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年前的北京居然这样,第3张照片中的车简直就是神车!

 颐源书屋 2021-07-26

(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

图片

图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正在欢送全国地质部门工业学大庆会议的代表返回工作岗位。

图片

大街上行驶着一辆大卡着,载着一批工人。

图片

1977年5月1日下午的长安街。那时中国还没有实行控制人口的独生子女政策,一个母亲带着她的三个孩子,最小的孩子放在竹车里推着,孩子爸爸神情严肃地推着自行车伴随着,像其它自行车一样,都没有车灯。

图片

1977年5月。一位年轻的妈妈,推着竹编儿童车,把孩子和煤气罐都放在了车内。可别小看这竹编的儿童车,在当时可是携带儿童出行的代表性交通工具哦,因为它方便,不仅能容下孩子,还可以运输菜、粮、煤气瓶等简单的生活用品。

图片

图为70年代夏天傍晚北京街上的景象。那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一把扇子就能过夏天,晚上还能看到满天的星星。

图片

两个工作人员站在列车旁聊天。

图片

北京大街上走路的行人、三轮车、骑着自行车的人,感觉非常纯朴。

图片

70年代的北京大街上,汽车很少、非常宽敞。

图片

图为北京机场内,停着一辆中国民航的飞机。

图片

图为一个交通警察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交通台旁指挥交通。

图片

街边上一个卖西瓜的摊位上排满了人,西瓜是那时候人们在夏天的降温良品。

图片

图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学生正在上课,图片中的女孩长得非常青春靓丽。没有化妆、纯素颜的状态下,五官依然很漂亮。

图片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班的学生,不愧是学舞蹈的,每个人身形都很好

图片

图为一家卖摄影器材商店里展示产品的橱窗。

图片

70年代的北京街道,绿树成荫。

图片

那时候的北京空气很清新,天也很蓝,现在的北京成了雾都了。

图片

北京街上的自行车、无轨电车,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不愧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自行车的国家,街上满满的都是自行车。

图片

图为北京的西花市大街,这条大街是一条很热闹的商业街,这条街上有很多老字号店铺。

图片

几个年轻姑娘在街边休息,那时候的女孩都喜欢绑着两个麻花辫。

图片

清晨,在公园里练功的老人们。

图片

图为天安门前的游客。

图片

图为到八达岭长城上游玩的两个女孩,穿的很朴素。

图片

首都机场旧候机楼,国内航班的旅客们正在等待登上一架俄罗斯生产的螺旋桨飞机,他们大多数是中国旅客。

图片

前门是北京内城的南门,也是进北京的正门。它的前面是“正阳门箭楼”,用圆形的瓮城墙把两座城楼连起来,后来改造又拆除了瓮城只剩城楼。20世纪70年代,这两个城门之间的空地,就成了公共汽车停车场。

图片

1977年春的一个清晨,从人流和自行车数量上不难看出,这应该是早高峰的时间,四个女学生走在前往学校的路上,其中三个仍佩戴着“红卫兵”红袖章,马路上穿着红色衣服的人,显得格外好看~

图片

市民晨练中。沿着长安街,来到火车站附近,总是能看到市民早上做操、打太极。从这里再往前走,就是往通州走的路了。

图片

1977年4月前门大街,这里从前有个大牌楼,就是大家经常说到的前门五牌楼。20世界50年代时就被拆除了,90年代末期又在原址上重建的。这里曾是历史上北京重要的商业街,现在除了左边的老建筑,还留着90年代的风格外,其它一切都改变了。

图片

1977年4月,在昌平通往十三陵的“神道”上,一辆老式的三驾骡车正在前行。道路两旁,吸引眼球的是大型花岗岩雕像,这是500年前明朝为了纪念先帝而修建的。

图片

1977年4月,崇文门内大街。当年马达罗穿梭在行人和自行车的洪流里,谁都不知道,当时他的镜头为何始终对准普通百姓,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场景在今天竟都成为了遥远的过去。

图片

1977年4月,那时候,在东长安街上几乎看不到小汽车,几乎都是自行车。从照片上看悬挂着的欢迎标语,应该是有重要的外国首脑访华。

图片

1977年4月,北京火车站的早晨,站前的街道上人并不是很多。

图片

1977年五一劳动节前夕的天安门,在毛主席肖像周围,挤满了欢度节日的游客。紫禁城入口潮水般的人群让我感觉,天安门不仅是北京的心脏,同时也是全中国的心脏,它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神坛”。

