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人都来到这里欢庆长假期。年初一的晚上,从冷清的乌节路来到这里,反而像来到了一个节日狂欢的现场,满街熙熙攘攘,挤满了皮肤黝黑的印巴人。很多印巴劳工挤在卡车后斗上一大早来到这里狂欢购物,到晚上再挤坐在卡车里回工地休息。初次看到这个场景的我非常惊讶,印象中,只有小时候工厂集体劳动或春游才会见到这么多人挤坐在卡车车斗里的情形。现在,在国内,这种载人方式因为太过危险,早已被禁止,没想到在现代化的新加坡居然遇见。晚上九点,载人的卡车陆续驶离,还有些劳工三三两两地坐在草地上说话玩乐,几位警察走过去一一盘查,并将他们驱离草坪。新加坡是个夜生活丰富的城市,九点仅仅只是夜的开始而已。而这些人却不能像普通新加坡人一样享受在草坪上闲话游玩的乐趣,我虽然理解警察的行为,但心里还是会有一点点难受。人是有阶级的,在什么社会都是如此。

         不管外面年味如何,对于华人来说,春节始终是最重要的节日。除夕这天,我们在家贴上了我从国内带来的福字和年年有余的挂饰,还做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除了香辣肉丝、黄瓜拌金针菇这样的东北菜,还包括了葱姜烧龙虾、清蒸笋壳鱼、排骨鲍鱼汤这样的海鲜大菜,既有东北味儿,也体现了新加坡特色。

          吃货如我,吃,才是所有节日的永恒主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