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玉璧

 ldtsg1957 2021-07-26

被人们发现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实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量的玉石器出现,特别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玉器,代表了中国史前玉器制作的最高成就。现就玉器中的玉璧,谈谈它的渊源、用途及其如何鉴定。

所谓璧,《尔雅·释器》指出:“肉倍好,谓之璧。”邢禺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把璧的形制讲得很清楚,对于它的渊源,过去有几种意见,一种认为璧源于环,首先是一种装饰品;一种认为璧源于人们对日月神崇拜的宇宙观而演绎形成的,本人认为不管是源于环或者受到日月圆形的影响也好,追本求源地去分析,璧的形成应该说是与人们形象思维有密切关系。所谓形象思维,指的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里形成的反映,特别是进入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使玉和玉器有了神灵和迷信的色彩,成为人们权力的标志和等级制度的象征。奴隶主贵族,无论是男女都要佩戴玉饰,享用圭、璋、璧、琮等礼器,借以显示贵族的身份,豪富还以玉祭祀祖先,人死后还要以玉陪葬,正如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谈到印第安人财产观念时指出:“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都成为已死的所有者的陪葬品,以供他在幽冥中继续使用。”这一点,在殷墟妇好墓出土大量器物中就可以得到证实。 

至于谈到玉璧的用途,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它是祭祀天地的礼器,《周礼·春官》云:“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这是史书上的说法;有的认为它是一种装饰品,因为它的制作精致,美观大方,适宜人们佩饰,这也有一定道理;再有的认为它是陪葬品,因为在许多古代墓葬里出土过大量玉璧,如1982年江苏草鞋山198号墓葬和武进县寺墩墓葬的第三号墓里出土100多件器物,其中绝大部分是玉器,璧琮就占有五六十件之多,同时在《周礼·春官》里也有“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的记载,充分说明古人以玉器敛尸的事实。除此还有的认为璧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即作为一种信物,传达某一种特殊的信息。《荀子·大略》载:“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反绝以环。”说的是古时进行国事访问时,用璧表达相见之礼,在各国交往时,也往往用璧作为瑞信,既表示祝贺吉祥,同时又是一种凭信。 

对于如何鉴定古代玉璧,一般来说早期玉璧的特征,即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璧的形态,应朴质无纹饰,而且肉好之比例无定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有纹饰和浅浮雕,常见的有纹、璃纹、鸟纹、龙纹、虎纹等纹饰,很少素面;两汉时的玉璧制作规整,纹饰繁复,而且有多层次纹饰来装饰璧肉面的特点,典型的有弦纹、兽纹、蒲纹、卧蚕纹等纹饰组合在璧面上,自汉以后,玉璧逐渐少了,也不大崇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