图片

1977年5月1日,每天穿越天安门的车辆主要是自行车、手推车,不多的公共汽车和很少见的小汽车。

图片

1977年5月1日。天安门是中国人民的客厅,极大吸引着来自中国各地的游客们。

图片

1977年五一 祈年殿,有着独特圆锥形屋顶的祈年殿周围,被游客挤得水泄不通。游园活动从上午开始,有京剧、芭蕾舞、杂技和体操。到处插满了红旗,这是第一个没有毛主席的五一劳动节。

图片

1977年5月,午门。这里是真正进入紫禁城的大门,沿线两侧是宽阔的自行车停车场,照片中呈现的是商贩在临时的流动柜台上,向游客出售导游图和明信片。

图片

1977年5月,除了公交车还能带些色彩外,其它的街道都是灰色的,包括服装,灰蓝色的制服,男女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图片

1977年5月,清晨。胡同口,两个女孩子带着椅子去上学,其中一个胳膊上还戴着“红卫兵”袖章,看上去学校离这里并不远。

图片

1977年5月,北京清晨一胡同口。胡同的清晨,从各个方向奔出来的自行车流,在匆忙赶着时间上班。据史料记载,这里的房屋建于大清帝国的18和19世纪之间,枝繁叶茂的大槐树见证了它的年龄。

图片

1977年5月,台基厂大街的副食店。这里以前是外国使馆区。裸露的卡车把冻猪肉运到副食店,没有任何卫生防护措施。顾客们从清晨就排队等候,尽管如此,猪肉还是实行配给制,没有肉票是买不到猪肉的,可见,想吃顿猪肉,是多么不容易~

图片

1977年5月1日清晨,在通往天坛的崇文门大街上,学生们穿着漂亮的服装,脸上化了妆,手持鲜花,前往天坛参加游园活动,她们将在以前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和祈祷好收成的地方表演舞蹈,整个活动会持续一天。

图片

1977年5月,当天是五一劳动节放假,妈妈穿上新衣服,奶奶在织毛衣,孩子在玩耍~

图片

1979年4月,北海公园。在海拔50米的北海公园远看北京,可以看见紫禁城的屋顶。

图片

1979年5月,前门大街的一个菜摊,位于一家著名的丝绸商店门前。

图片

1979年5月,一条宽阔的人行道,两边有商店。下班时分,路上拥挤着的是公共汽车和自行车,还看不到小汽车,一位妈妈正推着后座上坐着孩子的自行车行走~

图片

1979年5月,金鱼胡同口。一位年轻的军官用自行车托着女儿,小女孩坐在自行车梁上,身子倚在车把上,军官则推着车逆行前进。小女孩鲜艳的外套和露出的小手,在周围大部分灰蓝色衣服的衬托下, 构成了清晨一道亮丽的景色。

图片

1979年5月,排队买新鲜豆腐。现在的你,绝对想象不到排这么长的队,就是为了买块新鲜的豆腐。因为那时候,豆腐都是在副食店里限量供应的,是由加工厂送到副食店的,每当听到豆腐已送来,副食店门口就是这番场景了。

图片

1979年5月,周日的颐和园。颐和园距市区仅14公里,是一个可以休闲一整天的好去处,有园林,有亭台楼阁,还有一个在夏季凉风徐徐的人工湖。所以,许多家庭都带着孩子在节假日,乘坐公共汽车来这里游玩,他们还会带着玩具和午餐,就当是郊游了,通常都是在这里玩上一天~

图片

1979年5月,西单北大街。人行道上的中小学生,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在等候校车的到来~这些聚集在人行道上的中、小学生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表明他们对颜色都具有强烈的幻想。比较有趣的是,成人的服装不超过四种颜色,而不满15岁的孩子们的服装却是五颜六色,看来他们的父母对孩子的服装有更多的选择。总的来说,那时毛料和棉布是要配额定量供应的。

图片

1979年5月,北京人爱吃面,车上的篮子里放着刚刚压出来的新鲜切面,旁边的孩子在帮大人看车,车上的面条可能是附近一个餐馆预定的。

图片

1979年,西单一家国营自行车商店门口。自行车商店门口站着许多人,在围观一辆半新的摩托车,有顾客也有营业员。商店的橱窗很大,空旷,但没有任何装饰,只摆放几辆上海产的新品牌自行车。商店门脸没有任何商业广告,店前的大街上也没有任何政治标语。

图片

那时候,北京居民房屋的入口处根据主人的身份通常摆放一对石鼓,或一对石狮。远处3个男孩在抛球,近处4个女孩子在跳绳,两个骑车的成人边骑边聊,胡同生活在蝉声嘈杂的大槐树下悄悄流过,这是一幅多么让人陶醉的景象。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出处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平台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

长得好看的人都在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